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密
摘要:俗語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无论是在家庭生活还是社会活动中,爱与信任鼓励的力量远比讥讽、强制或挖苦有效的多。班主任这个职位,不仅仅承担了教书的责任,更重要的还有育人。如果班主任在工作中能深明沟通的技巧和意义,对学生多几声叮嘱,多几份问候,多一些技巧,师生关系将会变得亲密无间,亦师亦友的关系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班主任 沟通 技巧
一、沟通是以尊重为前提
英国王妃凯特曾经在公开场合面对夏洛特公主哭闹发脾气,她的安抚方法为世人所称赞。她一开始是指向别处试图转移公主的注意力。然而不管用,小夏洛特索性坐在地上。这时,凯特王妃迅速把孩子抱起来安抚。最后,孩子很快停止了发脾气。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凯特王妃成功之处。首先,和孩子保持视线平衡,这是在传达一个信息——我虽然为你的行为感到不高兴,但是我可以理解你接纳你。作为班主任,如果我们是和低段的孩子沟通,我们可以弯下身腰。或者当我们是坐着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孩子搬来一张椅子,让孩子也坐着和自己交流,而不是胆怯的站在一边。再通过轻柔的话语安慰孩子。最后,可以和孩子们有适当的身体接触。同性之间可以给个拥抱,异性之间可以考虑给孩子们一个击掌。
我有一位学习成绩很拔尖的学生,因为和同学打架曾被我叫到办公室。看到另一个受伤孩子手上流的血加上其他学生的“告状”,起初,我的确对这位优生很生气。到了办公室后,我还没说话,孩子情绪就很激动,“我知道你一定会相信他们,可是你知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打他?”孩子近乎歇斯底里的喊叫,出乎我意料,同时也让我冷静下来。我先搬来一张椅子,“命令”他坐下,刚开始孩子扭扭捏捏,最后拗不过比他还固执的我,终于坐下来。和我平视以后,自然,我也就把居高临下的谈话变为推心置腹的交流,平等真诚的沟通,孩子很快全身心都得到了放松,心无警惕的对我缓缓道来。通过这件事,让我更加深刻明白,有尊重才有理解,有了理解才能进一步有效沟通和交流,才能以一种客观的心态去倾听孩子的话语,才能以公平心去判断他的行为。
二、沟通,是走心的艺术
在《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作者曾提到,比语言更关键的是我们的态度。如果我们没有产生共情,无论我们说什么,在孩子眼里都是虚伪的,都是想对他们进行操控。
(1)沟通,需要共情。对只有我们真正与孩子有共情,才会打动孩子的心。当孩子们犯错的时候,老师最难做到的恐怕是倾听孩子情绪的宣泄,说出或者理解他们的心声,接纳或者真情实意的感受着他们的感受。然而,这恰恰是最关键的一点,也是需要我们不断磨练成长的关键步骤。我所任教的班级中有个孩子极为特殊,他是体育老师的宠儿——学校好几项运动项目的记录保持者,也曾代表学校参赛并获得许多运动奖项。但是除此之外,他仿佛也是所有老师和同学最头痛的头号人物。一言不合就拳头解决问题,孩子们经常被他打的敢怒不敢言,也曾有过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而在课堂上乱踢桌椅的行为。在他又一次被投诉打人以后,我终于按捺不住性子,请他来办公室喝茶了。让孩子坐下后,我便迫不及待提问。
“你应该知道我为什么请你来办公室喝茶吧?”我试探性提问。“知道,我打人了。”孩子毫不在乎的回答。“我想,你一定是非常生气才会打人的吧?”我追问。“嗯。”也许对我的话有点意外,孩子低下了头只回了我一个字。“那是发生了什么事呢?”我继续追问。“是放学路上,他一直烦我!”孩子终于敞开心扉。“嗯。”我点点头,若有所思。“他总是缠着我说话,还拉我的手,我要去补习,我都快迟到了。”“哦,那他这样做确实是太烦人了。”我微笑着问。“后来,我就没忍住,去打他了。”说完,孩子就把头低下了,不再看我。“恩,所以你后来就打了他。”我试图重复他的话。“我真的当时没忍住,我现在已经很后悔了……”孩子过后还向我承诺,以后要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用拳头解决问题。通过这次谈话,我非常惊讶的发现,我并没有提任何问题,孩子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我,我也没有提任何类似于今后的努力方向之类的建议,孩子就自己找到了解决方法。而我在这个过程中,我只做到了努力感受着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尝试理解孩子,接纳他的情绪,回应他的感受,就对孩子有了这么大的帮助。
