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当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举动。本文主要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针对高等职业学院如何培养优秀的职业技能人才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扩招百万计划。学生群体更加多样化,层次更加丰富,学生个体差异更加显著。面对学生群体的新变化,高校如何培养人才,如何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教育工作者急需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围绕如何培养符合市場标准的高素质人才,提出几点的建议。
一、优化专业建设,调整教学理念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目的是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更好的对接。然而,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内容常与行业标准出现脱节,职业院校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但企业找不到所需的合格人才。加快发展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产教融合,高等职业学院能否为企业行业培养所需的合格人才,必须实现设置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首先,这就要求教育者应该对行业信息的敏锐捕捉能力、增强学校在专业建设上对企业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和适应性,在教材开发、课程内容设置符合当前甚至未来的行业标准。其次,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长期以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更多的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环节,这造成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薄弱,在进入职场之后,缺乏职业技能,应该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从中累积工作经验,工作技巧,提高职业能力,更快的适应职场。最后,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应该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开设专门课程,请专兼职老师,指导学生创业,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提高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高校应该提供学生创新创业的有利环境,加强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高等职业学院应该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此为契机,完善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实现互惠互利。
二、加强教师能力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的根本,教学质量高低依赖于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首先,加快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局限于老师讲授,学生参与度低,随着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发展,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要善于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师生互动,充实教学内容,增进教学效果。其次,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校内外培训以及学术交流机会。只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教师职业能力的提高,仅仅靠自我学习是有限的,需要专业的学习机会。最后,加快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与其他本科院校不同是,职业院校教师不仅要求理论教学能力突出,在实践实训方面的能力也显得尤其重要,具有有些理论知识水平,又具有高超“手艺”的教师才能带领学生进行真正的实践锻炼,真正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随着当前高职院校对于实践型人才培养任务的加重,“双师型”教师人才显得尤其重要。学校应该选派优秀教师到行业进行学习,教师自己也应该主动要求进入企业,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三、培养工匠精神,提高职业修养
“工匠精神”是学生进入职场谋求更高职业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工匠精神”将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向和内容。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不只是强调学生职业技能精益求精,更是培养学生职业理想、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首先,工匠精神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个人思想价值观、道德品质决定着一个人是否能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较高的职业道德是工匠精神的前提条件。其次,工匠精神的培养不能局限于理论的讲授,而是必须于当前实训课程紧密结合,在实训过程中认真思考责任精神、奉献意识。最后,职业学院要注重“工匠精神”氛围的校风,让学生耳濡目染,自觉将“工匠精神”内化为自身的要求。工匠精神,是把自己的职业当成信仰,是对自己职业的尊重和热爱。培养工匠精神,是个人自身的追求,也是行业发展的潜在要求。
四、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高职院校不断扩招,越来越多高职大学生走向的社会岗位,他们关系着各行各业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当前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秉着一切以学生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研究,将传授知识与心理训练结合;启动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机制,建立学校—医院联动机制,对重点案例进行及时治疗;针对性的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心理团体活动,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增进对心理的了解,发展积极的心理行为模式。
参考文献:
[1]刘研.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J].中国市场, 2019.
[2]缪琨.基于产教融合、课证融通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3]吴娟.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才智,2017.[4]熊星.浅析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出路[J].现代职业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