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中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重点任务之一是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近年来,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滨海新村幼儿园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纳入园本课程,实现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用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塑造孩子的“中国灵魂”。
根植于传统文化沃土
《诗经·小雅·鹿鸣》:“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汉书·董仲舒传》:“百姓和乐,政事宣昭。”宋朝范仲淹《议守》:“天下富实,鸡鸣犬吠,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和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为此,幼儿园继承和发展原有的快乐课程内涵,加入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字,确立了“和乐”教育办园理念,用“和乐”教育理念领航快乐课程建设。以“和乐教育”为载体,设计幼儿园logo,谱写园歌,编排园舞。幼儿园的logo是碧绿的荷叶上托起一朵很写意的荷花,“荷”与“和”同音;园歌中融入了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和特色,在入园、离园、起床、升国旗的时候播放园歌,唱园歌,还把园歌设计成固话彩铃;根据园歌编排的园舞,作为大型活动的开场舞或结束舞。
夯实传统文化的隐性课程
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我园十分注重环境文化的营造。譬如和乐教育理念墙就是一幅和谐美丽的荷塘景象,寓意荷美岁月、和乐时光。楼内环境创设突出传统文化的系统性,布局有各个传统节日的年画、成语故事、歇后语、传统节日习俗、二十四节气、剪纸、刺绣、水墨画、传统乐器、皮影、旗袍、京剧、重阳节菊展、茶文化主题墙等。户外水池里、花盘里栽种了很多荷花,草坪里有十二生肖踏步石,让环境立起来、动起来、活起来,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浸润孩子的童年。
构建传统文化的园本课程
在传统节日中重塑历史文化记忆。传统的节日文化是民族文明的精华之一,我园围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七大传统节日,系统梳理传统节日文化与习俗,制定多彩活动方案,构建了传统节日课程。春节舞狮子、吹糖人,做糖画、面塑、棉花糖、冰糖葫芦,画花鸟画,学习茶艺、剪纸、书法等;清明节了解清明节来历及传统习俗,观看《英雄王二小》《小兵张嘎》等革命影片,欣赏和学习与“清明节”有关的古诗,编柳条、画彩蛋、做青团、扫墓踏青,多角度感受清明文化。
在课堂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经历了长期的积淀传承下来的,能体现民间独特风俗生活的文化遗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园对非遗文化进行了梳理、分类,按照大中小班的年龄特点、学习方式,结合本地实际,初步建构起非遗文化园本课程。大班的传统剪纸、手工陶艺、活字印刷、国学吟诵、皮影、年画,中班的汉服、潍坊风筝、传统扎染、古法造纸术、泥老虎彩绘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教育、审美、认识、娱乐等多种功能。我园每月一个主题,让幼儿欣赏、了解、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熏陶,会使幼儿产生丰富的审美联想,激发幼儿的审美创造力,能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活动形式和活动空间,充分调动幼儿动手动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幼儿的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让民间传统游戏走入孩子心中。民间传统游戏以其生动有趣、雅俗共赏的形式流传几百年乃至几千年。民间传统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认识生活、了解他人、亲近社会的过程。大多数民间游戏都配有童谣和儿歌,包含着许多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如“荷花荷花几月开”等游戏,让幼儿在玩乐的同时,把自己已有的知识运用到民间游戏中。孩子乐在其中,美在其中,悟在其中,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我园搜集整理出三人套圈、踩影子、荷花荷花几月开等肢体类游戏32种,跳房子、打弹弓、打陀螺等场景类游戏20种,跳大绳、牵挑花线、编织等线绳类游戏9种,跳竹竿、踩高跷、投壶等竹木类游戏20种,放风筝、东南西北等纸类游戏11种,玩泥巴、扔石子、打水漂等综合类游戏15种。这些游戏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参与兴趣,还启迪了幼儿的智慧,锻炼了幼儿的体质,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
在传统阅读中传承优良品德。我园搜集整理适合幼儿阅读的100本绘本和具有教育意义的100个传统文化故事,启动三年读百本绘本、听百个传统故事活动,开展“百本绘本亲子阅读”和“好故事我来讲”打卡活动,通过读绘本、演绘本、讲故事等活动,引导幼儿与经典好书、好故事交朋友,传承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忠孝仁义、爱国爱家、自强不息、修身自律等优良品德,让美德和孩子一起成长。
在传统社团中张扬幼儿个性。我园立足于传统文化,为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需求,引进了武术、围棋、古筝、水墨画、民族舞和国学社团,并充分发挥家长的专业优势,为孩子讲解茶道、剪纸、二胡、面卡、书法等传统文化,让孩子们了解传统礼仪、民族音乐和民族戏剧等。
在乡土教材中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青岛西海岸有6000多年的灿烂历史,为此,我园引导幼儿了解灿烂的琅琊文化,参观齐长城、马濠运河等古文化遗址,亲身体验拉网节、祭海节、登山节、糖球会等活动,攀登大珠山、小珠山、琅琊台等名胜古迹,培养幼儿从小记住乡愁,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萌发了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在阅读活动中扩大了幼儿的识字量,在传统游戏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思维,家园沟通更加和谐有效,促进了幼儿园办园质量的提升。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滨海新村幼儿园)
责任编辑:欧阳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