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宁心 杜宝贵
摘 要:本文采用网络问卷在线调查的方式,抽取17所不同层次的驻沈高校的389名一线教师为样本,围绕高校科研政策中项目管理、科研经费使用与监督等问题展开调查,统计分析高校教师对现行高校科技政策的满意度,以期为高校科技管理政策的制定、修改提供实证数据和参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科技政策;监督机制;成果转换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02-0196-03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onlin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collect 389 front-line teachers from 17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henyang at different levels as samples,and investigates the project management,the use and supervision of research funds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olic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makes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satisfac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 with the curre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olicies.In order to provide empirical data and refer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and revision of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policy.
Keywords:higher educa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supervision mechanism;achievement conversion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已经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高校对科研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科研促进教学、以科研提升学科建设、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地方建设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重视。因此,各高校纷纷出台相应的科技管理政策、推行现代化的科研管理模式,以鼓励高校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确保高校科研项目的产出和推进。作为高校科研主体的教师是现行高校科技政策直接影响者,其对科研政策执行情况的反馈也是高校在制定和修改学校科技政策的重要参考。为此,本文围绕科研经费管理,科研项目申报、结题,科研业绩考核等内容编制问卷并采用网络问卷线上调查的方式,样本采集范围包括了东北大学、辽宁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音乐学院、沈阳鲁迅美术学院、沈阳化工大学、沈阳农业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沈阳体育学院、沈阳大学、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等17所驻沈高校从事教学科研的一线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发送问卷二维码540份,回收有效问卷389份,并运用SPSS20.0专业统计分析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得出沈阳市高校科研政策问题的描述统计分析。
1 绝大多数高校教师愿意从事科学研究,八成以上样本对学校科技政策有一定了解,并认为其有积极作用
数据显示,在389名样本中,有72.75%的样本参与过纵向课题的研究,44.22%的样本参与过横向课题的研究,52.19%的样本参与过科研项目中的经费管理工作;91%的样本意愿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也有6.43%的样本表示“无所谓,有人带就参加”。由此可以看出,科学研究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教师教学工作之外的又一项常规工作,但相比教学工作而言,教师们对科研管理工作的相关政策了解不够充分。调查中,在回答“您是否了解贵校现行的科技政策”这一问题时,只有31.11%的样本比较了解学校的科技政策、54.24%的样本对学校的科研政策有部分了解、14.14%的样本不了解学校现行的科技政策。从这一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高校科技政策的普及度还有待提高,大多教师只是在实际科研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时才会关注或去了解学校的科技政策,缺少主动了解和关注相关科技政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回答“贵校的科技政策对教师参与科研起到的作用”这一问题时,有七成的教师认为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30.85%的样本认为有“有非常大的鼓励作用”、39.33%的样本认为“有一定鼓励作用,但不大”。这一数据中,因包含全部样本的数据,而这一数據中又包含有14.14%的样本并不了解本校的科技政策,因此,我们又进一步作了交叉分析,排除了“不了解”学校科技政策这一自变量的干扰,得出“比较了解”的样本中,认为“有一定鼓励作用,但不大”的比例为38.84%,这一比例与总体比例基本持平,而选择“有非常大的鼓励作用”这一选项的比例则占44.63%,则要高于总体样本比例近14个百分点。在对学校科技政策“知道一些”的自变量样本中,认为“有一定鼓励作用,但不大”的比例为41.71%,选择“有非常大的鼓励作用”这一选项的比例为25.59%,这两个数值与样本总体比例相差不大(详见表1)。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比较了解学校科技政策的教师对政策作用的评价更偏向积极维度。另外我们将“参与过纵向课题”研究的样本与“参与过政策了解度”进行交叉分析分析的数据得知,“参与过纵向科研项目”的样本,对本校科技政策“比较了解”的比例为36.75%,“知道一些”的比例为55.83%;“参与过横向科研项目”的样本中,“比较了解”和“知道一些”的比例分别为38.37%和54.65%。
由此可见,参与科研项目研究与了解学校科技政策成正比。
在回答“贵校的科研考核政策是否合理”这一问题时,389名总体样本中,认为“非常合理”的比例为13.37%、“合理”的比例为37.53%、“一般”的比例为37.28%、“不合理”的为8.48%、“非常不合理”的为3.34%。而在“政策了解程度”与“科技政策考核合理程度”的交叉分析中,“比较了解”的121名样本中,认为科技政策考核“非常合理”、“合理”、“一般”、“不合理”、“非常不合理”的比例分别为23.14%、50.41%、21.49%、3.31%、1.65%,其“合理”及以上的选项的比例(73.55%)要比同一选项总体样本比例(50.9%)高出22.65%。如表2所示。
