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君燕 王安婷
摘 要:辅导员工作室是展示辅导员风采的窗口、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方法的平台与进一步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和专家化建设的重要尝试。依托辅导员工作室,能将思政柔和映射学生的内心,同时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素养,增强思政辐射功效。新媒体环境下,除实体工作室外,占领网络阵地,成为当下辅导员工作室面临的重要议题。文章将在新媒体背景下,梳理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发展现状,对其功能、载体、挑战、考验、意义等作出探索。
关键词:新媒体;辅导员;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4-0144-03
Abstract: Instructors' studio is a window to show the style of instructors; a platform to innov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nd an important attempt to further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instructors' team. Relying on this studio, instructors can influence their students imperceptibly, meanwhile, improve their own profession and enhance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the occupation of the network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facing all members of the studio in addition to the routine work. This paper will sort out the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tatus of the studio in the context of new media, to explore its functions, carriers, challenges, tests and significance, etc.
Keywords: new media; instructors; studio
2016年12月,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对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提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新要求。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让处于刚起步阶段的辅导员工作室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新型抓手和重要平台,成为辅导员队伍品牌化的重要命题。
一、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影响
新媒体是依托移动通信、数字、互联网等新技术向大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介,它具有种类多的特点,如博客、邮箱、手机、网络电视、广播等形态[1]。新媒体环境具有内容丰富多彩、检索方便快捷、形式种类多样、信息来源隐蔽的特点。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政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
从学习上来说,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将不仅仅限于课堂,随着微博、微信、直播平台、名校公开课等平台的建立,学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能够在更为广泛的网络空间内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信息[2];从生活上来说,新媒体为大学生带来了极大便利,不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消息,也通过新媒体扩大了人际交往的面,获得了更多生活技巧;从思想上来说,丰富的新媒体资源为大学生思想发展提供潜移默化的支持。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政工作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的积极影响就像一把双刃剑,也对大学生思政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比如如何引导学生在良莠不齐的网络世界中选取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信息;比如思政工作者对新媒体时代下的工作是否具有良好的驾驭能力;比如网络成瘾、过度沉迷虚拟世界的学生该如何进行引导等都是新时代思政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辅导员工作室发展现状
辅导员工作室这一新型载体目前尚在起步阶段,自2013年起,有部分高校开始研究工作室的建设意义和建设方案。目前辅导员工作室在全国一些本科院校相继建立,尤以北京和上海发展相对成熟。北京市于2016年1月28日公布了首批拟设立的10个辅导员工作室[3]。
辅导员工作室的对象基本面向两类人群,一是学生群体,二是辅导员群体。面向学生群体的工作室方向则包括党建班团、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生涯规划等方面;面向辅导员群体的工作室则主要为提升辅导员素质能力,以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为契机,以加强辅导员处理日常事务能力、申报课题科研能力、辅导员职业素养等方面。
三、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工作室的功能
(一)作为传统思政工作的延伸,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載体
思政课堂历来是高校思政工作的主阵地,学生管理工作则是思政课的有效补充,近年来主推的课程思政则为思政工作注入新鲜力量。而辅导员工作室作为新兴载体,有效推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拓展了大思政的内涵和外延。
