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芳
在小学校里班主任带班一般采取“小循环”制。每年的九月,总有一批老师接管新班,为师者,会作好充分的准备,以饱满的热情去接纳自己的新伙伴。有时我们会和学生有一见如故的感觉,接得很顺手,有时也碰到调皮班学生会闹些恶作剧什么的,这当然也好打交道。但有时接管的班会遇到“自己不被接受”的尴尬——全班学生静默,调不起情绪,打不起精神,一幅“不是说你不好,就是不愿与你一同走”的表情。反倒令为师的一时一筹莫展。究其原因不是说这位新任老师素质水平不高,往往是当一个班被一位优秀的班主任老师带了二至三年后,再由另一位老師接替管理时,学生的情感还局限在过去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第一任老师身上,也就是学生有着深深的恋旧情感。导致新接手的老师常热情满怀又是一厢情愿地开展工作,局面却令人失望。恋旧情感较浓的现象一般表现在低、中年级学生身上。为什么这些学生有很深的恋旧情感呢?笔者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的。因为低、中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没阅历,单纯、天真,他们的情感依赖性强。当他们对学校生活还是陌生的时候,最需要帮助提携的时候,是第一任老师把他们领入了崭新的学习生活。因此,第一任老师是他们最值得信赖的人,最值得依恋的人,甚至是最敬佩的人。这种情感往往还超之于他们的父母。因此当学生面对新的老师时,心中就有失落感也就不足为奇了。
2.第一任老师的影响力大。如果第一位老师工作尽职,他(她)又富有爱心和童心,学生就会倾情于他,他的教育效果就会好。这位老师就在学生心中奠定了不可取代的位置,这也是不足为怪的。且时间越久这种“不可取代”性就越牢。
3.教育过程的影响,或者说教育本身的原因。教育者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学生的情感导向的培养。以为整天有一小部分学生以教育者为圆点绕着自己转是一种“绝妙”景象(而感觉良好,且不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阻碍。笔者就曾经因为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皇帝”受崇拜而开怀过,记得当时带了一个班一年后,学校领导让笔者改教实验班。当时笔者舍不得旧学生不肯接受,学生也不舍得笔者而伤心,当笔者不情愿接管新班后,每当路过旧班,学生会不顾一切地呼喊,那时笔者心中就很自慰,压根就没想过新老师如何开展工作)这样让具有从众心理的小学生也附着这一小部分学生转起来。圈子越转越大,越转越紧,日久天长,学生心中就“目无他人”了,渐渐形成一种依恋情结,一旦遇上新老师他们就因恋旧而难以自拔。
4.新老师的魅力及工作方法如何也在影响着学生的恋旧情感。如果新老师不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理,当学生有失落感时不走近学生的心灵加以抚慰和疏导,甚至不注意工作方法,用“强权”来迫使他们“归附”自己,那么只会适得其反,既令自己的魅力荡然无存,更让学生的恋旧感就越来越深,恋旧情结越难化解,班工作就会越被动,反之,学生就能顺利度过情感迁移关。班工作也就前景灿烂了。
5.家长的暗示和教育也影响着学生的恋旧情感。家长也有自己的情感倾向,无时不刻在影响着孩子。如果家长也如子弟一样“恋旧”,那无形中也加剧孩子的恋旧情感,笔者曾经就面对过这样的事——几年前学校要扩班,几个学生不愿离开原班,孩子哭,家长也陪着流泪哭红了眼,其情凄凄惨惨,这怎么不叫孩子加倍去想他——原任老师呢?如果家长在孩子面临新旧交替的节骨眼上,能理智配合学校巧妙而正确地引导子弟既不忘旧恩又能愉快地面对新老师,那么学生的情感就顺利地进行了良性迁移,不然,孩子就会因此一厥不振。所以家长对子弟的情感如何引导,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小学生的恋旧情感。
当然,也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着学生的恋旧情感,也就不作赘述了。学生有恋旧情感是正常的,在某种程度上讲这恰恰反映了教育成功的一面。但如果这种恋旧情感过深过浓以致形成一种情结而维持过久,则会影响学生下一步学习。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情感深系在一师身上,他就会排斥新的老师的教导。如果整个班的气候如此,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班工作的展开。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健康的情感迁移,就成为现实的问题了。对此,笔者也有些探索。
一、保护和尊重学生的恋旧情感,用真诚淡化旧情
