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英
[摘 要]广大教职工是国家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工会是联系党和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服务于教职工是工会组织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工会既要充当教职工心声的倾听者,又要积极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做教职工最贴心的“娘家人”。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高校教职工需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研究如何建立以教职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型工会组织对维护高校的和谐、稳定及长远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以服务型工会组织的内涵为切入点,分析充分认识高校教职工需求多元化的必要性,提出建设以教职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型工会组织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教职工需求;服务型;工会组织
[中图分类号]D412.6
我国现有275万个基层工会组织,覆盖各类企业事业单位637万家,高校工会组织是基层工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教职工的实际需求,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是高校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工会开展一切实际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当前的中国,教育产业正经历深刻的变革,传统的以工会单方供给为导向的工会组织服务模式距离教职工现实需求渐行渐远,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建设以教职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型工会组织成为了新时代工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服务型工会组织的内涵
服务型工会组织是指工会以满足职工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日常信息沟通机制以及职工代表大会机制,收集并梳理职工的各种诉求,加强党委与职工的双向沟通,推动单位的民主化决策进程,助力符合职工心理期待的相关政策的出台,最终达到为广大职工服务的目的。
2 充分认识高校教职工需求的多元化
伴隨我国高校办学体制与人事制度改革的纵深发展,高校教职工的人员结构及用工形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既有高学历的教师及专职行政队伍,也有大量的非在编教职工。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江西省公办高校的在岗职工中,非在编职工占职工总数的比例约为37.6%,民办院校则由于国家政策方面的限制,大部分都没有事业编制,非在编人员的比例更高。在现有的教育事业单位的运行机制下,与在编教职工比较而言,非在编教职工享受的福利待遇以及个人保障诸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职业年金等,均存在一定的差别,诸多现实问题往往导致人事代理及合同制人员对工会组织和学校的认同感及归属感普遍偏低。此外,非在编教职工的年龄层次通常介于22~40岁,是教职工队伍中最有战斗力的群体,这个群体思想活跃,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力强,对工会组织在满足自身需求方面有更高的期望值。
面对新形势下教职工结构改变带来的新问题,工会组织必须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将编制内和编制外人员一并纳入工会的服务体系,深入基层调研,倾听来自学校各部门、各岗位教职工的心声,及时把握服务对象的思想动态,收集教职工的各种需求,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为学校营造和谐的氛围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工会组织只有正确认识教职工需求的多元化特点,为广大教职工提供自由、平等、公开、公正的信息传递平台,让教职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才能准确到位地为教职工提供满意的服务。
3 建立以教职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型工会组织的若干思考
3.1 选择精兵强将,充实基层工会组织队伍
工会是教职工之家, 学校工会组织通常配备有专职工会主席和工会工作人员,但是工会工作琐细复杂,面向的服务群体人数众多,要想提供精准的服务,必然离不开各基层工会小组的积极配合和鼎力支持。基层工会小组好比是组织细胞,细胞的健康指数和活跃指数直接影响到学校工会这个大肌体的健康状况。因此,选择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有服务意识的教职工担任基层工会小组负责人成为了满足教职工需求的首要任务。基层工会小组干部必须满足三个基本要求,首先,要有责任心,积极主动地走进教职工,乐于做教职工的贴心人;其次,要有奉献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勤于做干部群众沟通的联系人;最后,要有服务意识,积极反映一线教职工的意愿和需求,为提升工会工作效率建言献策。高校工会组织只有依靠踏实能干的基层工会小组,才能贯彻落实工会的服务理念,才能让教职工充分认识并理解工会的角色、地位和服务职能,才能有效收集来自一线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将服务于教职工需求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3.2 倾听教职工心声,梳理教职工的多元化需求
传统的工会普惠工作满足了教职工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主要内容是为教职工分发福利、慰问困难教职工、为教职工购买医疗重疾险、组织教职工健康体检、开展有益教职工身心的文体活动、组织优秀教职工假期外出疗养等,在这些“规定动作”之外,教职工其实更加看重的是服务型工会的“自选动作”。
在当前教育深层次改革的背景之下,教职工关注的问题比较多,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而有效的解决,往往直接关系到教职工个人的切身利益。例如,当前不少高校的行政干预过多,教学考核制度从酝酿、制定到推出、实施,绝大部分是由学校的行政主体独立完成,体现的仅仅是行政管理部门的单一意志,而教学评价体系中的核心要素——教师未能参与其中,没有充分地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另外,教学考核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致使部分教师忽视教学质量,这对于那些教学积极性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显失公平;部分高校受社会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一味跟着社会评价的指挥棒转,为了争取学科、学术排名靠前,存在严重的“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非升即走”的考核机制无形中打击了部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高校教职工所面临的这些突出问题,影响了和谐校园的建设,不利于良好校园氛围的营造。工会组织应该对教职工的需求迅速做出反应,将紧密联系教职工纳入常态化工作内容,经常深入一线进行调研,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梳理教职工的多元化需求,关注教职工最操心、最忧虑的事情,帮助教职工解决实际问题。
