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9-09-10 08:55姚佳烽
高教学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创新

姚佳烽

摘  要:文章从高等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个性化课程、针对性模式以及拓展国际交流合作三方面入手,准确定位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課程目标,制定个性化的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地区与国家的文化特性,提出不同的培养方法,从国际局势和环境稳定,配套政策法规支持完善,与中国关系联系紧密的国家出发。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充分打开学生的国际视野,挖掘学生国际化交往能力的潜力。探索高等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提出高等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方式。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8-0009-03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individualized curriculum, the pertinent model and the expansion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talents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curately locates 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of international talents training, and formulates the individualized curriculum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regions and countries, different training methods are put forward, starting from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environmental stability, supporting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nd countries with close ties with China. We should improve the training mode of international talents, strengthen foreign exchange activities, fully open students' international horizons and tap students' potential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form ideas of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 culti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new ways of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 culti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internationaliz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l; innovation

引言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更加深入的加速了全球化国际竞争。国际竞争全球化对新时期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需求,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需要国际化人才来满足国家发展的需求[1]。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家化一流的知识架构、具有国际化人文情怀与国际化视野,在国际交流中能够达到国家化要求、并且能够在国家化竞争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开展各级和各领域的教育与合作。为了提高我们国家的教育国际化水平,就要栽培一批具备国际情怀、具有国际能力、熟悉国际惯例,并能胜任国际事务的人才。”在此背景下,为了满足国家高速发展对国际化人才的高度需求,本文研究在高校平台中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国家化人才。研究目标在于,栽培和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国际化人才梯队,提升未来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争取在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能够与国际各个地方的人们进行顺利交流并成功合作,为实现国家的国际战略提供人才保障,拓展学生的国际交流等多种途径,就需要一批高水平的国家化人才,这些人才需要具备几项能力: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以及较高的国际视野。利用高校平台,大力发展国际合作,包括学生培养、学生交换以及教师互访等活动。在办学开放度上进一步提升,为学生搭建更广泛国际交流平台。借助这些活动,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国际化沟通水平,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交流活动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面临着国际化人才匮乏的困境。本项目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目标定位不够精准,学生对课程目标的理解不够全面,没能充分认识到国际化人才的紧迫性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以致学生缺乏对自身学习目标的准确定位;第二,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宽泛,不够具备一定的针对性,不同地区和国家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不尽相同,要针对特定国家制定特定的培养模式;第三,国际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完善。对外交流活动开展不够充分,没有充分打开学生的国际视野,没能充分挖掘学生国际化交往能力的潜力。

中国自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后,各个国家纷纷响应,该倡议大大提高了全球经济化程度。经济全球化势必促使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近年来,世界上已经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利用高校平台,来加快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把培养高水平的国际化人才作为最新的战略目标。2014年初,欧盟为了加快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提出了Erasmus计划。该计划为青年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并投入经费支持国际交流活动。该计划实施后,大大促进了青年人的国际化交流频率,并提高了青年人的国外知识与国际交流技能。除此之外,在美国、英国及日本等国家,各国政府也推出了许多举措来增强国际化的交流程度,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交流,开展两国间甚至多国间的合作交流教育项目,培养国际化综合性的创新人才。

培养国际化人才可以大大促进国家的全面发展[3]。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国际化人才培养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目标。而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在高等院校平台上來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是未来发展的主要途径。在高等学校内开展活动可以很轻松地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了解,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促进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这无疑促进了全球一体化进程。然而这些措施与途径还远远不够,更广泛的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去探索。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多语种、多元文化认知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培养方式成为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趋势。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基于“多语种、多文化认知”的区域民族通才和专业精英越来越迫切。上海外国语大学预测显示,在未来三年,将增加10个非通用语言专业或课程。很明显,大学在培养小型语言人才的源头上考虑“做加法”[5]。在多元文化认知方面,国家也在加强国际交流的区域范围,通过“一带一路”,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共同构建经济融合、文化融合的利益共同体。

本项目针对拟解决的问题,采取的培养模式有以下创新:第一,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明确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目标,对目标进行详细解读,令学生充分认识到国际化人才的紧迫性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提高学生对国际化培养学习的兴趣;第二,建立国际化培养模式的特殊性,改变宽泛的培养模式,针对不同地区和国家文化特点与国际化人才的需求,特定面向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特殊培养模式;第三,利用高校平台,扩大对外交流,开展学术讲座,派送学生到国外学习深造,并能在规定时间内回国,把国外所学引入国内培养体系,由此充分打开学生的国际视野,充分挖掘学生国际化交往能力的潜力。