(二)作为集结专家型辅导员的团队,为辅导员素质能力提供新平台
“集多方之力量,攻共同之专题“,辅导员工作室集结了一支专家型的辅导员团队,通过学习培训、考察交流、内部督导、团队自省等方式,以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为契机,针对性加强辅导员在时事政策宣讲、案例分析、谈心谈话等方面的技能,为大赛培养和输送精英苗子。
(三)作为集中凸显和解决问题的组织,为辅导员科研能力提供新支持
辅导员工作室以专题为切入点,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集中深入探讨研究相关领域问题,在凸显的问题中找寻解决问题的路径和策略,为辅导员研究课题积累新鲜素材,为数据统计提供精准支持,为纵向研究提供可靠参照。
(四)作为凝结辅导员团队智慧的品牌,为辅导员职业化提供新路径
辅导员工作室作为辅导员品牌化的又一重要标志,为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提供新路径。历来高校辅导员身兼行政、教师双重身份,却也因为这双重身份深受转型困扰和晋升瓶颈。辅导员工作室这一新路径不仅能凸显专家型辅导员的实力,更为辅导员的岗位发展提供机遇和深化可能。
四、新媒体视角下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有效载体
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形式一般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在物理工作室和网络工作室两种载体下,以新媒体视角切入,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打造线上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送主题文章,后台集结问答,预约谈话
微信公众平台具有操作便捷、信息输送时效性强、用户黏性较强、传播快速而广泛等优势特点,正好契合当下大学生碎片化时间多、网络依赖性强、手机电脑使用普及率高、情绪不稳定易受感染等特点。辅导员工作室可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板块,定期推送主题文章,对大学生进行舆论热点引导;同时,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为大学生解疑答惑,实时为大学生解决思想和心理困惑;最后,平台也能通过开通留言功能,进行线上谈话预约,再根据学生倾向安排面谈或网络谈话。
微信公众平台是目前大部分辅导员工作室主要利用的新媒体载体,深受95后和00后大学生的喜爱,通过解析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热点问题,引导成长成才的理念,先后涌现出像“南航徐川”、“辅导员娘亲”、“萌哥有话说”、“陌上花开”等一系列赢得一致好评的辅导员工作室平台,树立了网络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政标杆旗帜。
(二)开设线上实时课堂,邀请嘉宾讲座分享,线上互动,即时有效,趣味性强
线上课堂作为一种新型课堂形式因其灵活性、生动性、方便性、不受约束性等特点深受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欢迎。区别于传统课堂,学生不再受限于物理位移,手持移动客户终端,动动手指即可进入线上课堂学习模式,更有回放和录播功能,为学生大大提供便利。
辅导员工作室亦可采取此种形式,针对不同主题,邀请不同主讲嘉宾,用大学生接受度高的语言和方式分享感悟和经验,同时再增设线上互动环节,增加学生对主题的感兴趣度,为学生提供发表感悟的渠道和平台。与嘉宾实时互动,加深学生的角色体验感,增强学生的角色意识。
对于以辅导员为接受人群的工作室同理,为疲于应对日常事务的辅导员邀请重量级嘉宾分享经验和发表见解,能有效打开工作思路,防止闭门造车局限,促进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之间辅导员的交流,推进思政工作者大融合。
(三)直播线下工作坊、沙龙、团辅、讲座等,生动展现,增加辐射人群
线下工作坊、沙龙、团辅、讲座等形式作为辅导员工作室线下平台最常用的方式,以其直观、生动、真实等特点成为辅导员工作室发展的重要形式。而线上线下本就是有机融合的过程,线下为线上提供基础,线上为线下扩大影响。因此,上述线下工作室建设方式可用直播软件进行实时扩散,增加覆盖和辐射人群,扩大工作室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在直播扩散过程中,增加隐性人群对工作室和对该专题的兴趣和见解,吸收有效建议,打开建设思路,为工作室的内涵和深度注入强心之剂。
(四)组建微信群,随时分享,在线答疑,增加用户粘性
微信群作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工作、学习、生活、社交人群聚集团体,具有低门槛、功能全、易使用、互动强等特点。除工作室成员外,也可吸收一部分高度关注工作室发展和动向的粉丝群体,旨在提供分享资源和在线答疑的同时,随时抓住粉丝群体关注的热点问题,了解他们的诉求,提供解决问题的时效保障。
当然,工作室发展同样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原则。对于工作室成员来说,跳出这个身份角色去看去听群众的意见,则有利于工作室定期调整方向,查漏补缺,改良改进。
五、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工作室面临的挑战
(一)對工作室成员熟练运用新媒体技能的考验
目前辅导员队伍来自工科、商科、人文、艺术等各专业背景,虽也有传媒专业,但大多数辅导员都来自欠缺新媒体技能的专业。对于新媒体技能,如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能力、推文编辑能力、直播能力、知乎问答能力等这些硬实力,需要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培训。为了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审美要求,增加用户黏性,更需提升运维新媒体技能,必要时可接受专业培训。
(二)对工作室成员把握新媒体热点的敏锐度考验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时代的冲击给思政工作带来巨大考验。大学生还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的时期,极易受到蛊惑,甚至有不法势力试图对青少年进行渗透。热血青年也极易因某个发酵的热点事件,被煽动和鼓舞,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随意发表自由的见解。因此,辅导员工作室成员需要加强自身对热点问题的敏锐性,抓住热点就等于抓住了工作的主动权。
(三)对工作室成员利用热点进行解析引导的考验
