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2019-09-10 11:16郑艳萍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15期
关键词:寒山寺参照物倒影

郑艳萍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之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智慧。许多的古诗词不仅浓缩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精华,还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在物理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诗词佳句,理解其中的含义,使文学和物理知识有机结合,相得益彰,让物理知识活起来。

一、古诗词中的参照物知识

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下列划线部分的诗句与“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不相同的是( )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C.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D.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

答案选B

解析:题干中以船为参照物,山相对于船位置发生了改变,山是运动的,所以可以选择船为参照物。

A.出自唐朝李白的《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研究的对象是“青山”,运动状态是“出”,青山是运动的,是相对于船来说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出自唐代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以山为参照物,轻舟和山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轻舟是运动的,故B符合题意;

C.出自五代佚名词《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平》。“看山恰似走来迎”,被研究的物体是山在运动,山和船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选择船为参照物,故C不符合题意;

D.出自南朝梁元帝萧绎诗《早发龙巢诗》。“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以行船为参照物,远处的树和行船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树是运动的,所以会感到“远树来”,故D不符合题意。

二、古诗词中的声音知识

唐张继《枫桥夜泊》中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

生而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传来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它声音,是根据声音的来辨别的。李白在《夜宿山寺》中写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高声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

答案依次填:振动、音色、响度

解析:声音是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振动而发声,能区分“钟”和“鼓”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别的,故填振动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高”指声音的强弱,故填响度。

三、古诗词中的光学知识

在古诗句中蕴含有许多物理原理,如“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诗中写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现象形成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影”是由于光的    现象形成的;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   。

答案依次填:反射;直线传播;桃花反射红光

【解析】“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填光的反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一人是饮酒者本人,另一“人”是空中的月,第三“人”是饮酒者地面上的影子,影子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人挡住,在人后的地面上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即地面上的“人”,故填直线传播。桃花之所以是红色,是因为在阳光的照射下,只有红色的光被桃花反射(反射与其本身颜色相同的色光),其余颜色的光被桃花吸收了。故填桃花反射红光。

四、古诗词中的分子运动理论知识

花香花美令人陶醉,由此产生了不少美妙的诗句及图画。下面这首元代画家及诗人王冕的《白梅》诗中,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一句是( )

A.冰雪林中著此身               B.不同桃李混芳尘

C.忽然一夜清香发               D.散作乾坤万里春

答案选C

【解析】

A.“冰雪林中著此身”,雪花的運动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A错误;

B.“不同桃李混芳尘”,尘是指尘土,尘土属于固体颗粒,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B错误;

C.“忽然一夜清香发”,因为梅花的香味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C正确;

D.“散作乾坤万里春”,是说梅花开放代表春天的来临,梅花开放,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D错误。

将物理知识与文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也正是新课程理念所强调的“注重学科渗透”思想。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从中获益的还有隐藏其中的物理知识,在诗情画意中快乐地学习物理知识,领略到物理“浪漫”的一面。亲爱的同学们,你有兴趣学好物理了吗?

猜你喜欢
寒山寺参照物倒影
幸福不需要参照物
山水 [外二首]
鱼鹰和它的倒影
过寒山寺
水里的倒影
找倒影
姑苏情·独于寒山寺感兴
参照物和我们的宇宙
寒山寺的钟声
“机械运动”典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