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尝试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9-09-10 16:52:42何润金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9期
关键词:拖拉机应用题尝试

何润金

我1998年参加工作,至今在教学生涯已经有二十一个年头,多年来的教学让我深有体会,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前提条件。小学教学大纲规定:“小学数学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下面我就如何运用尝试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内容谈谈看法。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尝试教学的第一步是准备练习,准备练习是一节课最基本的训练,起着架桥铺路的作用,运用知识的迁移,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从理论上讲,思维的流畅性是指解决某个问题或认识新事物,运用-些有关信息,迅速作出反应,当机立断,思路敏捷。准备练习就是为思考新问题所提供的一些必要信息,所以要使学生的思维流畅,必须注重抓住新问题的生长点,选择承上启下的内容,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类型,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活泼的思维气氛。如我在教工程问题时,设计如下准备练习:

1.一本书小明8天看完,每天看几分之几?如果每天看1/4,几天可以看完? (学生讲出数量关系,教师板书)1

2.- 块地600公亩,甲拖拉机20小时可以单独耕完, 乙拖拉机30小时可以耕完,两拖拉机合耕几小时可以耕完?

3.一块地900公亩,甲拖拉机20小时可以单独耕完,乙拖拉机30小时可以耕完,两拖拉机合耕儿小时可以耕完?

通过练习,特别是2、3题的比较,工作总量不同,为何答案相同,解题过程和解答这个问题都必须运用工程问题的知识。如果把总量不要,便成了尝试题(和例题相似)。这样通过准备练习沟通新旧知识联系,提供思考新问题的必要信息,使学生思维畅通无阻,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这里主要是指学生认识客观事物或解决具体问题时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采取以下儿种做法:

1. 直接让学生去做尝试题。

2.先让学生自学课本,然后再做尝试题。

3.先让学生看书自学,学生互相讨论后做尝试题。

4.学生自学课本,教师指导自学,然后学生互相讨论,最后才做尝试题。

学生在学习中,教师指导方法的灵活程度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不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还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此外可设计题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话程度。题组练习多指生通过练习、同类问题分析、养学生灵活或一道比较、处理问题题经过沟通数学变换条件面成的儿道题,学的能力。知识之间的联系,揭示事物本质,境培养学生思是指学生以独维的创造性。

三、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独特新颖的见解,不同的设想和发表独特新颖的见解,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或最佳途径。

传统教学法多以“满食灌”、“一支粉笔,一张嘴上课从给课堂创造了一种民主、和谐、活跃的气氛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先决的条件,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得到培养和发展。

尝试题出示后,教师不讲, 不做任何提示,先让学生尝试,相信学生是学生发挥创造思维的兴奋剂。如教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例1一个发电有煤2500吨,用去3/5, 还剩多少吨?)时,我直接用例题作尝试题,出示题后我说:这题我们还没学,但我相信大家都会解这道题,大家动脑筋试一下好吗?这话是活跃学生思维的兴奋剂。当然,教师要因材施教,要分出新知识的难易,像例1和第一单 元的简单分数应用题,衔接性十分强,而且准备练习中提供了很多必要的信息,这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结果,学生出现儿种解法: (1) 通过画图用归一法做: 2500+5X (5-3):(2) 2500-2500×3/5 (3) 2500 (1-3/5). 学生解尝试题在老师没有讲的情况下,鼓励他们自己去探索,思维的方向不受限制,出现了不同的做法。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这种训练的方法主要是先让学生通过尝试,主动地获得解题的途径,达到充分训练思维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冷静地思考问题,对别人的意见和结论,经过自己严格地考察和客观地评价而决定取舍,对自己的思维成果也善于自我批判。它集中表现为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具有明辨是非,正确评价他人与自已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尝试教学中,学生做完尝试训练后,可能一部分学生做对了,一部分学生做错了。这时,学生期望教师的讲解来判断自己的正误,而教师却安排学生讨论,让学生说出自己对的道理在哪里,别人错又错在哪里,让学生互相讨论,甚至争论,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给学生评价别人的思想,全面检验自己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如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我设计的尝试题为“四年级(2)班学生48人,男、女生人数比是5: 3,男生多少人?"学生完成尝试题有四种解法:(1)归一法:48÷(5+3)X5;(2)比例分配法:48X5/(5+3);(3)倍数法:48÷ (1+5/3)X5/3;(4)分数法:48÷(1+3/5).当然也有的同学做错了,这时,我先不讲,而是让学生互相讨论,因为学生心理有数,讨论的气氛十分热烈。讨论过程中每个同学最少要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再星现一次,同组的同学可以互相评价增强自我评价和评价别人的能力,从而培养了思维的批判性。

五、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維的深刻性,是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善于在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质揭露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原 因,预见事物发展的进程和结果。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性为主,缺乏抽象的逻辑思维。特别是中下层学生,在思维活动中难免会出现破绽或错误。这就要求教师的点拨、讲解、归纳。点拨学生联想,  比较、分析问题,启发学生全面地深人思考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然后抓住学生难以解决的知识点,教材的重点进行讲解,归纳解题的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如三年级的有关多少的应用题我归纳如下: (1)先审题弄清谁与谁比,谁多谁少; (2)找求多的还是求少的或是相差的; (3)求多的用少的加上相差的,求少的就用多的减去相差的,求相差的用多的减去少的。注意的一点是教师归纳解法后,千万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可取的方法是让学生说方法、想思路,练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深刻思维。

再如六年级的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很多老师为此头疼。其实只要你先让学生动手画图分析,动脑看清题意,然后教师加以归纳总结,关键是教给学生找准标准量的方法,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先让学生不断尝试得出解题的途径,思维得以充分的训练,然后教师再归纳讲解,培养了学生的深刻思维。

总之,尝试法的理论与思维的培养原则是同步的。尝试法注重知识的迁移,体现三个为主,课堂突出一个“趣”字,方法突出一个“先”字,鼓励学生,相信学生,讨论时胸有成竹、畅所欲言,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流畅性,训练思维灵活性和批判性,加强思维的深刻性,发展了思维的创造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拖拉机应用题尝试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飞上天的“拖拉机”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学生天地(2019年29期)2019-08-25 08:52:26
尝试
小主人报(2018年11期)2018-06-26 08:52:18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北极光(2018年12期)2018-03-07 01:01:58
牛哄哄的拖拉机
拖拉机闯祸了
小布老虎(2016年12期)2016-12-01 05:47:00
走近打折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