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随文练笔的一张好牌

2019-09-10 20:05黄军霞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铃铛情趣骆驼

黄军霞

《冬阳·童年·骆驼队》(人教版五下)一文,作者林海音以平实质朴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丰富而奇特的联想,把我们带进一种非喜非忧、非伤非怨的情绪之中。在教学“系铃铛的遐想”这个环节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再现课文描述的情景,充分感受“我”的内心,感受童年的美好。教学片段如下:

师:同学们,骆驼队打头的那一匹为什么要在脖子下面系一个铃铛呢?“我”和爸爸关于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谁愿意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画“我”和爸爸各自的想法。

(生读)

师:同学们,读了这个片段,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我”和爸爸的想法是不一样的。爸爸认为系铃铛是为了驱狼,以免骆驼遭到伤害。而“我”认为系铃铛是为了增加行路的情趣。

师:这两种想法,你赞成哪一个?

生:我赞成爸爸的想法,因为茫茫的大沙漠里是有狼的,如果遇上狼群那就麻烦了,铛铛的铃声如果能赶走狼,那可就安全了。

师:你结合沙漠的环境来思考,很有现实的味道,爸爸也许就是这样想的。

生:我赞成文中“我”的想法。你看骆驼在沙漠里行走,路途那样遥远,一趟行程需要很多日子。而骆驼只是默默地行走,骑骆驼的人多寂寞啊,如果有铛铛的驼铃声陪伴,旅程会有趣多了。

师:是啊!“我”可能就是这样想的。所以她说“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师:这是怎样的一种情趣呢?如果你是骑骆驼的人,会看到什

么?聽到什么?有什么感受?发挥你的想象,说说你想到的情景。

生:在茫茫的沙漠里,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到处是黄沙,脚下是黄色的,远处的山丘是黄色的,沙丘连绵起伏,像一条金色的路一直伸到天边。在远处的一处沙丘上,一个骆驼队走了过来。

师:真有文采!你看到茫茫的大沙漠中,骆驼队走来了。谁能接着说?

生:骆驼慢慢地走着,不慌不忙地行进,一步一步,在身后抛下一串串脚印。人坐在两个驼峰之间,悠闲地靠着,似乎还闭着双眼。一阵风吹了过来,驼铃声随风而至,铛铛的声音悠扬,为寂静的沙漠增添了几丝新意。铛——铛——铛——

(生鼓掌表扬)

师:多美的语言!多美的情景!因为这铛铛的铃声,沙漠热闹了许多,寂寞的旅程也充满了欢乐。作者为什么能想出这么好的理由,而不愿意接受爸爸的想法?

生:“我”很喜欢骆驼,觉得它是不会遇到狼的。

生:“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

骆驼,觉得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

生:在“我”的眼中,生活是美好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所以“我”的理由也是美好的,没有那么残酷。

师:是的,在作者小小的心里,一切都是美好的,所以理由也是那么美好而有诗意。她会不会还有其他美好而诗意的理由呢?你从语句中可以感受出来吗?

生:“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中的“充满”一词告诉我们肯定还有许多类似的理由,文中只写了一个。

师:能大胆猜猜还有什么理

由吗?

生:也许这是一头深受爱戴的领头骆驼,系上铃铛代表了它与众不同的地位。

生:也许它是一头喜爱音乐的骆驼,只有系在它的脖子上才能甩出悦耳的铃声。

生:也许是主人比较偏爱它,担心它走失,特意给它挂上的。

师:地位、爱好、宠爱,同学们的回答同林海英一样,充满了美好和诗意,只有孩子才能生发出这样奇特的理由。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心里美好的一切。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空白,关注空白,填补空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巧妙处理素材的匠心独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针对“行路的情趣”一处引导学生进行补白:“这是怎样的一种情趣呢?如果你是骑骆驼的人,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什么感受?发挥你的想象,说说你想到的情景。”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激发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为课文填补空白,体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同时进入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美好与纯真,体现了学生与作者的对话,自然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通过这种想象,学生走进了作者笔下梦幻般的意境,感受到沙漠空旷悠长的韵味,仿佛耳畔真的传来了令人如痴如醉的驼铃声。■

(作者单位:湖北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铃铛情趣骆驼
爱情趣数字
铃铛风铃
大骆驼
骆驼
情趣
给生活点小情趣
挂铃铛的狗
铃铛大作战
为什么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
四格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