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日查 南璐 阿古拉
摘要:犊牛大肠杆菌病又被称为犊牛败血症,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大肠杆菌病血清型较多,不同血清型间缺乏交叉保护能力,接种疫苗也很难防范该病的传播流行。该文主要结合一个养殖场的实际发病情况,分析了犊牛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过程。
关键词:犊牛大肠杆菌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6.099
0 引言
犊牛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经常发生于10日龄以内的哺乳犊牛,随着牛日龄的增加,该种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大肠杆菌病属于条件性致病菌,疾病的传播流行还和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有密切联系,母乳质量较差,饲料中缺乏维生素、蛋白质,乳房污秽不清洁,犊牛出生后没有及时吃足初乳,气候突变均可以诱发该种疾病的传播流行。
1 发病经过
2018年冬季,某养殖场养殖的犊牛出现了腹泻、脱水的症状。出现该种发病情况后,养殖户将患病牛单独隔离养殖,并使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但效果较差。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在发病前1周出现突然降温天气,养殖场主要以哺乳犊牛为主,特别是10日龄内的哺乳犊牛发病最严重,死亡率最高。整个养殖场的卫生条件较差,牛群混群养殖,牛舍保暖性能较差,存在贼风侵袭现象。结合养殖场的整体发病经过、临床症状、典型的病理学变化和诊断结果,最终确诊为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犊牛大肠杆菌病。
2 流行特点
大肠杆菌是牛肠道中的一种常在菌群,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致病性。再加上肠道中的有益菌群进一步繁殖增长,会抑制大肠杆菌病的活性。只有当机体抵抗能力下降,有益菌群失衡,多种外源性刺激不断影响会导致大肠杆菌病的致病性增强,进而引发犊牛出现腹泻症状。养殖场的患病牛和带菌牛是主要传染源,致病原主要经消化道传播。进入冬春季节后,由于外界存在多种应激因素刺激,很容易引发大肠杆菌病的传播流行。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牛都可以感染大肠杆菌,随着牛日龄的下降,发病率和致死率呈现升高趋势,对新生犊牛造成的危害最严重。
3 临床症状
对该养殖场的整体发病情况进行观察发现,有的犊牛在出生2~3h后陆续出现腹泻症状,持续时间3~4h,出现腹泻症状后患病牛体重迅速下降,身体消瘦,严重脱水,最终衰竭而死。有的患病牛发病后主要表现为精神状态变差,体温升高至40℃以上,个别患病牛体温升高至41℃,发病初期粪便呈现粥样,在粪便中携带有大量气泡和凝乳块,味道酸臭[1]。随后出现水样稀便,肛门失禁,不能自主控制排便,尾根和膝关节被粪便严重污染。发病中后期患病牛心跳、呼吸急促,出现明显的气喘症状,个别患病牛卧地不起,全身肌肉抽搐,如果没有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通常在发病2~3d内死亡。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养殖场的发病牛多数是因为初乳采食不足或没有及时吃乳所致。
4 病理学变化
将病死牛解剖后,发现病变位置主要集中在胃肠道,呈现急性肠炎和全身贫血症状。在胃内部存在大量胃消化的凝乳块,胃黏膜高度充血水肿,内容物呈现血水状,部分胃黏膜脱落,肠系膜淋巴结高度充血肿大,切面多汁,肾脏肝脏颜色变浅,在肾被膜和肝被膜下存在大量m血点,胆囊充盈[2]。心内外膜存在大量出血现象,全身血液稀薄,不能正常凝固,脾脏显著肿大。病死牛肠道严重扩张,内部存在大量气体,肠粘膜呈现半透明状。
5 实验室诊断
在无菌条件下采集病死牛的内脏组织进行常规细菌学检查,将病料制作成组织涂片后,按照常规方法使用革兰氏染色,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两端钝圆革兰氏阴性染色的小杆菌,无芽孢、无鞭毛。将病料粉碎后,划线接种到血液琼脂平板上,37℃恒温培养,24h在鲜血琼脂平板生长,长出针尖大小,半透明,圆形成露珠状的致病菌菌落,菌落周围不存在溶血环。将分离得到的致病原转移到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了玫瑰红色的致病菌菌落。小心挑取分离得到的致病菌,致病菌形态和上述镜检一致。生化实验发现,分离得到的致病菌能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产酸产气,不发酵蔗糖,靛基质、甲基红试验阳性,柠檬酸盐、硫化氢、弗卜二氏反应阴性[3]。结合生化试验确定致病原为大肠杆菌。将分离得到的致病菌进行常规药敏试验,发现该种致病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拉定、丁胺卡那霉素高敏。
6 防治
犊牛大肠杆菌病应该结合药敏试验,选择高敏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同时还应该做好养殖场的环境清理和卫生消毒工作,在整个发病期间坚持每天消毒1次,不留死角。将患病犊牛单独隔离养殖进行对症治疗。具体治疗方法是使用5%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其中250mL和头孢唑肟、地塞米松混合静脉注射,使用剂量分别为0.1mL/kg体重、10mg,下午将剩下的250mL5%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维生素B1、维生素C、5%的碳酸氢钠,混合静脉注射,使用剂量分别为10、10、200mL,上述药物每天使用1次,连续使用4d为1个疗程,同时在整个牛群的饲料中添加98%的丁胺卡那霉素粉剂,每吨饲料添加200g,连续使用1周。采用上述手段治疗7d后,养殖场的大多数患病犊牛恢复健康,有个别犊牛,因为病情严重治疗无效死亡。大肠杆菌病是犊牛常见的消化系统传染性疾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臨床上很容易出现败血症,因此应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抑制细菌的进一步繁殖生长。在治疗中应该加强体液补充,对抗酸中毒,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母牛分娩前后应该对牛舍进行彻底的卫生消毒,保证犊牛能及时吃上初乳,尽早获得被动免疫抗体,同时还应该注重改善养殖环境,防止应激对犊牛生长造成的影响,提高牛群身体抵抗能力。为了防范大肠杆菌病的传播蔓延,可以对母牛进行相应的疫苗免疫接种,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分离本养殖场的菌株,制作成灭火疫苗后,对母牛进行免疫接种,犊牛出生后能够取得很好的免疫效果。
7 结束语
犊牛作为养殖场的重要后备力量,饲养管理质量的好坏,不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养殖场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会加重某些传染性疾病,如大肠杆菌病的传播流行。在犊牛养殖中,应该严格控制饲养管理环节,另外在满足犊牛健康生长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促进消化系统完善,促进瘤胃生长发育。在犊牛养殖中,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喂,严格的日常管理能有效的控制大肠杆菌病的传播蔓延,为犊牛生长创造最佳的生长环境,满足犊牛日常生长中的营养需求,保证犊牛健康。
参考文献
[1]包斯琴高娃,石德宝.犊牛大肠杆菌病的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10):78.
[2]李义民,张美荣.犊牛大肠杆菌病的防治[J].养殖与饲料,2012(1):45.
[3]黄伟明,张国军,林先,等.犊牛大肠杆菌病的诊治报告[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9(6):12.
作者简介:胡日查(1980-),男,内蒙古四子王旗人,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防控与检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