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铭福
近几年来,受社会大环境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以及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溺爱,学生感恩意识的匮乏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高中生物教师在强化学生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的同时,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在高中生物教学渗透感恩教育,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有助于学生道德修养、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我们深知,感恩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引导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心理过程决定着人的行为,这一过程可以分解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进而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所以本文就如何开展感恩教育,笔者谈谈在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做法,旨在抛砖引玉。
一、挖掘教材相关内容,丰富学生父母的生养育之恩情感体验
记得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感恩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让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在心灵上有震撼,有共呜,这样的感恩教育才有效能。比如,在讲授必修①《从生物圈到细胞》一节的内容就有“人的生殖和发育”,我就问“你们了解自己如何来到这个世上的吗?”我就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如下的图片。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生命是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开始,经细胞分裂形成几个细胞的胚泡,然后胚泡植入子宫内膜,胚泡继续发育成胎儿,最后由母体生出成新生儿。然后向学生提出“人的发育起点是什么?人从受精卵到新生儿的诞生是多长时间?新生儿有多重?你们现在有多重?”学生甲回答:人的发育起点是受精卵。学生乙说:我终于知道十月怀胎了。学生丙说:新生儿体重一般有二千克与四点五千克之间。学生丁说:我们现在的平均体重有五十千克左右。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学习激情,而且还能抓住问题的实质,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掌握准确的生物学知识──人的发育起点是受精卵,由母亲十月怀胎生下三千克左右的婴儿长大到现在四五十千克。这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让学生想像一下父母究竟付出了多少心血?然后我追问学生,“每个人都要感谢父母,对不对?”。同学们深受启迪,深刻领悟“我们从母亲的子宫里走出,而后母亲用乳汁将我们哺育,以优异成绩来感谢父母”。
二、重视知识内容与科学家成就的联系,丰富学生对科学家成就的情感体验
如果教学实践上重视知识内容与科学家成就的联系,就能激发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驱动知识的建构同时,使学生体验科学家对人类所作出的貢献。比如,在讲授必修②《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节的内容时,在学习杂交育种的知识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了解,并讲述在湖南举办的一次车展上,他在一辆奔驰车旁边多浏览了几眼。这件事情出来以后,为什么很多网友力挺“袁隆平买车”,袁隆平买中国最贵的车都无可厚非,甚至更有网友称,袁老就是买七八架私人小飞机也配。,然而另外一些富人,如果要是买这样的车的话,就会遭到很多人的喝倒彩?接着我用PPt打出: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超级水稻多养活3.6亿人。②据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透露,2010年,超级杂交水稻第三期的产量有望实现每公顷13.5吨。已有20多个国家引进了这一技术。通过这一借题发挥,学生很自然理解科学家给了人类什么,明白了人们为什么爱戴和感谢科学家了。
总而言之,学校的教育工作应该重视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知恩、感恩。古人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决非一日之功。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学科教学的特点,又要坚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逐渐渗透的原则,使学生在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同时,也树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使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渐移默化,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