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京姐
[关键词:转换视角;学生;品质]
在“如何更好地借助教育心理学做到正面管教”的培训中,授课老师在谈到学生问题时,构建了挑战与品质两个模块,分别填写教学管理中遇到的学生“挑战”和期待学生成年后的品质。与会教师踊跃发言,林林总总列了很多条。这时,授课老师把两个模块进行对比、联系,提出了一个观点:我们能不能从挑战中找到学生今后可能会具备的优点呢?比如固执己见。乍闻此言,觉得这两者之间毫无关联,细细思量,意义深远,这让我忽然想起了刚担任班主任时发生的一件事情。
唐同学,中等个子,壮壮的,头脑比较灵活,对自己要求不高,但行事懒散,却很愿意“管闲事”。在一次生物课上时,老师说,答题又快又好的前三名同学有奖励。学生们听了很兴奋,都低下头很认真地做题。十分钟后,陆续有学生举手,经过老师批改后,第一位学生又快又准确,第二位李同学做的也很快,可惜错了两个题目,在他后面的第三位、第四位同学则完全正确,于是老师就把奖励给了第一、三、第四名同学。这时,唐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李明(化名)是第二个做完的,为什么不给他奖励?”老师解释道说“只有又快有准确的才能给奖励,错题的不能算”。但是他仍旧不依不饶地说:“李明是第二个做完的,也应该有奖励”。老师解释了几次,他还是不肯罢休,非要给李同学“讨公道”,大有不给奖励不罢休的架势,弄得同学们都无法进行练习。下课后,老师很生气地把他领到我办公室,说了事情的经过,交给我来处理。
我一听不仅扰乱课堂秩序,还打扰同学们学习,让老师无法进行课堂教学,就劈头盖脸地把他训了一通。谁知他还是梗着脖子,拒不承认自己的做法有什么问题,还嘟囔着说老师不公平,说话不算话。他这种态度更是让我火冒三丈,心想,这个学生怎么回事,听不进去话吗?刚开学就这样,以后还了得!权威受到了严重“挑战”。作为新班主任的我,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既想赶紧处理完,又想保住自己的颜面。我一边大声训斥他,一边焦急的想办法。
身边的同事看出我的难处,便出来给我解围。她先让唐同学上另一边去想想自己有没有问题,自己总结一下,有什么地方做得好,又有哪些做得不好。然后告诉我遇事要冷静,吼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反而会弄得越来越僵,要善于疏导,然后细细的帮我分析了问题。唐同学愿意帮助同学“出头”,看到自己觉得不公平的对待能够大声说出来,这说明他是善良的、正直的,这是优点,要给予肯定。再给他分析这种行为的失当之处,第一不尊重老师,第二干扰课堂秩序,降低课堂学习效率,这种做法在课堂上是不可取的。
我冷靜下来,组织了一下语言,心平气和地与唐同学交谈了一番。果然,他认识到自己行为存在的问题,不应该在课堂上与老师顶撞,应该课下跟老师交流,并且主动提出要去给老师道歉。这种结果是作为班主任最想看到的,不是被强压去认错,而是发自内心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去改正它。在我转变了视角与唐同学交流之后,事情很顺利的解决了,而且唐同学在以后的课堂中再没有出现这种问题。
通过这一次事情,我意识到,遇到问题不能急于求成,只要结果,更不能因为学生挑战了老师的权威、不服从老师的说教,就认为学生无可救药。转换视角看问题,这不仅体现了教育机智,更是要求自己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在学生“挑战”老师的过程中,发现学生隐藏的品质,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教育,效果往往会更好。还可以借此机会扩大这些优秀的品质,让这些品质能够在学生以后的生活中起到积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看待事物的态度更加多样化,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还会不断的遇到来自学生的各种各样的“挑战”,但这种转换视角看问题的方法,让我在处理班级管理问题时不会再茫然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