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化莲
摘要:目的:探析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全部研究对象平均分配到对照组与观察组当中。在对照组中,对其中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则除了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外,还对其实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此来对比临床不良反应症状在两组中的表现情况以及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中的护理总有效为75%相比,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0%,同时,观察组中患者不良反应症状的出现情况为8.33%,小于对照组中的21.67%,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到心肺复苏后患者的临床护理当中,可以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出现的几率,所以存在积极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急诊护理干预;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影响
引言:在抢救心脏骤停的患者时,最常用的急救方法便是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通过实施心肺复苏,患者的生存几率可以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将护理干预与心肺复苏相结合,患者的心率情况也可得到很好的改善,并可可更好的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因此,本文将选择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此来分析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现对此做如下叙述。
1资料与方案
1.1临床资料
在本院选择120例经过心肺复苏的患者,并将其平均分配至对照组和观察组当中。其中,对照组有女性患者28例,男性患者为32例,年龄分布在35~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12±1.63)岁。在观察组当中,女性患者为31例,男性患者为29例,年龄分布在34~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82±1.14)岁。所有120例患者于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所有患者的其它病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案
在对照组中,对其中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例如,密切留意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呼吸等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并做好抢救准备。在观察组中,除了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外,还对其实施必要的急诊护理干预,具体内容有:(1)心肺复苏干预。当患者结束心肺复苏后,需要讲急诊室温度设置在19℃,同时将患者的脖子与额头位置用湿毛巾进行湿敷,以此来防止患者脑补出现灌注损伤。(2)对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予以密切监护。(3)护理气道。在无菌的环境下来对向患者气道位置插入气管,并注意预防气管出现脱离,最大限度避免呼吸道有细菌侵入,同时也要对气管胶带予以定期更换。(4)心理干预。患者容易在急诊护理中出现焦虑、不安等心理,所以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情绪安抚,并且也有助于增强护患关系,防止护患纠纷事件的出现。(5)完善健康宜教。护理人员要将必要的护理知识告诉患者和其家属,对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有着重要作用。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例如,抽搐以及胸闷等症状进行细致观察。
1.4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为:在护理后,患者如不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则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则为有效;患者症状无改善迹象,则为无效。总有效率则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5统计学方式
使用SPSS12.0分析数据,以( )计量资料,并采用t对其进行比较,采用x2对计数资料进行比较,若比较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出现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症状总出现率为8.33%,低于对照组21.67%,结果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如附表所示。
2.2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75%,结果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对于急诊护理工作来讲,当中的患者在病情方面均比较危及,一旦当中的患者出现心脏骤停表现后,急诊护理人员通常会对其实施心肺复苏术来挽救患者的生命。其中,在实施心肺复苏术后,为了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改善患者的病情,对其实施必要的急诊护理干预措施是非常关键的。
其中,为了探究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本文选择120例经历过心肺复苏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用分组方式进行对比。在对照组中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干预,而在观察组中除了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干预外,还对其实施额外的急诊护理干预措施,以此来研究急诊护理干预手段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急诊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观察组中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康复效果可因急诊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而显著加快,所以存在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王宏秀.中國卫生标准管理.2018(02)
[2]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张艳艳.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