(2)有效的沟通需要充分的了解。要想孩子和我们推心置腹的交流沟通,要想有一次高效的沟通成果,那么就要有充分的认识。而这个认识,包括了对孩子的各方面的成绩、家庭背景、性格特点、爱好特长、家务劳动能力等。只有充分的了解,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清楚孩子的需求,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请家长到校面谈,但是如今有些家长碍于面子,总觉得到了学校就要被兴师问罪,要么就索性人在曹营心在汉,对老师的提问心不在焉。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处理呢?比如,班主任可以利用放学时段到校门口溜达溜达,“不经意”的遇见家长,三言两语,气氛愉悦的和家长沟通就可以短时有效的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的信息。也可以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一些广泛使用的app等方式,让家长们上传孩子在家的优异表现全面了解孩子。甚至,还能充分利用家长委员会的作用,组织家长孩子和教师定期联谊,师生的充分互动才能更好的认识学生。对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以后,在和孩子沟通时才能更好的设身处地的为孩子考虑,才能更好的感受孩子的内心。
(3)肢体语言为恰当的言语沟通锦上添花。我们都知道,沟通过程中,信息的交换不只是通过言词内容的转达,还包括了非语言行为来完成。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每个人都有身体沟通的能力,而且身体语言有口头语言所不能取代的特殊功能,有其专门的私密性和特殊的含义。班主任对学生的肢体语言,是上课时对某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的眼神提示;是对获奖同学表示祝贺时与其击掌;是弯下腰身安抚伤心难过的孩子;是上学路上看到天真无邪的孩子与其搭肩行走;是对有进步的孩子竖起大拇指真诚的祝贺;是面对因为犯错而不知所措的孩子时的微笑;是用手摸摸沮丧孩子的头发表示鼓励。丰富的肢体语言既能代表两人之间的亲密感,还能代表善意和兴趣,增加更多互动的可能。不仅可以快速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更是高效沟通的必经桥梁。
(4)全神贯注的倾听让孩子们更乐于沟通。班主任和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有着不一样的感知系统,有着各自真实的感受,那么如何能在沟通交流中产生共鸣,达到共情?当我们需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要做的事情不是开门见山的给建议、讲大道理、心理分析或者是自己的看法,那样只会让孩子的感觉更加厌烦和糟糕。尤其是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其他人已经给予了许多的批评指正,大多数孩子已经清晰的认识到自己做错了,而至于他们的内心感受和防范心理才是需要被倾听、被理解和被接纳的。孩子们最冷淡的回答大概是,“好好好,我错了,行了吧!”
但是如果我们能愿意倾听,认同孩子的伤痛,给他们机会说说自己的困扰和迷惑,让他们有个宣泄的方式和出处,同时,适时的做出反馈和认可。也许他们会没那么郁闷和困惑,能够更好的处理自己的情绪和问题。也许我们不是天生就会说一些让孩子们产生共情的语言,但是倾听却是世界通用最好的沟通技巧。如果孩子们能告诉我们“其实,我本来是……”、“但是,因为……所以我就……”又或者孩子讲完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后能嚎啕大哭,这些都是我们成功沟通的表现。
(5)沟通,是学生的内在需求。我们都知道,教育是影响,是日复一日的教育行为中,老师通过自己的个人素养,人格魅力对学生不断进行浸染。因为我国国情的原因,一个班容纳了四五十个孩子,大家性格迥异,既有百花齐放的共同点,更有各自风采的不同点。而步入小学阶段的孩子,离开了幼儿园那种父母、老师步步紧跟的生活状态,他们需要立刻调整自己,适应小学生活。许多孩子无力面对这些困难,无力化解成长路上的重重矛盾。确实是需要老师的帮助,需要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我认为有效的沟通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任务。而要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就要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内容,与孩子产生共情,理解孩子,加上我们适当的肢体语言,就能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