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子竞技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2019-09-10 07:22:44陈佩源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19年2期
关键词:电子竞技体育运动身体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电子竞技是否属于体育运动,首先是分析体育的概念,然后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找出电子竞技的定义、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疑问以及它是否具备体育运动的特性,最后分析讨论电子竞技与体育运动的关系。研究表明:电子竞技是属于体育运动的,但一直都存在着争议,主要是以下三大问题:身体性、竞技性、教育性。解决好电子竞技与体育的关系问题,有助于电子竞技以及现代体育在我国的发展。

电子竞技;体育;关系

虽然电子竞技已获得一些国家的官方认可,但对于电子竞技属于体育运动仍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人们对电子竞技的认识不够全面,这是不利于我国电子竞技运动发展的。因此,本文将从体育的定义、电子竞技运动的由来这几方面去研究电子竞技运动与体育的关系。

人们对于体育的本质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地发生变化,从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提出的体育强国,人们通过体育来锻炼身体,发展到通过体育运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再到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文化活动。然而,陆作生在2010年对体育概念做了新的界定,他认为体育是为更好地实现运动价值,而不断提高或展现运动水平的文化活动。体育是文化活动,是把思想、习惯、道德、智慧、意志、知识、技术等的本质力量运动化的一种文化活动。

2.1身体参与的问题

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达使人类的体力劳动严重下降,闲暇时间增多,导致人们的身体活动也越来越少,人们的体质下降问题也愈发严重。那么体育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电子竞技运动争议最大的就是身体性问题,换句话来说,电子竞技运动能否改善身体机能,增进人们的健康水平。董新风在《电子竞技的体育性分析》中也谈到电子竞技归属体育受到质疑的原因可能在于大家认为电子竞技的身体活动量不足,运动量似乎成为电子竞技的一个软肋。杨其虎也谈到电子竞技是否是真正的体育,关键看电子竞技是否具有身体性,还指出电子竞技运动训练的是手指的灵活性[3]。我们要知道每个运动项目对于参与者的身体要求不同,锻炼后所激发的机能也会有所不同。不可否认,与篮球、足球等需要动员全身肌肉的大运动量项目来比较,电子竞技所需的身体素质较少,运动负荷也比不上。电子竞技需要的是进行大量的脑力活动,和快速准确的手眼协调操作技术,是一种高强度的智力对抗活动。因此,在电子竞技运动中,有无身体活动参与已经解决了,身体活动的多少才是人们所需要重新审视的问题。

2.2“竞技性”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电子竞技这个项目,我们可以先把它的类型特点厘清。学者李宗浩把电子竞技运动分成两类,分别是虚拟化和虚构化。何威把电子竞技分为三大类:一是有现实原型且不依赖具象化虚拟的,如网上棋牌等;二是有现实原型但依赖具象化虚拟的,如体育游戏、竞速游戏等;三是无现实原型且依赖具象化虚拟的,如绝地求生等。激烈的对抗和竞争是电子竞技的主要特点,网络游戏主要是娱乐。具体来说,电子竞技运动是有明确的规则和回合限制,参与者必须遵守规则,有组织地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对抗;而网络游戏是自发的,在虚拟世界以追求自身感受为目的,消磨闲暇时间的模拟和角色扮演,不需要经过太多的训练,用金钱充值就取得优势的活动。在电子竞技和网络游戏两者之间确实是存在着共性——竞争,但关键在于竞争有无目的性。有研究指出,游戏的竞争只是为了完成游戏,而体育的竞争是为了证明强大和获取胜利。那么,电子竞技运动也是通过不断的训练来提升技术,赢得比赛,体现参与者自身的价值,本质上与网络游戏是不一样的。所以,电子竞技是属于一种体育运动。

2.3教育的问题

虽然体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各个国家的语言翻译问题,“体育”这一词出现得较晚。在中国,它最早见于20世纪初的清末。随着西方文化不断的涌入,我国学校体育的内容从单一的体操向多元化发展,比如增设了篮球、足球、田径等项目教学。从此“体育”一词成了标记学校中身体教育的专门术语。从卢梭1762年出版的《爱弥儿》一书中,也可以看出”体育“一词是源自于教育的。因此,教育功能是体育最基本的社会功能。有学者认为电子竞技之所以不能成为“体育”是因为其缺少教育的意义。何威在《电子竞技的相关概念与类型分析》一文中提到电子竞技是运动的核心句意,实际是将电子竞技置于人的行为层面来理解,而将具体的游戏软件置于“器械”层面。那么,游戏暴力等负面因素是“器械”层面的问题,沉迷游戏只是行为主体的行为失当。这样就更容易回答电子竞技是否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行为这一质疑。

总体来说,电子竞技是属于体育运动的。中国的电子竞技事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对未来体育的发展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可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电竞还缺少正确的认识,导致电竞运动的后备人才不足。因此,我们政府应该大力支持主流媒体对电竞的正面报道,改进完善电竞的研发机构,加快职业化的进程。

[1]陆作生.我国体育概念的界定[J].体育学刊,2010,17(12):1-5.

[2]董新风.电子竞技的体育性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3(09):150-152.

[3]杨其虎,刘湘溶.传承抑或僭越:电子体育对现代体育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09):24-29.

[4]李宗浩,王健,李柏.电子竞技运动的概念、分類及其发展脉络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01):1-3.

[5][7]何威.电子竞技的相关概念与类型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4(05):11-13.

[6]刘欣然,李亮.游戏的体育:胡伊青加文化游戏论的体育哲学线索[J].体育科学,2010,30(04):69-76+97.

陈佩源(1995—),女,汉族,广东江门人,在读硕士,单位:成都体育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

猜你喜欢
电子竞技体育运动身体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基于Cite Space的国外电子竞技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
人工智能在电子竞技领域的应用及未来展望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我de身体
体育运动小常识
我们的身体
大灰狼(2016年9期)2016-10-13 11:15:26
呆呆和朵朵(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