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莹
摘要:目的 分析并研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方法 88例CCP合并CH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心绞痛发作频率(2.14±0.37)次/周低于对照组的(4.45±0.43)次/周、疼痛持续时间(145.73±3.34)s/次短于对照组的(322.55±7.37)s/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FEV1/FVC、PaCO2、SaO2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慢性肺心病患者相比,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症状表现更典型、病情更严重,但经及时妥善治疗后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临床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慢性肺心病是肺动脉血管、肺组织等病变对心脏的功能及结构造成的一种慢性损害,而冠心病是由于冠脉粥样斑块堵塞动脉腔,致心肌缺少血氧供应所引起。二者常合并发生,并可引起心力衰竭、心绞痛等一系列问题,对患者的健康生活影响非常明显。为提高我院对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综合诊疗水平,本组课题抽选 88例相关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现将实验情况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88例CCP合并CHD患者,其中男54例、女34例,年龄54~89岁、平均年龄(72.13±5.69)岁。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
1.2、方法
搜集整理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信息,同时对两组的心悸、心绞痛、呼吸困难以及电轴左偏等症状表现发生率进行统计。两组均接受吸氧、抗感染、祛痰、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其他对症支持措施治疗,同时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治疗,以加强对患者心脏负荷的控制。部分病情程度较重者,还需向其提供强心药物治疗。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HD相关评价指标变化情况,包括心绞痛发作频率、疼痛持续时间;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CP相关评价指标变化情况,包括SaO2、PaCO2、FEV1/FVC。
1.4、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使用 SPSS20.0 做统计与分析,具体经 t 检验及 χ2检验,由()与(%)对检验结果做描述,P<0.05 说明实验数据有较高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疼痛持续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本组治疗前,疼痛持续时间短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FEV1/FVC、PaCO2、SaO2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FVC、PaCO2、SaO2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FEV1/FVC、PaCO2、SaO2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结论
冠心病是慢性肺心病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同时也是现阶段国际临床广为关注的一个疾病问题。与单纯慢性肺心病相比,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往往更嚴重,病程迁延患者病死的风险也较大。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细胞长时间处于血氧供应异常的状态,可出现体内红细胞占比增加的情况,容易影响冠脉血流速度,进而使患者继发各种危害。此外,受高碳酸血症、感染等因素的影响,患者的心肌组织严重受损,心脏需承受的负荷较大,出现心绞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概率相比单纯慢性肺心病也较高。
临床上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通常采用X线片或心电图等方式,具有较为理想的检出率。治疗该病症,则主要通过抗感染、平喘通气、氧疗、维护电解质平衡给予治疗,硝酸甘油等药物的营业,则能够让患者的心脏负荷迅速降低。
相关研究资料指出,CCP合并CHD的发病基础为机体长期缺氧,提示采取针对性措施如补充机体氧容量有利于提高此类患者的临床疗效。但有研究显示,此类患者常存在呼吸无力,因此应用经鼻低流量吸氧对机体氧供改善效果不理想。无创正压通气是近年来临床推广的新型辅助通气措施,具有无创、无痛、使用方便、效果显著等特点。有研究显示,无创正压通气使用后可通过提高机体胸内压力从而使回心血量下降,胸内压力上升后也可显著降低左心室跨壁压,心脏前负荷、后负荷均随之降低,对改善CHD所致心功能下降、增强氧合能力,并提高药效均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情况、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论与田茂琼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与单纯慢性肺心病患者相比,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症状表现普遍更明显、病情更严重,但经及时妥善治疗后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凤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7(19):64-65.
[2]宋淑梅,李笑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0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