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爽
摘 要: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朱德与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领国民革命军2万余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起义军主力南下潮汕失败后,信仰坚定,力挽狂澜,组织召开茂芝会议,进行“赣南三整”,保住了革命火种。他在南昌起义中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和缔造人民军队的卓越功勋,将永载史册。
关键词:朱德 南昌起义 历史贡献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92年前,朱德总司令与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领国民革命军2万余人,在南昌举行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和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始。从此,“八一”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一、南昌起义的历史背景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篡夺领导权的活动日益猖獗。1927年4月至7月,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马日事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告破裂,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已处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迫使共产党人不得不毅然决然地拿起武器,武装反抗国民党的血腥屠杀政策。
二、在南昌发动起义的原因
(一)兵力优势
当时中国共产党所能掌握或影响的部队主要有叶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11军第10师、第24师、第25师,贺龙率领的第20军,以及朱德领导的第3军军官教育团等共2万余人,驻扎在九江、南昌一带。而南昌国民党守军力量比较薄弱,只有朱培德第五方面军总指挥部及警卫团、第三、第六、第九军各一部共3000多人。
(二)起义前便于调兵遣将,起义后利于组织防守
九江是长江的重要港口,交通极为发达,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南昌距离九江约130公里,主要交通要道是南浔铁路。如果在九江发动起义,很容易被敌人循江来袭。与九江相比,南昌的交通条件更为有利。在起义的准备阶段,起义军可以通过南浔铁路调运部队、运输辎重,方便迅速。更重要的是,当时南浔铁路在南昌的终点是南昌以北的牛行车站,与南昌城之间还隔着一道赣江。起义以后,如果敌人沿铁路来进攻,起义军还可以借赣江的阻隔来组织防守。
三、起义经过
当时驻防南昌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总指挥朱培德和师长王钧、金汉鼎都是朱德在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同班同学,又长期在滇军共事,交谊很深。朱德先后被委任为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第五方面军总参议和南昌市公安局局长。军官教育团名义上虽然属于第三军,实际上在中共中央军委和江西省委的直接领导下,成为培养革命人才的基地。
7月21日,朱德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秘密潜返南昌。他根据中央的要求,通过各种关系了解敌军兵力部署,精心绘制敌军布防图,熟悉地形,提供了朱培德等敌军将领集中在庐山参加反共会议,南昌城守敌减少等情况,秘密开展各项准备工作。
27日,中共前敌委员会在朱德出面租下的南昌江西大旅社成立,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等组成,周恩来为书记,决定7月30日晚在南昌举行起义。但张国焘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赶到南昌,强调起义宜慎重,并应得到张发奎的同意,否则不可动。起义不得不推迟。31日,中共前敌委员会举行紧急会议。经过数小时辩论后,张国焘表示服从多数人的意见。会议决定8月1日凌晨4时举行武装起义。起义正式打响前,设宴拖住敌军主力团团长,为起义创造了条件。在得知起义消息泄露后,立即将情况告诉贺龙,起义得以提前举行。周恩来曾称赞朱德“是一个很好的参谋和向导”。
8月1日凌晨2时,朱德与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领国民革命军2万余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朱德原来领导的军官教育团学员有三个连参加了起义。战斗延续了四、五个小时,到清晨六时,攻占南昌城,全歼驻南昌敌军三千余人,起义取得了成功。
四、信仰坚定,保存革命火种
南昌起义后,朱德率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和第九军教育团约四千人留守三河坝,与钱大钧部约两万人激战三天三夜。完成阻敌任务后,本想去找主力,却得知主力在潮汕地区失败,部队四散,群龙无首。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朱德分析了敌我情況,在饶平茂芝的全德学校召开干部会议。在会上,他毅然决然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把“八一”南昌起义的革命种子保留下来,有决心担起革命的重任,有信心把这支队伍带出敌人的包围圈,和同志们团结一起,一直把革命干到底!”会议做出了“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正确决策。10月17日在福建武平,他指挥部队打垮追敌,部队只剩下一千五百多人。在抵达闽赣边界的石经岭隘口时,突遭反动民团的阻击。朱德亲自带领警卫人员,从悬崖陡壁攀登而上,出其不意地在敌人侧后发起进攻,抢占了反动民团据守的隘口,为部队杀开一条血路。
10月下旬,南昌起义军到达江西安远县天心圩,部队处境十分困难。有四面追敌,不时被敌袭击,边战边走;天气渐凉渐冷,衣食无继,凄风苦雨,饥寒交迫,人心焕散;许多意志不坚定者纷纷离队,四千多人的队伍最后只剩下七八百人。部队有顷刻瓦解之势,南昌起义留下的这点革命火种,有立即熄灭的可能。
在这危难关头,朱德没有放弃,信仰坚定,挽狂澜于即倒,在天心圩整顿部队思想。他登高一呼:“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1927年的中国革命,好比1905年的俄国革命。俄国在1905年革命失败后,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暂时的。到了1917年,革命终于成功了。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也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暂时的。中国也会有个‘1917年’的。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在大余,整编部队,选派优秀党员到基层去担任指导员,加强党对部队的全面领导。在上堡,对部队进行了整训,整顿部队纪律。史称“赣南三整”。朱德在这支部队生死攸关、需要决定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意志,挺身而出,担当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把部队带出了绝境,保住了革命的火种。
南昌起义最后尽管失败了,却播下了武装革命的种子,培养和锻造了一批共和国的军事脊梁。从南昌起义走出的开国元帅有6位:朱德、刘伯承、贺龙、陈毅、聂荣臻、林彪,开国大将有4位:陈赓、粟裕、张云逸、许光达,开国上将有5位:周士弟、萧克、赵尔陆、陈奇涵、杨至诚,开国中将有7位:唐天际、郭化若、赵镕、 聂鹤亭、彭明治、谭甫仁、谭家述。
朱德总司令在南昌起义中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和缔造人民军队的卓越功勋,历史将永远铭记。
参考文献:
[1]《朱德传》修订本(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11版,第83至85页。
[2]《朱德传》修订本(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11版,第91页。
[3]《一次重要的军事决策会议》,《饶平党史资料》1982年第1期,第4页。
[4]1983年6月14日访问赵镕记录。
[5]《朱德传》修订本(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11版,第104页。
[6] 杨至诚:《艰苦转战》,《星火燎原》选编之一,战士出版社1979年11月版,第110、111页。
[7]《朱德传》修订本(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11版,第1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