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熙
摘 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导入和结课是不可缺少的两部分,导入应像风头,应该不同凡响,有吸引力,能有引人入胜的效果。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所说“开讲,犹如文章的‘凤头’,小巧玲珑,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与课程学习相应的感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
关键词:灵动的导入 充实 课堂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了一半”。巧妙的导入,不仅能明确提出本课教学的内容和要求,说明所学知识的重要性,还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运用新颖恰当的导入方法,就能做到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又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良好的新课导入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的教学风格。那么,优化的新课导入应该是怎样的呢?新课导入如何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呢?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新课导入片段,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一、贴近生活,理解深刻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因此,数学教学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活生生的数学知识。
片段1:《约数和倍数的关系》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唱首歌好吗?
生:好!
师:今天让老师来点歌,点什么,你们就唱什么!
生:试试看吧!
师:我很喜欢听《世上只有妈妈好》,会唱吗?
生:会唱!(师生一起动情的唱起来)
师:同学们,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妈妈好吗?
生:好!(老师走到一位学生面前)
师:能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你妈妈姓什么吗?
生:我叫王。。,妈妈姓李。。
师:那么李阿姨和王。。是什么关系呢?
生:母子关系,李阿姨是王。。的妈妈,王。。是李阿姨的儿子。
师:哦,妈妈和女儿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数与数之间也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两个新的概念:约数和倍数。
生活中的母女关系最能让学生体验到的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谁会想到它会与数学有关系呢?这一导入方法却捕捉到了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关系,并且巧妙通过一首儿歌把生活中的依存关系自然地迁徙到了约数和倍数中的依存关系,显得自然又贴切,让学生在惊讶中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让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同时,这个导入也使我们发现,用生活素材导入新课或者理解关系,学生容易学得自然,学得深刻。
二、借助情境,激发兴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的确,课堂教学导入时,如能创设真实自然的教学情境,就能更好地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让学生真正体验和领悟到数学的价值和神奇。《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片段2:《认识几分之一》(多媒体课件显示画面:蓝天白云下,连个小朋友坐在地上,身旁有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
师:秋高气爽,小朋友去秋游带了些什么?
生:他们带了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相应的图片)
师:每种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该怎样分呢?请小朋友取出老师下发的信封中的彩色图片,清点一下是否是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同桌两人试着按要求分一下。(两人一组合作操作,教师巡视,中间有两位同学举手问是否可以用剪刀剪,教师笑着默许)
创设一个有效的、新颖的、精致的引入情境是成功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与基础。课堂教学的引入情境若设计安排得好,能使学生对学习新知识产生一种需要感、紧迫感,很快把兴奋点拉到新授知识上来,有助于教师组织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中去,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趣味谈话,唤起经验
最好新课谈话导入用生活中熟知的情景,不露痕迹的由谈话引入新课学习中去,做到“大雪无痕”,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做好知识、方法、情感等方面的准备。
片段3:《圆的认识》
师:我们以前没有见过面,现在同學们一定看见我了,你们看我的这张脸是圆圆的脸,还是方方的脸呢?(学生一般都认为x老师的脸不是圆圆的)
师:我给每一位同学都发了一张纸,纸上有一些图形,(四个图形:三个圆,其中一个画有圆心,一个空白,一个简单画了眼、鼻子和嘴;还有一个三角形)看一看,有一张画着脸,那就是我。(学生开怀大笑)
师:老师非常喜欢圆圆的脸蛋,看一看,找一找,哪一个同学的脸蛋是圆圆脸蛋?(学生都开心地把班级中一些比较胖的同学找了出来)
设计谈话的内容既有趣,又与学生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挂钩。从而,一方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和学生的心理走到了一起;另一方面唤起了学生对平常见过的“圆”这一形象的回顾,唤起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圆的经验和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圆的知识奠定基础。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新课程导入时应围绕多元化的教学目标,采用“灵动”的课堂导入方式,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地发现生活素材或情景,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投入,使自己每次进课堂都能“闪亮”登场,使学生能在新课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有利于后续学习中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使学生主动参与科学的探究性学习,养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也就能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