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瑜
每个班,总有那么一两名学生,考试分数基本维持在30分左右,在学生的眼中是极度差生,甚至有些学生嘲笑他们是“傻子”。他们常常面对老师的“白眼”,同学们的嘲讽。渐渐地,他们越来越来越脱离班级,越来越厌恶学习,甚至形成不健康的心理。
王力就是我班一名这样的同学。在同学和老师眼中,他似乎有点智力障碍,他的考试基本在20分,上课不听讲,作业也东倒西歪,同学们也没把他当成班级的一份子。偶尔一次他作业做的全对,同学们会认为他是抄别人的,抱以冷漠的回应。偶尔一次提问举手,同学们也会提醒老师:“老师,你别叫他,他是傻子”。
在老师心中,考试可以考20多分,作业不交就不行了。于是王力成了办公室里老师最熟悉的人,今天张老师让他过来补语文,明天王老师让他过来补数学,后天李老师打电话请他家长来学校谈话。我自然也落不了这个俗套,整天不是找王力补作业,就是打电话让王力家长过来谈话。最后弄到学生越来越厌烦,家长也越来越反感。但结果却收效甚微,王力在作业上没有任何改进,在考试上也没有任何提高。
有一次在跟一名要好的家长聊天中提到了王力。我怀着厌恶的心情向这位家长大倒苦水,说王力作业如何的惨不忍睹,考试成绩如何让人抓狂。这位家长听过后,淡淡地跟我讲了个故事:
一对夫妻生了一个孩子,虎头虎脑,惹人喜爱。父母对孩子抱有极大的期望。
上幼儿园时,老师跟他们说:“孩子反应有点慢。”
父母心里咯噔了一下,心里想:只要智力没问题,反应慢点也没关系。
上一年级时,老师跟他们说:“孩子好像智力稍微有点问题。”
他们惊慌了,但心理安慰自己说:“智力有点问题没关系,只要大致能跟上学习就行了。”
上二年级时,老师对他们说:“孩子已经跟不上学习了。”
父母有些失望,但对老师说:“跟不上学习没关系,只要他健康快乐就可以。”
这位家长事后跟我说:“作为一个家长,你看到成绩不好的孩子,你认为自己孩子成绩好就很好;你看到智力不正常的孩子,你覺得自己孩子智力就很好;你看到身体有缺陷的孩子,你认为自己孩子身体健康就很好了。父母对孩子的宽容让一些稍微特殊的孩子也能快乐健康成长,而作为老师,为什么就不能对这些孩子宽容些呢?”
家长的这席话让我觉得很羞愧。是啊,为什么就不能对这样的孩子宽容些呢?为什么就一定要求他和其他孩子一样,必须去完成他不可能完成的作业呢?从那以后,我对王力同学不在要求他必须完成所有的作业了。只要他交上来的作业,我都认真去看,不是看他那些没有完成,而是去发现他哪些题做对了。
课堂上,我第一次表扬王力:“今天王力同学交上来的作业,有好几道题都做对了。这对他来说可不容易了,我们为他的进步而鼓掌。”教室里响起了久违的热烈掌声,同学们似乎也觉得王力能达到这种进步不容易,而王力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羞怯的表情。我想此时此刻,王力的心里一定是开心的。
以后的学习中,我对王力似乎就只能看到他的有点,看不到他的缺点。他作业中有作对的题我感到很高兴;他字写进步了,我感到特别欣慰;他上课举手回答问题,我会惊喜地给他发言的机会……而他的没完成作业、有潦草的字、上课发呆我似乎不像以前那样反感了。我心里想,只要他有进步就好。
于是,在我的一次次宽容中,王力做对的题目越来越多,字越来越工整,上课发言越来越积极,同学们也越来越多地关注他。慢慢地,王力已经能够完全融入班级,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在上周的测试中,王力破天荒地考到68分,全班同学都惊呆了!随之,热烈的掌声在教室里经久不息。同学们眼中的那个“傻子”不在了!
做老师的,往往对表现好、成绩好的学生情不自禁地流露出赞许的目光,而对成绩差,表现不好的学生常常会显出严厉甚至的表情,也因为老师的这一表情,往往会扼杀掉一个学生。
其实作为老师,要正确对待学生间暂时的差异,而且要善于宽容那些有差异的学生,特别是那些在学习上有暂时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一道赞许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往往能打开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的潜能。应该深信,给学生一份宽容,学生定会还你一份惊喜!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兰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