新中国标识诞生记

2019-09-10 07:22:44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16期
关键词:国名张治中国徽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一看到代表新中国的各种标识,总是令人们心中涌动着一股激情。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国名、国旗、国歌、国徽的确定,经过了怎样的斟酌,其间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新中国国名“四选一”的过程

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对于“民主”二字十分重视。从新中国成立之前共产党内文件和中共中央领导人的许多讲话中可以看出,他们认定,未来建立的新中国,一定要是民主的,国名也应该有“民主”两个字。

正是从人民民主这个基本点出发,毛泽东曾经在不同场合下对共产党即将建立的新国家的国名作了表述。当时毛泽东表述新中国国名的全称用语是:“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但是,由于新中国尚未建立,毛泽东的这个表述,仍然不算是定案,还要在广泛征求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意见的基础上,再最后确定。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一开始,代表们就新中国国名问题发表意见。意见主要分为四种。

一种意见,是主张新中国的国名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这种意见,主要是延续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此前对于新中国国名的表述。

一种意见,是认为“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国名,可以简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作这样提议的代表人物是著名学者张奚若,他的理由是:“因为‘共和国’说明了我们的国体,‘人民’两字在今天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是指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四个阶级的人,它已有确定的解释,这已经把人民民主专政的意思表达了出来,不必再把‘民主’两字重复一次了。”

一种意见,是继续沿用“中华民国”为新中国国名。提出这种意见的人的理由是,“中华民国”是孙中山创立的,已经使用了38年,在中国民众中有广泛基础,一战、二战中,中华民国都是战胜国,这个国名在国际也有一定影响,不宜不用。

一种意见,是提出用“中华人民民主国”作为新中国国名。理由是:这个国名,节略了“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中的“共和”,而保留了“人民”和“民主”。其词源依据是,汉语中的“共和国”,系译自英文“Republic”,而“Republic”与“Democracy”原无实质区别,也可译为“民主国”。

对于上述四种意见,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都很重视,并且决定召开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小组会议研究此事。在会上,张奚若明确表示:“我看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好。有‘人民’,就可以不要‘民主’二字,焉有人民而不民主哉?去掉‘民主’二字,从下面的解释也很容易明白:是共和而非专制,是民主而非君主,是人民而非布尔乔亚(意为资产阶级)的国家。”

经过第四小组反复讨论,绝大多数人赞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第四小组的意见也得到了中共中央的尊重。1949年9月17日,新政协筹备会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决定新中国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清华大学设计的国徽中选

1949年9月27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国旗、国都、纪年、国歌词谱四个决议案。由于应征的国徽图案都不理想,会议决定国徽方案暂缺。

开国大典举行之后,刚刚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马上委托中央美术学院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由张仃、周令钊、钟灵等几位美术家组成。周恩来又提议在清华大学营建系也成立一个国徽设计小组,由梁思成任主任。

时间很快就到了1950年,国徽设计方案仍然没有定下来。6月14日,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国徽设计小组会议。会议决定采用天安门为国徽设计的主题内容之一,并要求中央美院和清华大学营建系加紧国徽的设计。6月20日晚,政协国徽审查小组召开会议。按照毛泽东的意见,这是政协国徽审查小组最后一次会议,这次会议要最终确定国徽图案。

会前,按照周恩来的意见,把清华大学和中央美院的两个设计图分别挂在会议大厅上。会议一开始,大家主要是看。紧接着,两个小组分别说明了自己的设计思路,然后大家展开评论。

由于国徽设计元素已经确定,大家主要是围绕国徽图形、颜色等展开评论。多数人认为,清华大学的设计稿,在艺术上非常成熟,结构完整而统一。主要颜色是红色和金色,表现了中国的特点,而中央美术学院的图案,红红绿绿,虽然明朗,但不够庄严。周恩来特别欣赏清华大学图案中联结在一起的带子,认为这象征着工农团结。会上较统一的意见是:清华大学的设计方案优于中央美院的设计方案。

根据大家的意见,周恩来表态说:“那么好吧,就这样定了吧!”会议最后确定清华大学国徽设计小组的图案中選。

《义勇军进行曲》保持原有歌词好

1949年9月25日晚,毛泽东和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宴请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各民主党派及文化界人士。