一、研究方案

学生国际化培养受国际形势、国家政策等宏观因素以及学校国际化程度、个人条件等微观因素的影响[6]。因此,课题研究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准确定位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课程目标,让学生全面理解国际化培养模式的课程目标,充分认识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紧迫性,提高学生对自身学习目标的准确定位;第二,有针对性地设置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不同地区与国家的文化特性,提出不同的培养方法,制定特定的培养模式,从国际局势和环境稳定,从与中国关系密切的国家入手,支持和完善配套政策法规;三是完善国际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充分打开学生的国际视野,充分挖掘学生国际化交往能力的潜力。

结合本人留学经验,以及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状况到理解,高等院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可以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实施。国内方面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展:拓宽国际课程覆盖面(多国语言课程、引进国际高品质课程)、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资源(邀请国际上有名教授到中国来进行讲座,邀请国际留学生进行交换学习)。国外方面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展:提供经费或者奖学金派学生到国外进行学习与实践,例如加大国家公派留学生项目的力度,增强硕士博士生的联合培养,扩大实践交流活动,充分利用国外院校提供的经费支持(例如日本的樱花交流项目)。

国内方面与国外方面的国际化培养相辅相成。鉴于出国机会有限,大力推进国内方面的措施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在校内获得国际化交流机会,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国内方面的措施为国外方面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补充和充足的准备。实施国外方面的培养措施为培养国际化学生提供了最便捷的渠道,还能对国内方面的培养提供依据,其优势有两个方面:第一,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可以掌握最先进的技术与文化,保持知识的前沿性,能够与国际随时接轨;第二,当学生在国外交流学习之后,可以带回国外的教育模式与先进文化,并把这些模式与文化应用于国内大学的教育中,提升国内教育的理念、方法与内涵,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这些都将是提高国际训练能力的有利条件。

在国际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逐渐完善“内外双驱动”的培养模式,并通过完善相应的管理机构与保障机制,由此来不断促进国际人才培养。研究方法如下:

(一)完善高校国际化培养体系

高等学校的学生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等院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完善国际化课程体系,传统的课程要不断提高国际知识、比较文化和跨文化理解的比例,及时将国外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前沿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第二,大力引进国际高校的教学经验,并尽力引进国际教师,开展国内外高校教师的联合讲课,该活动可以通过开展在线的教学平台来促进国际课程的学习与教学资源的共享;第三,要充分挖掘国内高校的留学生资源,开展国际课程互动与交流,促进中外学生在课堂内外的互动活动,达到文化与知识的高度融合。

(二)促进学生海外留学及实践

开展国外学习与交流的活动是开阔视野、增加知识、提高国际交流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着重从以下几点出发:第一,提供海外交流奖学金,拓宽交流渠道,建立与国际高校间的姊妹院校关系,并为学生搭建海外奖学金咨询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机会;第二,拓展联合培养模式,例如学生的联合培养、姊妹院校之间的学生交换、寒暑假的短期实习项目。为了进一步个性化满足学生的交流需求,高校应从不同的国家入手,来开展个性化、全面化的对外合作。

(三)构建配套的机制保障体系

国际人才培养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完善教育与教学的管理机制,根据学生交流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规章制度,对管理人员进行分工,确定各个部分的管理职责,由此为国际化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与提供持久的发展动力。从以下两点出发:第一,完善教育与教学的管理机制、学生学籍的管理制度、课程学分的转化政策、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策略、国际交流奖学金制度等一系列规范和政策,为学生在国外的学习与交流提供细致入微的保障;第二,高校内的各个职能部门加强配合,建立起多部门之间“分工负责、职责明确、互相配合、有效沟通”的管理模式。

二、实践意义

通过以上措施,该课题研究具有以下几点实践意义:

1. 在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基于广阔的视野,能够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2. 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与心理素质,在充满竞争的全球化背景下,可以应对复杂的竞争环境,并且能够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善于处理复杂多变的关系。

3. 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在多元化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可以让学生对国内外局势充分认识,热爱国家,并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知识,并能应用于国内实践。

4. 能够促进国内外课程交流,对高校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例如派送学生赴国外继续深造,学习期间安排学生返校交流,介绍课程学习内容,研究进展,对学校引进国外先进的培养模式提供了重要信息。

三、结束语

本文从高等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个性化课程、针对性模式以及拓展国际交流合作三方面入手,对促进高校国际化学生培养的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国内外高校培养措施的提升,促进国际交流与实践。通过配套相应的管理机制保障体系,在国内高校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推进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与合作,开拓学生国际视野,促进学生国际交流能力,力争培养出能够充分应对复杂国际竞争环境,大大提高国家在国际交往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志雄,邸欣.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探索广西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之路[J].高教学刊,2016(8):24-25.

[2]刘正良.发达国家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9(1):18-22.

[3]聂名华,黄云婷.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分析[J].学术论坛,2011,34(6):199-202.

[4]叶方,李一兵,张琳,等.基于多平台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5(18):30-31.

[5]马利娜.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英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6(13):1-2.

[6]黎春燕,李伟铭.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与配套机制研究[J].科教导刊,2012(19):83-85.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创新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