抓住热点是第一步,如何利用热点进行解析引导是至关重要的第二步。对热点的解析,考量辅导员的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知识,以及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逻辑能力、思考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如何对热点问题做精准狠的分析,则是更高难度的挑战。同时,如何利用辅导员工作室这个官方载体,用通俗易懂、学生接受度高的语言柔和解析,直达学生内心深处,则是对工作室成员提出的更高要求。
(四)对工作室业务的覆盖面和辐射能力的考验
辅导员工作室一般立足于所在高校,就某一专题面向全校学生进行深入解答和探索。鉴于各高校学生特质有所差异,校园文化不一,工作室适用于本校实际情况的同时却也面临难以辐射至兄弟院校的问题。同时,侧重于某一专题方向的工作室,对于不同类型的其它问题难以覆盖。但术业有专攻,触类也旁通,专注于某一领域研究的辅导员工作室也能在该领域内总结出合适的方法论推广至其他问题领域。
六、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工作室如何更好运行
(一)建立健全辅导员工作室运行保障机制
要想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好地运行辅导员工作室,更好地发挥工作室职能,就需要对辅导员工作室的引导力、渗透力、覆盖面、辐射度进行加强,还需要集多方之力量构建科学的运行保障机制。首先,地方政府教育部门需要重视和大力支持,扶植建设优秀辅导员组建工作室,在政策上有倾向的鼓励和偏向。其次,学校党委及学生工作部门应在市局的文件精神指导下,大力培育和鼓励建设校级、市级及省级甚至国家级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包括在经费上的支持、在场所上的提供、在人员上的投入等。最后,辅导员工作室负责人及成员应自行建立运行制度,规范化、制度化运行,辅之以合理严谨的专家督导体系,保障运行。
(二)针对性加强工作室成员的新媒体技能
就目前辅导员队伍来看,辅导员工作室成员大多来自高校学生工作一线,身兼党团、思政、心理、就业等数职,疲于日常事务,分身乏术。新媒体环境下,对工作室成员运维新媒体技能的要求与日俱增。因为,需要针对性加强成员的新媒体技能。首先,工作室成员需自觉高度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网络新媒体技能,利用区域优势,集结新媒体盟友,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稳固区域联盟的基础上,跨市跨省组建新媒体学习团队,百家齐放,百花争鸣。其次,院系学工部及校学生处等辅导员直属领导应尽可能为辅导员提供相关培训机会,依托“走出去”和“请进来”方式,加强辅导员同行间的交流互动。最后,省市级教育部门应在政策上为各校辅导员工作室成员提供技术性支持,如定期举办学习沙龙、交流论坛、外出考察等。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价体系
辅导员工作室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价体系,可分为自评和他评。自评指来自工作室成员的自我评价,包括对成员自身、对其他成员及对工作室本身的评价。他评则分为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以及督导评价。这三个维度能综合反映工作室的运行成果,能客观体现工作室的群众满意度。
目前,各学校几乎都设有专职评价督导部门,可以邀请相关专家、教育教学评价部门对辅导员工作室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和指导,确保辅导员工作室目标可行、保障有力、运行规范、成效显著、示范引领[4]。为帮助工作室打破区域局限,专家督导亦可尝试跨校、跨省、跨学校性质组织,在完善督导评价体系的同时,促进资源整合,保障工作室科学化、规范化运行。
七、新媒体时代下建设辅导员工作室的意义
(一)以专题为导向,促进思政工作的深化
辅导员日常工作涵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及学生党团建设等多方面,事无巨细,琐碎繁杂。而辅导员工作室则多为就某一专题方向为切入点,如大学生情感教育、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大学新生适应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党团建设等。集多方之力量,就某一专题深入研究,有助于促进思政工作细致深化,促进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二)以问题为凸显,引发思政工作者思考
在工作室专题视角下,辅导员更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在线上线下平台建设中,各类问题凸显则有利于促进工作室成员思考。带着问题深入研究,有利于课题立项,以工作室为载体,搭建研究課题项目的有效平台,有效提升思政工作者的科研能力。
(三)以对策为落脚,集结思政工作者智慧
新媒体时代,信息瞬间万变,学生特点及问题也具有明显的多变性。在辅导员工作室运行过程中,不断以学生问题现象为题材,多方献计献策,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凸显工作室成员的集体智慧。经过长时间累积,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案例集,促进工作室建设成果物化。
(四)以引导为目的,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无论面向辅导员群体还是面向大学生群体,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初衷都为深化辅导员职能,全面提升辅导员素质能力,最终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合格引路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身处虚拟网络世界,更易受网络世界的影响。因此,除传统思政工作方式外,辅导员更应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占领网络阵地。新媒体环境下的辅导员工作室作为网络思政的有效载体,承担着促进思政工作实效性的重要职责,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温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创新[J].教育时空,2016:110-111.
[2]艾宏伟.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有效途径研究[J].科技资讯,2017(10):233-235.
[3]浦秦夏.浅析以辅导员工作室为载体的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创新[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1):104-106.
[4]李宝莲.对建设辅导员工作室的一些思考[J].师资,2018(03):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