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些年来,我们国家主要推行的是PPP融资模式,但是中国PPP模式在实际运行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借助相关的法律制度来改善其不良现象,从而推动中国PPP模式的有效发展。本文主要对中国PPP融资模式的情况加以说明,并且对中国PPP融资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建立和完善好中国PPP融资模式。
关键词:中国PPP;融资模式;问题;对策
一、中国PPP融资模式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政府对于PPP项目的融资管理不到位
一般来说,公私合作项目对于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具有较大的挑战,政府要不断地转变执政职能,提升其专业掌握的能力。我们国家正式采取PPP融资模式较晚,它是一种全新的融资模式,而且该模式在准备前到项目完成中需要对技术、资金和政策进行全方位把握。我国PPP融资项目中上存在较大问题,比方说选择项目不够稳重,PPP融资模式中关键在于引入私人部門中的高科技技术,从而更好地提升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质量,政府如果没有充分重视其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这将会给PPP融资模式带来较大的效果,也就是无异于一般的融资模式了。
(二)监管部门内部分歧较大
政府在开展PPP立法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动用发改委与财政部的作用,可是这两个部门推广项目的时候存在出发点的不一致现象。发改委认为PPP融资项目主要是用于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惠及民生和推动改革与投资增长的重要方式,而财政部则认为PPP融资模式可以减少地方债务压力,还能够有效地防范好地方金融风险。所以监管部门内部存在较大的争议,但是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却是不一样,这就对PPP融资模式的有效实施带来不好的影响。
(三)担保体系不够健全
当下,我们国家还没有设立专门的PPP项目综合信用担保制度,大部分金融机构中缺乏贷款PPP项目。而PPP融资项目的数量比一般担保机构的数量更多。PPP融资模式中的项目主要服务于发达乡镇或者欠发达的地区。但是其中主要问题在于缺少合适的金融机构加以支持。其信贷服务与融资需求不相符合,这就严重影响了资金的投入以及相关渠道。
(四)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
由于PPP融资模式的法律制度尚未健全,只有一些零散的规则和政策,并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另外,有些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中出现矛盾或者重叠的现象,这都难以有效地保障公私合作模式的顺利开展,站在PPP与特许经营的关系来看,财政部将一直坚持PPP融资模式的概念,然而特许经营只是作为PPP融资项目的目标之一。在PPP法的草案中没有明确划分出 PPP项目的适合范围,特许经营管理法中规定了交通、水利、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二、完善中国PPP融资模式的对策和方法
(一)建立健全增信机制
要使PPP融资项目中的融资风险得以降低,就要建立健全银行的征信机制。第一,银行要完善好企业的增信制度,并且努力增加更多社会资本进行融资的机会。第二,在PPP项目中,政府要充分发挥出监督和管理的作用,督促资金是否落实到位。其中,政府还应该把一些PPP项目作为重点规划项目,并且有效地利用重点规划项目的示范性和引领性,使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入PPP融资模式中来。
(二)地方政府要不断规范自身行为
地方政府在执行PPP融资项目的时候,必须严格依照我国各部委的要求和规范开展相关工作,要确保交易结构设置与PPP的管理规定相协调,并做好风险管理工作,这样也能够进一步完善好相关的操作流程。政府要有效地控制好PPP项目支出范围,不允许超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这样可以更好地加强地方政府项目支出的透明度。政府在实施PPP项目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论证工作,科学有效地选择好PPP项目和社会资本,不可以任意地把无关的项目加入项目包里面,必须要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在筹划项目中的特点,增强社会资本的自主劝和独立意识,让社会资本多参与到运营实质较好、现金流良好的项目中来。
(三)金融机构的协调配合
金融机构要和地方政府、社会资本共同协调配合,不断地引导地方政府遵循相关要求和规范开展PPP融资项目。金融机构在识别项目的时候就可以加入PPP项目中来,要基于PPP政策合理要求之下,自觉地辅助地方政府来设计项目的交易结构和边界条件等内容,这样可以方便地方政府规范有序地进行PPP融资结构的设计工作,也有助于私人资本的参与。
三、结束语
中国PPP融资模式可以促进社会资本的有效利用,也能够带给社会资本更多的效益。但是,中国PPP融资模式在实际运行的时候,还是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这就需要厘清PPP融资模式与专项立法的关系和相关部门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PPP融资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康,孙洁.公私伙伴关系(PPP)的概念、起源、特征与功能[J].财政研究,2009( 10).
作者简介:
赵悦霖,山西阳泉人,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