3.3 顺应时代要求,提高工会组织整体服务水平
时代在发展,工会组织要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主动适应社会变化,工作方式方法上求突破、有创新。尤其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工会更应与时俱进,从传统的工作习惯中解放出来,大胆进行探索和创新。学校工会应积极开通面向广大教职工的微信服务群、职工之家QQ群、教职工信箱等信息输送渠道,以便第一时间迅速而全面地掌握本校教职工的思想动态、愿望要求,同时让教职工能够随时知晓学校工会工作的进展情况,使得各方信息沟通更为顺畅、灵活和高效。
3.4 满足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需求,推动民主管理的常态化
当前,高校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需求在不断增强,推动学校民主管理已然成为学校工会的重要工作。为使广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真正落到实处,高校工会要把推进校务公开做到实处。在涉及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绩效改革、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等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议题方面,应该形成工会干部参加领导小组,参与评审、考核的常规化运作机制,搭建基层教职工表达自身意愿的平台。工会小组通过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动校务公开相关具体工作,推进学校的人性化管理,使教职工能够参政议政,对于教职工代表的每一个诉求都有回复,做到件件有反馈、步步有落实,尽最大可能解除教职工的后顾之忧,真正树立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提升教职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3.5 关注教职工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心理帮扶机制
教职工在高校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诸如教学科研任务重带来的工作压力、作息时间不规律带来的精神压力、家庭住房问题带来的经济压力、子女教育及入学问题带来的身心压力、身体健康状况不良带来的心理压力等。据最新统计数据表明,高校教职工有58%的人感到压力过大,其中女教职工反映承受高压力的比值更是高达74.3%,高校教职工正在成为亚健康的高发人群。近几年来,高校教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为教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会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职工的健康状况应该引起学校领导以及工会组织的高度重视,工会组织为教职工建立良好的心理帮扶机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由于高校教职工普遍缺乏科学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大多数教职工的自我抗压能力都严重不足,突出表现是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缺乏摆脱困扰的心理防御机制;另外,教职工普遍存在较为明显的人格缺陷,其集中体现就是名利思想严重、患得患失、追求完美、意志力薄弱。关注教职工心理健康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针对教职工的心理健康需求,工会组织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教职工普及健康心理知识,采用科学可行的方式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既可以聘请校外心理学专家来校开展积极心理学讲座,也可以以心理沙龙、心灵下午茶、“5·25心理健康日”活动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及互动。比较长效的做法是在学校建立教职工心理咨询机构,每周安排专题咨询活动,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注入每一位教职工的心灵,指導教职工如何做自己的心理咨询师,传授在工作中如何以良好的心态、积极的行动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技能与方法。笔者认为,在关注教职工心理健康方面,工会组织应该有更多的作为,不再停留于工作内容的“锦上添花”,更多的是为教职工“雪中送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以教职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型工会组织的存在价值。
4 结论
总之,建设以教职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型工会组织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工会工作涉及人员多,覆盖面广,只有将为教职工服务的理念深深植入工会工作的每一个细微环节,才能团结广大教职工共同致力于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国工会年鉴编辑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会自身建设的决定(总工发〔2010〕6号)[S].基层组织建设工作,2011.
[2]梁伟.坚持以职工为本 着力打造服务型工会[J].中国水运,2014(8):4-5.
[3]王华声.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的内涵路径思考[J].工会理论研究,2013(4):33-36.
[4]覃丽华.关于切实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建议[J].中国科技信息,2015(17).
[5]张佑祥,郭玲.基于职工需求导向的服务型工会组织建设[J].文史博览,2013(12):55-57.
[6]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总工会就下发《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意见》发出通则(总工发〔2014〕22号)[S].中国教工,2014(9):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