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区脱贫攻坚战中“扶志”的思考

2019-09-10 19:51胡太平
炎黄地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扶志贫困户干部

胡太平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吹响“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以来,我区按照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积极行动,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随着“产业扶贫”、“危旧房改造”、“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设施扶贫”、“低保兜底”等一系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陆续落地,我区贫困村、贫困户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脱贫攻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随着脱贫工作进入深水区和关键期,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特别是缺乏脱贫志气和勇气的“精神贫困”现象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

1 “精神貧困”的几种表现:

个别地方还形成一种文化,认为牺牲休闲时间去获得收入是很傻的事情,打打麻将、喝喝小酒的日子才是好日子。如果政府给他们扶贫救助,他们就正好借机减少劳动,扶贫变成了‘养懒汉’。

1.2为获帮扶救助争风吃醋

“凭什么他家吃低保,我家不能吃”的现象不时发生。不仅自身缺乏脱贫主动性,甚至为了获得帮扶争风吃醋的村民,让扶贫干部头疼不已。

1.3担心脱贫后不能继续享受政策而不愿脱贫

为了“不摘帽”,贫困户不惜隐瞒扶贫成果,评估调查脱贫成果时,也故意不说实话,隐瞒收入的情况时有发生,使扶贫干部们的工作成效得不到真实的反映,有苦说不出。

2 “精神贫困”的原因分析

究其我区贫困村、贫困户贫困落后的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有自然禀赋、社会历史、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和扶贫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而思想的穷根则主要是因为落后的思想观念。比如听天由命的人生观、得过且过的生活观、重农抑商的生产观、温饱第一的消费观、封建迷信的文化观、忠守故土的乡土观和多子多福的生育观等。为什么会形成这些思想观念呢?

2.1从内因看,主要是贫困群众自身条件较差,贫困的生活让他们丧失各种机遇,导致文化水平低下、精神萎靡,形成典型的经济、文化、精神贫困综合症,并安贫若素,丧失了脱贫致富的信念与动力。

2.2外部因素上,拼搏奋斗、向上向善的精神文化源泉始终无法滋养到一些贫困地区,导致这些地区形成了封闭落后的思想闭环。

农村文化、农民教育培训等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短板,部分地区的基层党建工作中对贫困党员等缺乏有效引导,传统道德约束力减小,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逐渐淡漠,导致一些群众缺乏感恩之心,久而久之部分贫困群众便只想“获得”、不讲付出,只求利益、不思进取。

农村扶贫的某些资源在直接下乡的过程中,由于方式方法不当,让一些“懒汉”“混混”反成了乡村“舞台”的中心人物,让部分群众形成了 “一旦被评为贫困户,就能得到各种照顾,就能享受各种政策”的观念,客观上造成了奖励懒惰、忽视勤劳现状,对村庄传统价值观与秩序冲击很大。

3 解决精准扶贫中“扶志”问题的建议

目前,我们要想“真脱贫,脱真贫”,就必须解决精神贫困这种思想的问题。精神贫穷感缘自现实的无力感,改变现实才能医治精神贫困的创伤。要想让公众明白贫穷不可怕的道理,就要让他们看到通过拼搏可能成功的普遍性希望。正如总书记所说:“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要引导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从思想根源上斩断“穷根”。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做:

3.1引导贫困村树立良好新风,建立符合脱贫需求的乡规民约,让贫困户“富脑袋”。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精准对接贫困群众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厚植贫困地区精神文化沃土,为贫困群众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比如,可以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依托现在在农村比较活跃的民间乐队、基层党团组织等(最好能引导鼓励一些有潜力的贫困人口,特别是贫困党员也参与进来),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编排一些宣传政策、移风易俗等方面的活动和节目,弘扬“自立自强、勤劳致富”光荣的精神。教育引导民众树立向善向上、人穷志不穷的思想理念,增强脱贫致富的勇气,营造以勤劳实干的精神去战胜贫困、摆脱贫困的精神文化氛围,从而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人的目标。

3.2加强对贫困户的教育引导,提升他们的思想格局。“贫穷会限制想象”,很多贫困户世面见识少,思想观念落后保守,缺乏创新精神,缺乏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因此,他们对自己、对政府的一些扶贫政策和措施心存疑虑,不能真正撸起袖子加油干。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方法一:组织带领贫困户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和脱贫致富做得好的地区去参观学习,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方法二:邀请一些成功脱贫者给他们现身说法介绍经验,激发脱贫勇气与斗志;方法三:依托农技校、党校等机构,适时举办一些培训,开设有关国家政策、生产技术知识、心理生理健康知识、中华传统美德等方面的课程,用知识丰富他们的头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他们良好的品格修养,提升他们的思想格局。

3.3加强基层干部特别是扶贫干部的教育培训,提升帮扶人员的认识和能力。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基层扶贫干部特别是专职的基层扶贫干部,由于自身的能力和思想认知的局限,对扶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乏积极性,认为自己还是一个需要扶持的贫困户;对扶贫政策理解不深不透,也缺乏有效和有一定针对性的扶贫方法措施,存在‘等靠要’的倾向,所以他们的扶贫效果就不尽如人意了。因此,对扶贫干部的教育培训很有必要。

方法一:依托农技校、党校等机构,对全区镇街和村级扶贫干部定期开展培训。开设党性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心理健康知识、国家扶贫政策、全国扶贫形势分析、全国扶贫先进经验、现阶段适合我区发展的先进产业、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等课程,培养扶贫干部全局观,疏解他们的工作压力,提升他们采取扶贫措施的前瞻性。

方法二:可以以沙龙等形式,不定期聘请一些扶贫先进工作者为扶贫干部们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方法,并展开对话交流,提升干部们扶贫的有效性。

方法三:以区扶贫办的名义,组织扶贫干部到乡村经济发展好地方参观学习,开阔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思想格局。

猜你喜欢
扶志贫困户干部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扶贫·扶志·扶智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关于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
关于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
美丽中国:扶贫先扶“智”和“志”
“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助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