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非国有博物馆协同发展合作论坛”在天津召开

2019-09-10 07:22
公关世界 2019年18期
关键词:藏品京津冀天津

非国有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优化博物馆体系、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激发社会活力、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相比于国有博物馆,它拥有更灵活的市场机制、更多元的参与主体和更贴近生活的收藏内容,然而其特性和优势未能得到有效充分的活化利用,亟待有运营经验和战略思维的主体参与引导和助力发展。

8月30日,“京津冀非国有博物馆协同发展合作论坛”在天津召开。论坛以搭建三地非国有博物馆交流平台为目的,坚持立足特色、多元互补、开放共享的原则,助力各馆找准特色,加深了解,齐心协力,共创未来。

论坛开幕式由天津博物馆副馆长姚旸主持,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徐恒秋,天津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陈卓,京津冀博物馆协同发展推进工作办公室主任关战修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徐恒秋在致辞中谈到,近年来,我国文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涌现出一批藏品丰富、管理规范、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优秀非国有博物馆。但目前,非国有博物馆在藏品管理、展览策划、社会教育、公共服务等方面仍有不足,地域之间、馆际之间发展不均衡现像较为突出,缺乏有效的合作交流机制。三地博物馆应以论坛为契机,增进了解、深化友谊、拓展合作,增强合作自觉性、主动性与创作性,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陈卓指出,博物馆发展不能“千馆一面”。非国有博物馆在藏品特色、运营机制、绩效考核、收入分配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之间应当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

关战修表示,在京津冀400多家博物馆中,非国有博物馆显然处于弱势状态,在此起彼伏的发展浪潮中,经不起长期的边缘化,必须尽快找到凸显自身特点的发展战略。2018年“京津冀博物馆协同创新发展协议”签署以来,以各类专业博物馆委员会为纽带,通过相近博物馆间帮扶合作,京津冀三地非国有博物馆不断发展。此次论坛,希望能够加强京津冀地区非国有博物馆之间、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引发大家对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战略、文化定位的思考。

领导致辞结束后,在天津博物馆的积极推动下,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河北博物院联合签署倡议书,推进京津冀非国有博物馆协同发展;三地非国有博物馆积极响应,共同签署合作意向书。

论坛特邀嘉宾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物馆系黄春雨教授,与参会的各位嘉宾进行讨论和交流。他指出西方私立博物馆具有“因人成事、兴亡不定”的特点,如何从制度保障、法律地位确立、人才支持等方面保障非国有博物馆深层次发展,让我国非国有博物馆破除此怪圈值得深思。其次,非国有博物馆的运营始终是发展的一大难题,但应该走出将问题仅仅定位为缺乏国家政策扶持的误区。政策扶持只是锦上添花,打铁还需自身硬,充分、广泛利用社会力量,吸引社会资源的支持和参与,才是非国有博物馆生存的关键。博物馆是保护、收藏、教育、研究、开放、服务功能高度统一和组织化的结果,这需要非国有博物馆思考如何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找到科学发展的道路。他还指出,非国有博物馆同样面临着专业人才缺乏的困境,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尝试与相关专业的当地高校合作,开展实践活动,解决人才代谢不足问题的同时,也有利于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

此后,共9家非国有博物馆专业人士与在会嘉宾分享其博物馆运营的成功经验,进行主题演讲。来自北京百年世界老电话博物馆、衡水内画艺术博物馆、天津名车苑汽车文化博物馆等十余名业内人士,围绕非国有博物的功能发挥、资金来源、文创产品开发、人才培养、藏品保护与修复、学术研究、困难与瓶颈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并抛砖引玉,提供了更多管理、运营方面的新思路。如何在保证博物馆发展实现其相应功能的同时,讲好博物馆自己的文化故事,明确自身的发展战略与文化定位,打破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瓶颈,引发了参会嘉宾的热烈讨论。

本次论坛由天津市文物局主办,天津市文物博物馆学会、京津冀博物馆协同发展推进工作办公室协办、天津博物馆承办。这也是首次举办的京津冀地区非国有博物馆专门论坛,来自三地近50家博物馆代表出席。我们相信,论坛的顺利召开,必将有力推动京津冀非国有博物馆之间的区域合作,促進三地博物馆事业不断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藏品京津冀天津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天津之旅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天津之眼》
京津冀协同发展
天津宝成博物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