会上,当商议到国歌问题时,新政协筹备委员会第六小组组长马叙伦首先介绍了征集词曲的情况以及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提到许多人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或者代国歌的情况。马叙伦刚讲完,李立三接着发言说:“这歌的曲子很好,但歌词中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不妥,最好把这句词修改一下。”但张奚若、梁思成反对李立三的意见,他们发言说:“这是历史的产物,为保持《义勇军进行曲》的完整性,词曲都不要修改,就以原歌词曲作为国歌。法国国歌《马赛曲》就没有改词曲,不是很好吗?”刚从国外回来的宗教界代表刘良模介绍了《义勇军进行曲》在国外传播的情况后,认为《义勇军进行曲》获得了国内外人民的一致颂扬,在国际上有着很广泛的影响,采用作国歌,歌词最好不做修改。

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这一点,会议上意见已经比较统一,分歧点在于:对于原歌词,是否要修改。这时,大家都把目光投到毛泽东、周恩来身上,想听听他们的意见。周恩来发言说:“要么就用旧的歌词,这样才能鼓动情感。修改了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感情了。”毛泽东紧接着周恩来发言,他明确表示赞同和支持不改歌词。他说:“‘安不忘危’。我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虽然全国快解放了,但还是受帝国主义的包围,不能忘记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压迫。我们要争取中国完全独立、解放,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所以还是保持原有歌词好。大家认为以《义勇军进行曲》作国歌最好,意见比较一致,我看就这样定下来吧!”

毛泽东的话音刚落,与会者热烈鼓掌,表示赞同他的意见。关于《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的事情,至此就算大致定下来了。

张治中向毛泽东建言国旗图案

1949年7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人民日报》等报上发表《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自从征稿启事发出后,从全国各地寄来许多国旗设计图案。经过反复比对、挑选,筹备会最后决定将38幅设计图案提交政协委员讨论。而在提出38幅图案时,大多数人倾向于“复字第一号”图案。

“复字第一号”图案也有三种样式,但总体相同,都是红色,左上角有一颗大五角星,下边带杠。

9月23日,政协委员开会讨论国旗方案。政协委员们对三种样式有不同意见,但对于国旗带杠,都表示赞成。唯独张治中发言表示,反对国旗上带杠。他提出的理由是:在这一片鲜红的国土上,无论是划一条横杠、两条横杠,还是三条横杠,会给人一种国土被割裂的不愉快感受,最好把横杠去掉,让祖国大地一片鲜红。

此时,已经是1949年9月下旬,离预定的开国大典时间已经很近了。张治中也知道这种情况,但他总是觉得,这个国旗图案不妥当,总是想找机会向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毛泽东表达。

1949年9月下旬的一天晚上,毛泽东和朱德宴请程潜、张治中、傅作义等26名国民党军起义将领,周恩来、陈毅等作陪。

根据张治中回忆录的记载,那天,张治中挨着毛泽东坐下后,对毛泽东说:“主席,你同意哪一種国旗图案?”毛泽东说:“我同意一颗星一条黄河的。你的意见呢?”张治中则直接表示了自己的意见,说:“我反对这个黄河图案,红色国旗代表着国家和革命,中间这一杠,不就变成分裂国家、分裂革命吗?”

毛泽东听了张治中的意见后,虽然觉得他讲得有道理,但现在的国旗图案中,再没有比已经基本确定的这个图案更好的了,开国大典在即,他也不好在此时否定现在的国旗图案。

就在这个时候,新政协筹备委员会第六小组收到了一个以五颗五角星组成的国旗设计图案。这个图案立即引起了第六小组成员和评选专家们的注意和重视。周恩来看后,立即表示,这个图案好。他说:“我觉得这个设计很好,寓意鲜明深刻。这红旗象征着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大地;这一颗大的五角星和四颗小五角星,象征着中国各民族人民紧密地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围。”毛泽东也中意这个五星红旗图案。

1949年9月26日,全国政协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本版稿件综合《开国大事件》 《党史纵览》《文史博览》等)

猜你喜欢
国名张治中国徽
你了解国徽的使用规范吗?
藏在国徽里的窃听器
奥秘(2020年12期)2020-12-29 12:07:31
希腊国名汉译探源
翻译界(2019年1期)2020-01-06 07:29:56
西夏国名别称“夏台”源流考
西夏学(2019年1期)2019-02-10 06:21:16
国徽上的澳大利亚宝贝
让思维的花朵更绚烂
基于C-RAN的5G无线接入网架构
张治中,守候一生的包办婚姻
女士(2015年11期)2015-05-30 10:48:04
张治中,守候一生的包办婚姻
画国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