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珵
“水果不仅需要阳光,也需要凉夜,寒冷的雨水能使其成熟。人的性格陶冶不仅需要欢乐,也需要考验和困难。”美国作家布莱克笔下的文字,娓娓道出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然而对于幼儿来说,哪些是挫折?家长和幼儿园应该给予孩子哪些适当的挫折教育?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的边界在哪里?为此,本刊记者专访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心理教研室主任、教授周念丽,梳理清晰脉络,循着生命成长的逻辑,为幼儿全面发展引路。
建立直面人生的心理弹性
《教育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挫折教育的意义,但并不了解哪些是挫折、什么是挫折教育。您认为,对于幼儿来说,挫折的来源有哪些?
周念丽:首先,挫折来自日常生活。比如许多小朋友在尚不能自主吃饭、穿衣的时候,当他想要达成目标却达不到,这对他而言就是挫折。其次,被剥夺已经拥有的东西也是一种挫折。比如独生子女本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当爸爸妈妈生了“二宝”,独属于“大宝”的关注度消失了,孩子感到失落,这也是挫折。再有就是孩子想要做的事情被制止。比如说孩子一定要看电视,妈妈不让他看,这个时候他也会有挫败感。
应该认识到,幼儿的挫折来自方方面面。不同的幼儿面对同样的挫折,会有不同的表现和反应。有些小朋友会显得比较淡定,而有些小朋友会非常急躁,特别是现在有一种“男孩危机”,就是发现越是男孩子情绪越容易波动大,碰到问题马上哭个不停。从性别差异来看,男孩子比女孩子更容易遭受挫败;从年龄来说,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受挫败;而从个性来说,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不太愿意跟别人交流的话,也比较容易有挫败感。
《教育家》:根据您的了解,目前我国学龄前儿童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如何?挫折教育在幼儿阶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何在?
周念丽:总体而言,我们现在的学龄前儿童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比较弱,为什么呢?我想跟目前的家庭教育也是密切相关的。现在有两种家长,一种叫作“直升机家长”,一种叫作“除草机家长”。所谓的“直升机家长”就是孩子碰到任何困难,马上从天而降,在第一时间内要为孩子遮风挡雨;而“除草机家长”则是把孩子所有的生活、接触的事情,都弄得平平坦坦、舒舒服服的,不让他有任何一丝挫败或者波折。我在美国主要跟着导师在做情感调控的研究,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儿童如何面对挫折。根据观察和体验,应该说美国小朋友,可能更加能够承受挫折。而由于“直升机家长”和“除草机家长”的过度保护,长此以往,相对于日本、瑞典、美国的孩子,我国的小朋友对挫折的承受力就比较弱了。这也是我在生活中直觉感受到的。
因此,挫折教育对幼儿是非常重要的,让我们的孩子学会承受挫折,能够面对一些困难和挑战,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为孩子将来奠定直面人生的基础。人生活在社会当中,总是不断碰到被剥夺、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会有许许多多自己想做却无法达到的事情,这些情况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但为什么有些人看上去越挫越勇,而有些人一受挫就显得没有任何心理弹性,这主要是源于童年的经验。良好的心理弹性是一种力量:碰到挫败、困难和压力的情况下,借助它,人能够马上恢复。如同一张弹簧非常好的弹簧床,外力施加上去,马上弹回来;弹性不好的,施加外力后就会塌下去,不会弹起来。心理弹性就是这样一种胜任行为和有效机能。
挫折教育以及现在我们强调的培养逆商(AQ),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是,我们没有必要给孩子故意制造挫折,因为这是没有意义的。日常生活当中这些挫折已经有许多了,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弹性,我认为是最重要的。
巧用榜样跟随效应
《教育家》:既然人为创设挫折不符合挫折教育的内涵,在您看来,科学的挫折教育应该是怎样的?如何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把控挫折教育的尺度,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心理弹性?
周念丽:虽然挫折教育不需要人为地、特意地去创设挫折,但就像现在我们预防胃病一样,能在生病之前通过各种手段进行预防,类似这种预防形式的挫折教育是值得提倡的。幼儿教师或家长可以利用一些孩子特别喜欢的卡通形象,展示它们坚强勇敢的行为,孩子会根据自己的榜样来进行一种跟随。
比如巧虎这样一个小人偶,我们赋予它一种品质,就是碰到各种问题,越挫越勇,摔倒了再爬起来,爬不上去,它还要坚持爬,那么就会传递给孩子多层面的教育。因此,我认为科学的挫折教育应该有几方面:一是随遇而“诲”,意味着碰到受挫折的情况,及时给孩子一种解释和疏导;一是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再有是事后总结,幼儿受挫折后,可以跟他们交流:碰到刚才这样的情况,哪些是你做得比较好的,哪些是做得不好的,妈妈爸爸或者老师认为应该怎么样。
《教育家》:您对日本学前教育有深入研究,对比日本和我国的幼儿教育,主要有哪些不同?在挫折教育方面,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的边界应该怎样把握,能否举例说明。
周念丽:其实我对日本的学前教育也谈不上深入研究,但是通过我的观察和体验发现,日本的家长、教师一般较少故意创设挫折的条件,而是在日常生活当中给小朋友以教育,更多以激励、鼓励为主,而且以期待、相信为主。
比如我在广岛看到的一个幼儿园小朋友,体能和运动方面能力相對弱些,在爬屋顶的游戏中怎么也爬不上去,老师表现出对孩子能够成功的相信,并跟他说,你要忍耐、忍耐。然后告诉他具体的方法,你可以用双手去抓绳索,这样更容易爬过去。一旦最后孩子成功的时候,及时给予他反馈,哇,你真能干,你成功了。通过这样一套“三部曲”,能够让孩子知道承受了挫折,克服困难之后,所体验到的成功的愉悦。我想这些大概都是日本的学前教育比较值得借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