2 高校教师对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的认同情况
高校作为我国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在科研领域的重要性无可替代。国家虽然出台了不少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政策,也为各高校改革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提供了契机,但实际情况与预期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各个高校由于自身发展和体制机制等因素的限制,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在本次调查中,也从不同的侧面,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一线教师对这方面问题的一些看法和实际做法。
2.1 半数以上样本认为本校存在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有重复审核、过度审核的情况
有些学校仍采用财务部门负责经费管理、科研部门负责项目管理,将使用与发放二者分开的管理政策,从而导致了科研服务手段难以有效实施、科研项目进度拖后、科研效果不佳等问题。调查显示,科研经费预算使用授权审批制度中,使用“分层次职责权限”的占34.45%、“科研课题负责人签字负责”的学校占32.13%、“多人审批制”的占26.48%、“其它”形式的占6.94%。在回答“贵校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是否有重复审核、过度审核的情况”这一问题时,认为有这一现象的样本比例为52.95%,其中,“完全重复”的占2.31%、“有,手续复杂但能够接受”的占45.5%、“有,不能接受”的占5.14%;同时,也有40.62%的样本认为本校不存在“重复审核、过度审核的情况”,另外6.34%的样本选择了“其它”选项。
在回答“贵校的科研经费监督部门有哪些?”这一多选题时,“财务处”名列第一,占90.49%、其次是“审计处”76.09%、“科技处”67.87%、“纪委”56.81%、“监察”45.5%、“其他”10.28%。然而,财务部门多注重经费的核算和审计,对科研经费的使用环节不甚了解,不仅加大了审核的难度,更是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纰漏,双方沟通不畅容易导致腐败现象。
2.2 六成以上样本倾向“学术水平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的指标作为经费效益评价的内容
在以往的科技政策中,存在过于重视科研投入与立项,忽视科研产出和转化的现象。项目下达单位在结项时多以发表论文的篇数、等级或著作作为衡量的标准,有的课题会要求有成果采用证明作为成果转化的证据。但这种成果采用证明缺少量化的衡量标准。由于长期以来的结题要求,高校教师对“以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发展等指标为主”来衡量项目经费效益评价并不认同,根据交叉分析数据显示,六成以上的样本认为,经费效益评价的内容应以“论文等学术水平与促进经济增长等指标相结合”进行评价,不到三成的样本主张“以论文、专刊、著作等学术水平为主”、一成左右的样本主张“以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发展等指标为主”。详见图1。在多数样本认同的“学术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的指标”这一评价内容中,需要一系列科学的、可量化的技术指标来支持,否则这一指标只能是一纸空文。
在回答“您科研项目经费的效益评价应如何开展”这一问题时,“项目应开展后期评价”(49.1%)和“项目执行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均需要开展效益评价”(42.67%)基本平分秋色。
2.3 七成以上样本认为学校已建立科研经费管理的风险防范机制,并对学校科研项目的监督机制表示满意
调查显示,73.01%的样本认为针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学校已建立相应风险防范机制。并对学校科研项目的监督机制表示满意,认为学校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执行和结果的全过程监督机制的程度中,选择“信息公开化,随时接受内外部监督”的占49.61%、“可以自行查阅需要的信息,接受外部监督”的占24.42%、“单位不定期对科研项目进行内部审计或者委托外部审计”的占10.8%、“没有做到随时接受监督的准备”的仅占7.71%,其他选项的占7.46%。
2.4 多数样本科研项目经费报销行为规范
在回答“您是如何编报科研经费结题决算表”这一问题时,选择“按实际支出编报”的占49.87%,“按照预算申请编报”的占31.62%,其他的样本没有编报过决算表。而对于“项目结题后经费结余及经费划转情况”进行调查时,72.75%的样本选择了“项目结题后及时进行结账处理”,而“偶尔出现项目结题不结账现象”的仅占12.6%、“经常出现项目结题不结账现象”的占4.11%。在回答“当项目执行中预算与实际需要不一致时,贵校一般通过何种渠道解决问题”时,“按原程序报科技部审核、财政部门批准”的占46.27%、“本单位管理部门批准,调整预算”的占31.36%、“不调整预算,项目负责人按需要使用”的占12.0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校教师的科研经费的使用行为是比较规范的,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校的科研经费的管理也是比较严谨的。
问卷中,我们还对科研经费分项预算与实际支出偏差的允许范围进行了调查,57.58%的样本选择了偏差“在±10%以内”、23.14%的样本选择“在±5%以内”、选择“必须完全相符”的占9.51%。“科研项目申报人员填报项目时有无专业财务指导”这一问题时,选择“有专业财务指导”和“无专业财务指导”的比例分别为46.27%和47.3%,还有6.43%的样本选择了“其它”選项。
3 结 论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认为,高校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科研服务理念,转变单纯“管理”为“服务”、由“条块分割”式管理转变为“联动管理”,建立起一套由学校统一指挥,各部门共同维护的分工明确、相互制约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明确相关人员在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与相应责任;同时,顺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部门间信息交流平台、经费预算管理平台,其成员包括财务管理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并以资深科研工作者为督导,全面参与科研项目立项预算工作。一方面做到科研经费信息透明化、信息化,力求公开、公正、公平;另一方面,高校应通过信息平台加强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的有效沟通和实施监督,保障经费使用的合理高效。
参考文献:
[1] 李桂君,张敏.高校教师科研环境满意度分析——基于北京10所高校的问卷调查 [J].中国高校科技,2013(12):30-31.
[2] 齐伟,刘丝丝,雷蕾.沈阳市全面创新改革实验科技政策法规支撑体系研究 [J].科技经济导刊,2017(35):205-206.
作者简介:霍宁心(1997.11-),女,汉族,辽宁沈阳人,本科,研究方向: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杜宝贵(1975.04-),男,汉族,辽宁沈阳人,副院长,博士导师,教授,研究方向:科技管理、科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