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从军 朱亚普
【摘 要】建筑业在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整体质量的不断提高,使得建筑行业的经济收益也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地下室工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施工质量对建筑的整体质量都存在着直接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地提高,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的设计也必将更加完善。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
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如今土地资源日渐短缺,建筑工程有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向地下转移发展,并呈现出多层地下室结构的趋势。但是地下室工程因其特殊的施工环境,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在施工过程中,涉及较多的工种,施工工艺较为复杂,容易产生各种质量问题,所以对地下室结构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抗浮设计
抗浮现象一般不会出现在地下水位较深、埋藏较浅的地下室。裙房与地下室作为高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下室埋藏深度较高等情况下,将出现抗浮问题。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设计都会对基坑坑底设计标高加以重视,在有效提升的基础上,对抗浮防水位进行相应程度地降低。高层建筑基础底板一般选用两种形式的基础:平板式筏板、梁板式筏板。在抗浮设计中,与平板式筏板基础重量相比,应确保梁板式筏板基础填覆土重量与其具有一致性,但在设计中,应确保梁板式筏板基础具有较高的高度,在两者基顶标高相同的前提下,相比基础埋深,埋藏深度多的为梁板式筏板。以此提升抗浮水位,相比两种基础,在抗浮水位控制中,应选用平板式筏板基础。
高层建筑设计中楼盖主要采用宽扁梁的形式,在1:22与1:16的范围内有效控制楼盖的截面高度和跨度,通过宽扁梁的广泛运用,可有效降低地下结构层高,进而实现抗浮设计的目标。提升地下室层高是处理地下室抗浮的最常用方式,该方法的运用,将对地下室重量进行相应程度的增加,为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地基土承载能力。在对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地基承载力进行有效提升的同时,应重视地下室层高问题,通过增加主体结构埋置深度,有效提升地基承载力。
增加基础底板厚度、顶面覆土厚度与顶面为基础配重增加的主要方式,利用加大基础配重的方式,可快速解决抗浮问题,但该方式必须提高埋置深度,这种情况下将增加地下室抗浮设防水位高度,由此可见,该方式在抗浮设计中应用较少。在基坑坑底标高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地下室顶板厚度增加,也可以达到地下室重量加大的目的。这种方式应用中,一般不进行次梁设置。
2地下室结构无缝设计
2.1地下室结构无缝设计方式
伸缩缝与沉降缝是地下室结构变形缝的主要形式,伸缩缝设置的目的是为了释放温差和混凝土收缩、徐变产生的应力,避免结构开裂渗水。后浇带、诱导缝、掺加外加剂与预应力技术等都是代替伸缩缝的无缝设计方式。
(1)后浇带。作为伸缩缝最常见的方式,后浇带可以对混凝土早期应力问题进行有效处理,但无法处理后浇带浇筑后混凝土徐变与温差出现的温度应力。同时在留设后浇带与浇筑混凝土之间具有较长的时间,一般为几个月。这种情况下,将严重影响到施工的进度。
(2)掺加外加剂。将相应膨胀剂添加到混凝土内,可进行“化学预压应力”的建立。这种方式施工简便,对施工进度影响小,一般和其他方式一起应用。膨胀剂出现的补偿收缩膨胀时间控制难度较大,如膨胀时间不同于混凝土收缩时间,将大大降低其抗裂性能,因此在选用掺加剂时,应确保其质量符合施工要求。
(3)诱导缝。诱导缝的应用可以将整个施工、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混凝土拉应力进行有效释放,并一次完成浇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确保其连续性。该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布设间距小、灵活性差。
(4)预应力施加。通过地下室混凝土拉应力的计算,可进行预应力钢筋设置。预应力施加可以消除混凝土收缩出现的拉应力,进而起到伸缩缝减少与开裂控制的作用。伴随张拉预应力与锚固技术水平的提升,大大降低了预应力施工的难度,扩大了预应力的应用范围。
高层建筑主楼部分与裙楼部分具有极大的层数差,因而荷载、刚度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基础沉降量的增加。通过沉降缝的设置,可对主楼和裙楼基础之间的作用力降到最低,并能将沉降差产生的次应力进行释放,防止裂缝等现象出现在地下室、裙房结构中。如不进行沉降缝设置,可选用“抗”、“调”、“导”等方式。首先,如基础沉降量較小,可选用加强上部结构的方式,对不均匀沉降出现的结构内力进行抵抗,进而提升基础结构的安全性,这种方式就是“抗”。
2.2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选用桩基础进行施工,通过分析桩长、桩径与桩型等参数,在结构允许范围调整沉降差,这种方式为“调”。
2.3两者基础通过后浇带进行有效分离,浇筑作业应在基础完成部分沉降后进行,并对主楼、裙楼、地下室交接点位置进行适当调节,对沉降差产生的结构内力进行有效降低,这种方式为“导”。
3防水设计
3.1桩顶防水。在桩顶截断钢筋,做好附加防水层。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设计中,要求选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作为承台固结桩顶的防水材料。经过相关试验,确定其配合比后,应保证聚合物水泥砂浆抗渗强度符合设计规定,并与抗压强度规定值相一致。作为刚性防水层,在垫层交接位置桩顶防水层应选用密封材料与底板柔性附加水层连接。
3.2墙体防水。浇灌时出现施工缝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底板混凝土量大、厚度尺寸大,通常在建筑底板一端两侧出现。为避免施工缝的大量出现,必须在水泥初凝时间内严格控制浇筑间隔时间,对面层混凝土收缩量进行有效减少,为此可选用二次振捣施工。
底板表面找平、抹实及压光等作业应在振捣密实混凝土后进行,初凝后应将塑料薄膜铺设在其上面,保温养护时间应控制在14天以上,并有效控制防水混凝土拆模时间,15摄氏度以下为拆模时混凝土表面温度和附近外界温度,避免裂缝在混凝土干缩与温差等情况下出现。先分层对地下室墙体进行浇筑施工,每层间隔时间必须控制在水泥初凝时间以下,遵循设计要求全部钢筋都应进行高标号砂浆垫块的设置,起到保护钢筋的作用。如裂缝出现在外墙混凝土干缩与温差情况下,应将草袋盖在混凝土初凝后的墙顶上,外墙模板在养护14天以后拆除。
3.3承台底防水。将聚合物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涂抹一层在桩头,并进行遇水膨胀止水条的设置,确保完全封闭整个底板防水层,进而有效提升其防水效果。在混凝土结构内部不断渗入结晶型涂料,结晶不断出现并对毛细孔起到堵塞作用,提高防水效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建筑工程行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建筑物地下室结构设计水平的提升,不仅可以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更能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新时期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充分提高结构设计水平,是确保建设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定性因素。在建筑物地下室结构设计中,单位必须规范施工流程,重视质量管理与控制,才能为建设单位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同波,刘汉进.地下室抗浮失效的3种形态及其上浮特征[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
[2] 徐琛,戚承志,陈昊祥,李博宁.纵向剪切波作用下长型地下结构与Pasternak地基相互作用研究[J].北京建筑大学学报.2015(01).
[3] 杨星.地下室结构的分析与设计探讨[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三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6.
[4] 陈翌,蔡耿.地下室结构工程几个容易被忽视的质量问题[A].第十二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