教育心理学上有句惯用语“以心换心”。如果教者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情感和心理,自己就会被学生们接纳。笔者接管了一个新班,从学生的表情看去,他们不太欢迎我。笔者对学生讲:“你们真正喜欢我教你们的请举手好吗?”全班有一双手紧紧地抱着规矩地放在桌上,坚定地不举起来,眼里没有丝毫畏怯或讨好。笔者悄悄走向他,轻轻地问:“你不欢迎我是吗?”他轻轻地说:“是的,暂时说不准。”笔者被震动了。多纯真率直的孩子。笔者平静地说:“你真了不起,凭这点我首先喜欢上你了。因为你诚实,不做假,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干吗来装。第二,你很理性,有主见,不像有的人一样心里本来就没底,东看看西看看,看到别人举手自己糊里糊涂跟着举。第三,你懂得要用事实说话。说不准的事,等看准了再说。那么,我暂时当着你的老师,请你以观后效,好吗?”他笑了。于是,笔者再一次要学生举手。这时举手的人不过半。笔者平和地问一位没有举手的同学,能说说不欢迎的原因吗?他说:“我们还是喜欢戴老师(第一任)教回我们。”笔者回头问全班同学:“你们很喜欢戴老师是吗?”台下异口同声回答:“是!”笔者动情地说:“戴老师真幸福,她没有白教你们。戴老师真成功,她教好了你们。你们真不错,懂得尊重和珍惜。戴老师是你们的启蒙老师,也就是你们的恩师,谁能忘怀?可是,戴老师不可能陪着你们学下来,这是事实,以后你们还会由很多位老师教导来完成你们的学业。你们最重要的是记住戴老师,记住她的教导,而不是去依赖戴老师。当然,三年来戴老师用爱心换得了你们的尊敬。三年后我有信心能博得你们同样的感情。”显然学生的表情没那么疑惑、无助和警惕了。
如果说只有真诚才能换回真诚,笔者想老师应该那样去做。这样学生自然也觉得他们健康情感心理得到了理解,受到了保护和尊重,在心理上能让学生找到平衡感,对新老师至少不会有排斥感。这就是帮助学生淡化恋旧的开始。
二、创设情感迁移的空间和时间,用疏导化解情结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贵在疏导,败在欲堵欲流。学生情感迁移需要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在那段时间里,笔者布置学生给启蒙老师写信叙师恩。教师节,指导学生给启蒙老师做节日卡。派学生给启蒙老师的班级打扫卫生,做早餐值日。满足他们想多和原老师接触的心理。笔者则和原任老师多交流情况,争取配合,适时地暗示学生启蒙老师更希望他们安心于现在的学习,回报启蒙老师的最好礼物就是有良好的学习状态和优秀的学习成绩。这样既给了他们恋旧情感宣泄的机会和空间,使情思有寄托,又给了他们新旧情感转化迁移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结就慢慢化解了。
三、调整教学策略,增强师者魅力,用合作实现迁移
要让学生从内心把对旧老师的情感迁移到新老师身上刚做好以上两点远远不够。还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增强自身魅力,真正赢得学生的尊重。每位教师都有自己教学风格和策略。如果学生习惯于他崇拜的一种教学模式,在一定时间内新的模式很难说对他有多大吸引力。笔者和学生交谈中了解到他们很喜欢原任老师惯用的竞赛等形式,于是综其所长调整自己教学策略,能用得上竞赛方式的尽量用上它。学生也就渐渐过度到新的学习生活中了(例子略)。后来我和学生合作学习相当愉快,在愉快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完全实现了情感迁移。
四、开展实践作业和实践活动,用理智巩固迁移。
健康的情感是靠理智来控制的。笔者设计了一套《百花争艳》的实践作业。作业里让学生察百花、画百花、读百花(写百花的好诗文)、写百花。学生从作业中知道百花千姿万态,各有芬芳。笔者告诉学生,各位老师就如那百花,各有所长。学生只有像蜜蜂博采花蜜那样,博览群书之华,博学众师之长,才能让自己学好本领。由此,学生也懂得情感迁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平时多和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在课堂外多和学生交流等。有这一系列的引导,半学年下来,学生也就很自然地完全实现了情感的迁移。笔者就常常收获着这种喜悦,被曾经让笔者尴尬过的学生的“甜言蜜语”所陶醉。如,他们在日记本或贺卡里写到:“老师,我认为您是最公平最友好最善良的老师”。“老师,我毕业了后您教我妹妹吧”“老师,认识您我才知道世界上好老师不是唯一的。”……
因此,对学生情感心理的合理分析,并真诚地关注和正确的引导就能让學生过好“恋旧”感情关,让他们提高心理适应能力,轻松地投入新的学习生活。也便于教者顺利推进教育教学工作。这不能不说是两全其美的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