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光 丁亮 朱林
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伪影的成因及其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1.5T磁共振典型伪影图像。结果:磁共振伪影发生率为1.30%,共出现8种磁共振伪影。其中射频伪影(RF artifacts)、卷褶伪影(wrap around artifacts)、主磁场不均匀伪影、磁化率伪影(susceptibility)各2例,化学位移伪影(chemical shift artifacts)4例,截断干扰伪影(gibbs artifacts)、梯度系统故障产生伪影(gradient artifacts)各3例,各种运动伪影(motion artifacts)共8例。结论:在进行磁共振成像扫描中,根据图像伪影产生的原因与机理,应积极采用措施,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减少伪影的产生,提高MRI图像质量,对患者的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磁共振;伪影;成因;处理对策
在MRI成像中,伪影是指与实际解剖结构不相符的部分所对应的异常信号,主要表现为图像变形、模糊、叠加或缺失,主要由生理及技术因素引起。造成伪影的因素有很多,有机器本身的因素,如磁场的不均匀、射频的不均匀等;也有运动、金属植入物等引起的伪影。部分伪影可以通过调整扫描参数来消减少甚至完全消除,而一部分伪影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完全消除。随着科技的发展,磁共振成像技术也得以长足发展,被应用到临床诊断中。伪影很大程度上会使图像质量下降,严重者会掩盖病灶或出现假病灶,带来严重后果。作为从事影像的我们,必须熟悉和认知常见伪影的形态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高质量的诊断图像。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材料: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磁共振成像检查2000例患者MR图像中,共出现伪影26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4例,年龄为16~83岁,平均年龄为46.2±2.2岁。
2.方法:采用西门子Symphony1.5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扫描,对MRI伪影的成因和处理对策进行总结分析。
二、结果
1.伪影数量及分类:在磁共振检查2000例患者中,出现伪影患者26例,磁共振伪影发生率1.30%(本院腹部患者较多),共出现8种磁共振伪影,出现情况:射频伪影、卷褶伪影、主磁场不均匀伪影、磁化率伪影各2例,化学位移伪影4例,截断干扰伪影,梯度系统故障产生伪影各3例,各种运动伪影共8例。
2.伪影的各种表现
(1)运动伪影:相位编码上多条高信号及多出模糊状伪影。
(2)化学位移伪影:化学位移伪影是指由于化学位移现象导致的图像伪影,在组织上出现一弧形线、斑点状低信号影。
(3)截断伪影:表现为分布于整个图像上的同中心低信号强度弧形线。
三、讨论
磁共振成像(MRI)是以不同射频脉冲序列对生物组织进行激励,同时应用
线圈技术进行检测其他弛豫和质子密度信息,所得到的磁共振图像。与传统CT成像相比,磁共振成像对人体组织伤害小、分辨率高、多方位断层扫描成像、多参数成像。应用磁共振进行诊断可以有效提供人体解剖图像,而且还可以直接反应出人体组织的生理生化信息。应用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高新成像技术,但也与其他成像设备一样,不可避免地会有伪影的出现。不正确的操作,信号处理过程或患者身上携带的异物都会产生伪影,影响最终成像。
本文研究中,在磁共振检查2000例患者中,出现伪影患者26例,磁共振伪影发生率1.30%,共出现8种磁共振伪影,出现情况:射频伪影、卷摺伪影、主磁场不均匀、磁化率伪影各2例,化学位移伪影4例,截断干扰伪影、梯度系统故障产生伪影各3例,运动伪影8例。伪影的出现会干扰正常图像,不能很好的作为医生的诊断依据。
为此我们应避免多伪影的出现,提高图像准确度。总结磁共振伪影产生的原因及其处理对策主要有:
1.运动伪影
最常见的伪影,指在成像过程中,由于患者本身或者体内脏器、脑脊液、血管的波动,会在磁共振扫描采集的过程中,造成在相位编码上形成多条高信号及多出模糊状伪影。处理方法:在减少运动伪影的时候,可给患者服用合适镇静剂,随机运动伪影一般采用:尽量缩短图像采集时间;吞咽运动伪影可以在喉部施加预饱和带。胸腹部患者一般采用:施加呼吸触发技术(T2WI)或呼吸补偿技术(SE T1WI);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屏气扫描;施加脂肪抑制技术,因为MR图像上脂肪信号很高,造成伪影也很明显,脂肪信号抑制后伪影将明显减轻;在前腹壁施加预饱和带抑制腹壁皮下脂肪的信号;施加腹带等减小呼吸运动的幅度;增加NEX。使用螺旋桨成像技术(PROPELLER)可以在最复杂的情况下消除运动伪影。
2.化学位移伪影
由于氢质子在不同的化学环境中共振频率不同而造成的,常出現在高对比度界面交界处,如水-脂肪的交界面,在频率编码的方向上,水内的质子向更高频率编码方向运动,而脂肪内的质子则相方;因此导致在高频率方向上出现一条暗带,在低频率方向上出现一条亮带。对于这种情况一般以适当增加接收带宽,添加脂肪抑制,增加图像分辨率,水脂分离成像技术来减少伪影的发生;同时也可以改变频率编码的方向,但这仅能改变化学移位伪影的方向,却不能减轻或消除化学位移伪影。
3.截断干扰伪影
多出现在两种差异比较大的组织界面上,或者是图像重建时由于数据内插不当,小的采样矩阵内插呈大的矩阵;应对措施主要是设置减少接受带宽,减少像素大小,如减少FOV或增加图像分辨率,但同时往往需要增加采集时间。部分容积效应与其他任何断层图像一样,MR图像同样存在部分容积效应,造成病灶的信号强度不能得以客观表达,同时将影响病灶与正常组织的对比。解决的办法主要是减薄层厚像。
综上所述,为避免出现磁共振伪影图像,应该对机器及时的维护和保养,维持系统正常运转,及时取出受检患者可能引起伪影的金属物品,调整好磁场均匀度,提高成像准确率,为临床提供优质的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杨正汉,冯逢,王霄英.磁共振成像技术指南[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2]姚旭峰,徐小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去畸变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113.
[3]刘涛.常见磁共振伪影的产生原因及去除[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