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京
儿童时期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和发展性。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需经历两个阶段,身心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果这两个阶段没有衔接好,会导致各种不适应,以至于出现衔接断层。创新教学方法是解决幼儿园和小学之间衔接过程中幼儿学习适应性的主要途径。于是,笔者针对幼儿在整理书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梳理出整理书包六步法,有效解决了幼儿的实际问题。
幼儿现状
幼儿时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在幼儿园“三段联动,大班先行”理念的引领下,班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幼小衔接主题及活动,我们借助“游学周”契机,与幼儿商讨“背上小书包体验小学生活”,得到孩子和家长的一致赞成。但是在孩子们带来书包以后,却发现孩子对于书包里该放些什么、放多少、怎么合理布局等一点也不清楚。于是,为了让幼儿适应小学生活,学会整理书包和文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分析
首先,幼儿并不清楚书包里应该放什么以及书包的用途,不会合理安排物品致使书包空间未得到有效利用。其次,家长给幼儿选择的书包不适宜,未考虑书包的实际用途和幼儿的当前需要。再次,幼儿不知道背书包的重要性,丢三落四,影响了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
为此,我制定以下目标:了解书包的结构和各部分的用途,爱护小书包;熟悉、了解书包及常见文具的名称与用途,培养有序整理文具、书本的好习惯;激发幼儿上小学的热情,在活动中体验做小学生的愉快感;敢于在众人面前大胆、清楚讲述自己的做法。
干预措施
家园合作促养成 一是物质准备是前提。书包、学习用具等物质准备需要由家长完成,但也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沟通和解释。要建议家长为幼儿准备一个真的小学生的书包,让幼儿学会自己背书包,习惯书包的重量、大小,熟悉书包的隔层和功能,为他们自主整理书包做准备。不仅要告知家长需要准备什么,还要让家长明白为什么要准备、准备什么样的最合适。二是心理准备是关键。家长和教師要共同帮助幼儿建立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意识,逐步培养孩子有序的生活习惯。如针对幼儿忘记背书包的问题,利用晨间谈话和幼儿讨论和分享解决方法,互相学习,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唤醒孩子的自立意识。过程中要及时表扬孩子的行为,以巩固孩子的正确观念,体验到快乐。三是能力准备是重点。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天坚持整理书包”的习惯培养着眼于“训练”,重在“养成”,期望最后实现从“整理书包”到“自觉分类整理个人物品”的习惯迁移,而能力准备是家园协同培养中的重点。
教育活动找方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要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于是,我设计了《书包里的朋友》活动:首先以“我要上小学了”的话题导入,让孩子们拿出书包,和同伴相互说说书包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了解书包的作用。然后提问:“你们书包里都装了些什么呢?”孩子们通过讨论孩子知道了书本、文具是必带品,水杯、跳绳等物品可以带,而玩具和危险品是不能带的。接我又提出“看看你们书包里每种物品的数量”,于是孩子们将物品的数量进行统计和分类,了解到属性相同的物品为一类。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了解书包里该装些什么、如何整理书包,经验得到提升。
循序渐进见成效 通过实施“天天快乐背书包——引导幼儿整理书包——主动自觉整理书包”三步法,孩子们从不会整理到学会有序整理再到主动自觉整理。此外,我还请家长制作比比栏和卡片,要求幼儿每天放学回家检查一天的用品,然后按保管情况在比比栏插卡记录。再根据记录评价,每月评出“整理小能手”,通过家园双方的互动,让幼儿整理小书包习惯的培养更加顺利地进行。
整理习惯的培养不但提高了幼儿整理能力,还促进了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在整理活动中,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讨论、制定规则,学习独立整理物品,不仅培养了幼儿的细心和耐心,还增强了责任感。
效果分析
通过3个月的实践,我梳理出整理书包六步法:第一步:准备文具,了解学习用品的名称及用途;第二步:准备小学生书包,感受书包的重量,了解书包的结构;第三步:增添本类,即根据每天的任务带好本子和任务单,并根据书本大小合理放到书包中;第四步:逐步增添书,即了解书的名称,每天整理书;第五步:增添课程,即看懂周计划,并根据周计划准备书包内物品表;第六步:整理书包,即按照课程表整理书包。通过实施整理书包六步法后,孩子们的书包里整洁多了,发现自己和别人有相同的文具,还会做标记进行区别,书包用完后也摆放得整整齐齐,班上的物品也各归各位。
孩子们之所以很快学会整理书包,主要在于:一是将幼儿的兴趣与当前需要很好地结合起来,巧妙地将幼儿已有经验和整理书包相结合,既提升了幼儿的经验,又促进了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二是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将幼儿出现的问题抛给他们,让他们通过与材料的互动及同伴间的交流获取新经验,这远比教师生硬的传授生动,这也正是我想要的。
(作者单位:北京市延庆区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