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发展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设

2019-09-10 07:22张世芳
天津教育·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知识点教材数学

张世芳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始阶段,也是重要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出发,切实调整教学模式,建设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促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构建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当前深化数学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事物认识规律和学习经验,不断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乐于探究数学原理、勤于动手解决数学问题,为学生今后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夯实基础。

一、改变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以学生为主体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长期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客体地位,课堂像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例如在教学“图形”时,教师可采用谈话导入法,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图形讲解这堂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教师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设计,让学生观察教室的物体形状,教师进行提问,讲解物体的图形和图形的面积、周长计算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将多媒体教学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设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教学手段。教师应将多媒体的优点和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调动课堂气氛,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空间图形”的单元复习上,因为空间图形具有概括性,教师通过黑板的画图描述难以将课本的内容表述完整,学生受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影响,无法依据教师的讲解充分掌握知识,因此,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受到阻碍,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展现空间图形的形状,分析图形中的知识点,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体会到数学的奥妙之处,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三)称赞与趣味教学法相结合

在小学阶段,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称赞,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心理,将趣味教学法和称赞相结合进行教学。比如,在学习“时、分、秒”的内容时,教师可先夸奖班里的学生都是自主学习、爱动脑的好孩子,再布置学生预习这一课文,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数感的运用。课前,教师准备好手表、时钟等教学工具,充分备课;课中,教师随机抽问学生预习过程中发现的数学原理和知识点,并肯定学生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进而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将时钟传递到学生手里观察,让学生直接观察时针、分针、秒针的特点,明白日常生活对数学知识的广泛运用,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教师利用小组赛的方式提问学生“时针转一圈,分针转多少、秒针转多少”等问题,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不仅了解了时钟里时、分、秒的特点,还巩固了乘法和除法的应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描画时钟的比赛,通过将常识和时钟的特点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运用能力。称赞与趣味教学法相结合,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运用能力,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构建打下基础。

二、多方式运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

教材既是学生学习的根基,也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依据。在教材中的知识点,肯定有难点和易点之分、重点和非重点之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重点和难点,要全面掌握教材的知识点,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本班学生的重点和难点,采取从容易到复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理解好每个知识点,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的两位数加减法时,教师可先从“9+10”“18-10”等的加减法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复习认识到两位数加减法的特点,再讲解“12+15”“30-25”等知识,让学生接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掌握好数学的基本知识。

(二)增强教材的联系

数学是知识点联系紧密的一门学科,每一个知识点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假如教師只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地讲解,名义上是完成了学期的教学任务,实际上教师在讲到后面的知识点时,学生会把前面学习的知识点忘掉,导致学生学完一整本教材后不能连接起来利用知识点,期末复习时难度较大。因而,教师在上课时应该把教材的前后知识点相结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前后能融合运用知识。

比如,在二年级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中,教师可出示加减法的口算题目,点名让学生进行回答,让学生增强对知识的熟悉感。教师再讲解加减混合运用,让学生在教师的讲述中理解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课本的练习题,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找出了不同点和相同点,巩固了前面的知识点,学会了自主理解学习的内容,提高了教学的进度。

三、适时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主动探究以学生作为主体,主张学生通过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进而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但是主张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是让学生一个人进行学习,不需要教师的教育,而是更加注重教师引导的过程,教师要在课堂中把握住时机,在教材的难点、学生的易错点等地方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特征”的教学中,进行师生比赛,让学生随意说出一些分数,如“1/2、6/5”等,然后师生一起判断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看谁判断得既准确又快速,当场用计算机进行验证。然后,教师提出“为什么有些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等问题,组织讨论交流,教师走到学生的讨论中,将学生争论比较激烈的问题记录下来。结束讨论后,教师把记录下来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请代表回答问题,如果遇上代表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在旁边进行适当的引导,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知识,掌握好数学知识,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

四、强化教师课后反思,促进高效课堂建设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和实践生成性资源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开展合作、讨论、探究、交流,这个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一些超出教师设计的教学计划之外的新问题、新现象和新方法,针对这些生成性资源,教师要积极结合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采用一些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引导学生有效地生成学习,进而促进学生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

在生成性资源教学策略的运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挖掘本身已获取和习得的教学资源。当学生在解决同一数学问题,出现的结果与教师预设差距较大或者偏离教学目标时,教师不要予以简单的否定,而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在学生已有数学经验和探索的新知之间构建内在联系,实现有效和恰如其分的引导,把握和利用好动态生成的新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数学能力的目的。

五、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设中,教师要反思和实践运用,主动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有效教学策略,将数学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基础上,从学生的个性和思维着手,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情境,探索基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经验,促进学生积极开展数学思维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在判断中思维,积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自主发展和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知识点教材数学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教材精读
知识点自测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