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的别样风景

2019-09-10 11:16陈翠华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15期

陈翠华

摘要:略读课一直在语文教学中占着重要的比重。本文致力略读课堂的探索,尝试实践重点突破、整合贯通、注重积累、学法应用、情感书写等,使略读课文教学成为语文课堂的别样风景。

关键词:重点突破  整合贯通  注重积累  学法应用  情感书写

新课标提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我们现在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人教版教材,略读课文篇数的逐年增加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以我们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为例,它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每册各有8篇,占总篇数25%;到了四年级,略读课文增至14篇;到了五年级,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平分秋色。可以看出,新课程比以往任何课程都重视略读课文的重要地位,认为略读课文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即熟习了例子,又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但是,现实中,略读课文教学并没有受到广泛的关注,关于这方面的教学设计与研究也是微乎其微。作为一线教师来说,对于如何教学略读课文有许多的困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了。这不禁引起我的思考:略读是依照老样子画瓢还是在前辈的中创新,略读课文的教学到底该何去何从呢?

一、略读课文教学存在的误区

《课程标准》对于略读课文的要求只是寥寥几笔:“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我们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它的特点,反思现实,我们发现,当前的略读课文教学存在着两种不正常的现象:一种是教师为中心,学生紧紧地团结在教师的指挥棒下,看似师生融洽,紧密配合,其实质是“实践中的师本课堂”;另一种略读课文学习形式流于表面,教师既不引领也不指导,其实质是“形式上的生本课堂”。第一种现象,就好像是一只受百般呵护的雏鹰,虽然老鹰一再不厌其烦地教育,但由于不敢放手让其独自练习,最后变成了一只不会飞的鸡。第二种现象就好像是一只无人引导的雏鹰,由于常常自由活动,没有人教其飞行,也变成了一只不会飞的鸡。,

二、探寻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

略读课文是单元主题的一次有效地拓展,因着主题的不同,它所拓展的侧重面也相应地发生变化,主要在内容、思想、文体、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拓展,针对略读课文的不同类型,我认为在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重点突破。略读不需要教师详细指导,并不等于说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任其自流和过度放手不能使学生养成好习惯,不能从阅读方面得到很大的实益。但略读课文不同于精读课文教学时的指导:不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提过高的要求,学生对所读材料能大体了解内容,在某些方面有所收获即可;不要费很多时间,一般只需一课时完成。所以教师要走出难以割舍,精雕细琢的误区,要抓住重点,课中指导求精,使精力花在刀刃上。

一般来说,单元的重点是显性的,单元学习导语和略读课文提示中一目了然,而文章的重点和个性是隐性的,这一点需教师善于思考,挖掘和利用。

三(下)第四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有一篇略读课文《绝招》,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处理:“谁比绝招?比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就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抓文中最有价值的语言现象领悟语言的表达上。可以安排了三个环节:读三处描写绝招的句子,领悟描写表演场面的方法;想象小柱子练绝招过程,提供了三个场景引导学生把练习的过程说具体;课结束时让学生谈感受进行拓展迁移。这样我们仅抓准课文一个重点,重打细敲,结果让学生有多方面的收获,这就是略读教学中的“精”导。

(2)整合贯通。为了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伟大的领袖,走近毛主席,去感受他伟大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安排了一组课文《七律》《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其中前两篇是精读课文,后两篇是略读课文。因为有了前面学习的铺垫,后两篇略读教学进行了整合:首先进行整体的感知,接着学生研读文本两篇文章中“毛主席哪些事情让你感到十分地敬佩,让你认识了一个你印象之外的毛主席”,进行交流,最后拓展到“你还了解毛主席哪些不为人知的事情”。有联系、有针对性且及时拓展,对学生阅读能力、阅读兴趣、感悟能力的提高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如能延伸到课外,就更好了。

(3)注重积累。文字很美的文章,则注重语言积累。“美文诵读”是理解、感悟课文的捷径。在教学这样的课文时,我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细读揣摩,读中感悟。在诵读、品词品句中,自然而然地就把好词佳句记忆在脑,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

(4)学法应用。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从叶老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精读课文授之以“法”,而略读课文则为用“法”服务。在教学《妈妈的账单》一课,让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课文。通過第一次“两份账单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的对比,学生了解到他们都是在那里算帐,但不同的是儿子的账单是有价的,而妈妈的账单是无价的;接着通过第二次的对比,学生又发现彼得的账单里所列举的都是他做的一些具体的事情,而妈妈的账单中却没有具体的事情。从而去想象妈妈从中付出了什么?第三次通过两个人看账单时不同态度的对比,妈妈看完账单什么话也没有说,并把所要支付的钱放在了彼得的餐桌前,小彼得看完账单感到羞愧万分,把妈妈给的钱又塞回了妈妈的上衣口袋。通过这一次次的对比,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母爱的博大、母爱的无私、母爱是无价的。在这样一次次的方法整合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学习方法,更为今后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情感书写。当然略读课文“光说不练”也是不行的,适当地进行写话的训练也是必须的,必要的仿句、小练笔、拓展性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正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为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当然,写话的切入点要“小”而“巧”,让学生要有“现炒现吃”的鲜活感。

略读课文灵动的教学,更多地尊重学生的选择,透露人文关怀的色彩,学生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中不光能学到学语文的技巧,而且能掌握自学的技能,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