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拍一个镜头,吃了九碗面条
王志建衣着单薄,端着一碗白水煮面,等着自己的第一场戏开拍。2016年底他开始追求演员梦,这场“饭替”的戏是他去横店以后接到的第一份工作。
所谓“饭替”,就是代替演员拍摄一些吃饭的镜头,没人知道要拍多少遍,吃多少东西。
王志建替演的是一个被救济的灾民。头发蓬乱,穿着破洞的衣服,脸上、手上都抹的黑土。他手里拿着个旧碗,已经不知道被用了多少次,碗沿都是破损的,碗里盛着没有味道的白水面。
导演一声令下,王志建一抓一把面条塞到嘴里,就着黑土下咽,因为扮演灾民,所以还要大口吃。吃第1碗的时候,他热情满满,“自己终于接到戏了,要好好表现。”吃第5碗的时候,肚子已经开始发涨,咽不下去。吃到第8碗,他开始担心“说好的可能会有特写镜头,摄像机怎么还没扫过来?”第9碗结束,导演终于喊了“cut”。
当了一天“饭替”,王志建挣了70元钱,但一个特写镜头都没等到。身高168cm,长得不好看,各方面都不行,王志建自称是这个圈里条件很差的人。前两年,“饭替”“刀替”“马替”是他常接的戏。
落差、羡慕是很多刚到横店的人的常态。王志建初到横店的时候,就曾羡慕过一个顶级流量明星——拥有8个替身,拍戏一周只来一次,钱一分不少拿。这是一部古装玄幻剧,从弹琴、武打到文戲,男明星都有不同的替身。8个打扮一模一样的替身,在现场走来走去。
在片场,替身演员们几乎没有姓名。大家都被称为:“某某的文替”“某某的武替”“某某的手替”。对于替身演员们来说,高光时刻也不多,至多是被导演表扬一句:“某某的替身演得不错”。
“那应该算是腚替吧”
37岁的郭标是刘佩琦的“专替”,他俩确实长得有些像,都是细长脸,消瘦身材。
“这些老戏骨们戏比天大,他们真是吃这碗饭的。”郭标说,老演员们大多数时候不会用替身,只是在分几个组赶拍摄进度的时候,有时需要替身完成一些侧身、远景之类的镜头。
而且老演员们行事低调,拍戏最多只带两个助理,除了正式开拍的时候较真,大部分时候都没有架子。郭标记得在和魏宗万拍戏期间,老人家每次碰到他,都会叫他给挠痒痒。
刚入行的时候,郭标也有期待,想着有朝一日成为明星,但现在不那么想了,“他们是他们,我是我,人家是老戏骨,我就是一个上班族,不一样。”
郭标很坦然地接受自己目前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做刘佩琦的替身也是因为长得有几分相似,得到了在《白鹿原》中表演的机会。“专替”工资较为可观,跟组一个月能拿到万把块。
做替身五六年来,那些曾经有点不适应的地方都能接受了。郭标讲起有一场替刘佩琦的戏,他要躺在海边岩石中,演屁股中弹。裤子上开着一个洞,他要撅着屁股,把肉露出来。他边讲边笑,“那应该算是腚替吧。”
生计对于郭标来说其实不是问题,他在浙江和重庆两地都有饭馆,生活比很多人要过得好。选择继续做替身演员,郭标觉得自己就是习惯了,像是一个上班族,隔一段时间去经历一下不同的人生。
他也在寻求新的机会,“替身不能长久做,不管你演得多好,都没机会露脸,都是别人的影子。”他想着既然进了这行,不能一辈子只做别人的替身,还是要往角色演员上发展,真正有自己的角色塑造。
(摘自《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