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所以,在幼儿科学启蒙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依据幼儿的兴趣点以及生活圈进行教学,并借助他们喜爱接触大自然、喜爱动手操作、爱摆弄物品等特性积极地开展科学教育教学,让幼儿在日常性的活动中逐渐提升其探索科学现象的欲望。
一、在生活中开展幼儿科学教育
正所谓教育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所以教师应当注重生活化平台的营造,要借助一些生活化的活动进行科学教育,普及基础常识,让幼儿逐渐在生活中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并让幼儿与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积极地对生活中的现象开展他们自己的探索,在教师组织的一类生活小活动中掌握一些科学常识类知识,并逐渐借助科学探究打开幼儿进行科学学习的大门,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下学习到更多的科学知识。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生活化的情景,比如开展“过家家”游戏,这时教师就可以和幼儿一起开展角色扮演,并揣摩每个人物的动作、语言;当幼儿想要探究草丛中的小虫子时,教师就更应当放下身段,积极地参与到幼儿的探究活动中,为幼儿耐心细致地讲解有关昆虫、植物等自然科学有关知识的来龙去脉,逐渐在幼儿的脑海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幼儿教师通过在生活中逐渐渗透科学教学,能够为幼儿以后进行此方面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在游戏中开展幼儿科学教育
在开展科学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要积极借助幼儿喜爱做游戏的特点开展教学,通过在班级上开设不同的游戏区,比如动植物观察区、绘画区等等,让幼儿进行独立或合作观察、操作尝试。同时还可以为幼儿规定一定的游戏规则,让幼儿在规则的约束下开展游戏。比如可以进行“快问快答”的游戏,例如“蜗牛吃什么”“如何让乒乓球转起来”“怎样搭纸桥”等等,借助各种新奇的小游戏逐渐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欲望,让其在脑海中产生对世界万物的探究欲望,对待周围的事物怀有一颗好奇心。
除了课上的游戏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开展课外的游戏,如积极借助幼儿都喜欢的放风筝这个课外小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空旷的场地放风筝,为幼儿讲述关于风、放风筝等相关知识,在欢快的氛围中,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当中能够感受到科学教育的魅力,并通过幼儿相互之间的合作提升其交际能力,在相互探索交流中更能够逐渐产生对于科学探究的欲望。
三、在随机情境中开展幼儿科学教育
科学现象其实蕴藏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需要教师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及时为幼儿普及相关知识及提升幼儿的探究欲望。与此同时,由于幼儿的个性不同,其对于事物的兴趣点也不同,需要教师依据一些生活中随机的现象开展科学教育,进而达到最好的科学教育效果。例如,雨过天晴之后,天空中出现彩虹,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开展此方面的探究,引导幼儿思考,并告诉幼儿:那不是桥,是彩虹,紧接着,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彩虹是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组成”,逐渐加深幼儿对于颜色的认识。
幼儿的大脑思维还不健全,对于生活中科学性的事物发展规律缺乏正确的认识以及发现的兴趣,所以,幼儿教师应当注意到,幼儿处在低年龄阶段,他们对图片和声音充满好奇,所以教师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可以借助随机化、简洁易懂的教学方式简化科学学习的难度。在此基础之上,随机开展科学教育,将幼儿带入“神奇”的科学世界,能让幼儿对世界产生好奇心與求知欲,同时,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大脑思维的发展以及智力的发展,所以,教师要积极借助多种生动形象的随机教学方法开展科学教育教学。
四、探索主题富有教育价值
一般来讲,幼儿园的活动主题都是由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可接受性、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等原则,首先制定出教育活动计划或活动方案,进而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教学活动。近年来,随着教师们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大家一致认为:教育活动中既要有可控性,又要有灵活性,要给予孩子们一定的自由度,允许孩子以不同方式去感知、观察、操作,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答案,使可控性与开放性互相配合、协调运用,为幼儿的科学活动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究环境。如:在区域活动钓鱼游戏中,我发现,物体的沉浮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这时,我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就从主题《认识沉浮》开始入手,首先让孩子们了解:什么东西会沉在水里?什么东西会浮在水面?从而激发起了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接下来,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塑料、木块、铁块、瓶子等4 组材料,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充分的与材料互动的机会,让幼儿自己选择小组进行活动,自己摆弄,利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当幼儿观察到铁块等东西在水里会沉下去和木块等东西在水里会浮起来时,我请各组组长相互介绍他们各组的情况,交流分享各组的经验:“还有哪些东西会沉下去?哪些东西会浮起来?”并提供操作记录卡让幼儿记录,接下来,我给幼儿提出了新的问题,请幼儿到教室的周围去寻找。在不断探索对比中,幼儿对“沉浮”的知识有了较系统的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我继续纵向延伸主题,鼓励幼儿进行逆向思维,想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让浮着的东西沉下去等等,我在一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从而使幼儿的思维不断向纵深层次发展,有效培养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摆脱了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总而言之,幼儿感受科学、学会用科学是一件很自豪、很快乐的事,幼儿也愿意在自己的生活中积极开展科学类探索,所以需要教师结合幼儿的实际,在当下的教学环境中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同时借助一些手工类活动的开展、生活化情境的营造等多种方式关注幼儿的活动方式,发现和肯定幼儿的创新行为,鼓励幼儿积极地开展科学实践,最终有效提升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责编 唐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