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梅
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其他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重视主体性作用,交给学生主动权
学生是有差异的。如果经常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體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这样的作业设计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作业,就能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对于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自主性的作业还可以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完成。如和爸爸妈妈一起办一张环保小报,一起分角色朗读一篇课文;和同学一起完成小制作,小实验等。甚至放手请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自己选择作业,自主定量,把做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布置实践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兴趣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但是,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因此,这种单一的书写作业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单调的书写工作也是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按时或不完成作业的原因之一。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我曾尝试过下列语文实践性作业,学生兴趣盎然,乐做喜学。
1.续写
在学完课文以后,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顺着作者的思路把课文再写下去。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和内心体验,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
2.做资料卡
在学课文之前,让学生搜集课文相关资料做成资料卡。搜集相关资料的渠道是很多的,如可以到图书馆、上网、问周围的人等。从中学生可以获得多方面的锻炼。学期结束,学生可以把卡片装订存放,我告诉学生这就是他们的一笔财富。
3.观察体验
学课文之前或学完课文后,为了让学生明确某些自然现象的存在,布置学生亲自观察,切身体验,然后写成观察日记。如学完《翠鸟》一课后,为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翠鸟的可爱,我给学生布置观察我们身边的春天,学生兴趣特别浓,通过观察学生不仅享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在观察日记中有些同学春天景色描写特别美,还写到了春天的其他一些可爱的动植物,从中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那种无限热爱的感情。
4.画图想象
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和魅力,通过画图想象学生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教学古诗《鸟鸣涧》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画。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我面对一幅幅精心描绘的图画,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学生从中也切实感受到了“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美好深远的意境。
5.排演课本剧
对于一些思想教育性很强,故事生动的文章,可以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编成课本剧。这项作业很花工夫,但学生对排演课本剧作业非常喜欢,例如学习独幕剧《“三颗纽扣的”房子》后,学生就试着把这个剧本演一演,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兴趣浓厚。
6.办小报
办小报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很好的办法,也是学生才艺展示的一个大舞台。如学习了《黄山奇松》一文后,我要求学生收集有关黄山各种风景名胜的图片、文章、诗歌,举办一次“黄山知识知多少”的小报展览。既延伸了课堂训练目标,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又扩大了视野。
学生实践性作业形式很多,这要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巩固完善与创新,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和满足的心理体验。
三、联系学生生活,体现作业的开放性
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
例如,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通过走访、查阅有关资料,对所熟悉的周围环境,人物等进行调查活动,了解生活的变迁,时代前进的步伐,学习身边的榜样;还可以要求学生每天看新闻、说新闻;到大街小巷去收集广告语、警示语进行交流……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