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大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途径

2019-09-10 07:22张虎王苗苗
科海故事博览·上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大学生

张虎 王苗苗

摘 要 学术能力是培養学术人才的必备能力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出现和科研工作者人数也与日俱增,学术氛围越来越浓厚并且对继续深造的学生学术能力的要求也越来也高。而在大学期间是培养一个人学术能力与道德的基础阶段,更需要给大学生营造一种科研的氛围,使他们正确理解科研的意义和基本知识,为我国的科研工作人员的培养奠定基础。本文主要从对在校学生学术培养途径作以简单介绍,为想要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提供学术能力培养途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 学术培养 学术能力 学术道德

学术及研究能力一直被认为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大学所学知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具体体现。目前有研究表明,当今的大学生学术能力不足,甚至对学术理解不甚了解,例如在一项调查问卷中发现沈阳某高校近500份的问卷调查中,仅有16.1%的学生清楚学术道德的含义,其中54.2%表示模糊,27.8%的人表示不清楚,这种现象要引起国家和学校高度的重视[1]。随着“中国智造”时代和“科技强国”等一系列政策的陆续颁发,创新性人才在当今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创新性人才主要是指有一定学术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知识分子,而具有良好的学术综合素质是创新型人才的必备条件[2]。在国内高水平综合性院校的三级培养体系中,本科教育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础,是整个体系得以高效运转、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3]。学术能力培养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多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以及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如果是自己所学专业或者比较感兴趣的方向可以进行深度的阅读和挖掘,从而进行整理和把握科技前沿脉搏。而从目前的大学生、研究生和博士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下降甚至出现论文抄袭、剽窃等行为的频繁出现,更能体现出学术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所以在本科期间培养学生的科研概念和精神,学术道德及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所存在的培养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越发丰富,但当代大学生的主要学习途径主要在学校,比如老师的培养、学术讲座、图书馆、社团、互联网、学术沙龙以及相关的基金等途径。一下将对这几种学术培养途径作以简单介绍和建议。

一、老师培养

随着科教兴国以来,我国教师的师资力量和数量逐年提升。其中多数大学中的教师不乏著名教授和学者。进而证明教师有足够的科研素养和水平来辅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相关素质的培养。本科期间学生关于学术知识的获得大部分来源于课堂。而目前大学中缺少学术方面的课程,部分相关课程主要是以教学课程来完成且大部分是以选修课的形式来进行,这不免会让学生懈怠和抵触,从而导致不积极的对待,获得学分也成为学生学习这门课的主要目的。而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大学教师在课堂之外都在进行一定的科研活动,如课题研究和项目等。在学术培养中最好的途径是让其参与其中,所以在合适的情况下让学生参与部分科研活动,激发其对学术科研的兴趣。其中国内外也有相关的实例,比如国外以德国为代表的“学徒式”培养模式,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指导和培养学生对学术的兴趣爱好[4]。不仅如此,在国内内蒙古农业大学的本科分子生物学专业就实行导师制度,在西安交通大学中基础医学专业本科也实行了“双导师”制度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5]。不仅如此,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可以适量添加对学科前沿和科研动态的讲解,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让学生参与其中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性,不可盗用、剽窃等不道德的学术行为,潜移默化的将这种思想灌输其中。其中在课下也可以随时进行相关咨询,老师也要耐心解释,学校也要有相关的鼓励政策支持。不仅如此,老师同时也要为人师表做好榜样,否则会导致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和学术规范带来不良影响,也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成长 [6]。

二、学术讲座培养

在大学期间,学校会邀请不同专业和行业的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讲座活动。其中大学中的学术讲座都是一些著名学者或者行业里的专家通过讲座的形式教授学生学术及其相关的内容的活动。讲述自己科研成果的研究过程和成果以及对前沿的科技的分析和展望,这种形式的讲座可以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的实时动态以及激发学生对学术科研活动的好奇和向往。但授课式的学术讲座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听讲学生积极性不够,点名制的讲座硬性要求在大学中也是经常出现。所以在讲座的宣传工作要做到位,时间不应与学生课程冲突而且内容不应太专业化,环节设计上要设计恰当。现场的提问环节是很好的打破这种模式的很好方式的方法也是与学术大咖思想交流的机会。但是如今的学术活动还主要是单方面的灌输式的讲授,缺少积极的互动环节。可以在学术讲座环节中多添加互动环节,提倡平等自由交流,也可添加虚拟环节的互动,在显示屏上与交流软件相连接,或者也可以通过第三方参与互动,避免了学生由于知识受限而出现的尴尬,甚至可进行讲座视频的录制。在每次的学术讲座中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对往期的讲座内容做一简要概述、讲座视频的回放和学校组织网上问答环节,如真的不能解释可以通过网络向授课专家请教等,既达到了讲座的意义,也更好的解决了学生有故不能参与讲座和想问而不敢问的顾虑等。

三、图书馆或相关书籍培养

现如今大学中图书馆的功能也与日俱增,电子图书馆也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足不出户就可以阅读图书馆内的书籍,极大方便了学生和老师们资料和文献的参考。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学科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7]。图书馆也是每个大学必不可少的标准配套设施,主要负责学校的信息文化建设和学术研究服务同时也是图书馆重要的部分,在图书馆内适量的关于学术相关的书籍、期刊的及时更新是对学生学术能力培养的有效保障,定期举办学术的报告也是一个很好学习学术相关知识的途径。伴随着现在的电子图书馆的开放,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客户端登录学校图书馆进行借阅,极大方便了师生的图书文献阅读。当学生所需文献或相关书籍没能得到时可及时向图书管理人员反应或由管理人员帮助学生进行查找。不仅如此,现在各大学间图书资源的共享已经成型,部分高校已经成立数字学术研究平台[8]。各个高校之间可以相互申请借阅,从而打破了纸质书籍的局限性,是文献和资料收集和学术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学术社团培养

在大學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大学社团也是多种多样更是培养在校大学生兴趣爱好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在一些大学中,培养学术能力逐渐引起在校老师同学的关注,而大学中的学术社团是发挥培养当代大学生学术道德与能力的重要组织,但如今普通高校和专科院校对学术社团的组建缺乏,其主要原因是所面临的学生积极性不高、专业教师配给不足和科研活动经费配给不足等问题是限制学校社团发展的重要因素[9]。而目前的社团的建设大多主要是由学生来组建,依靠学校支持、老师辅导和在校学生的积极参与从而形成的以兴趣爱好为特性的组织。其中在大学生群体中鼓励学术社团的建设、积极组建学术社团活动、配备专业老师辅导以及加强社团内部建设、倡导学生之间的学术共享、组建学术科研竞赛和校内各个社团与不同专业进行学术小讲堂科普学术知识,也可以学校的名义进行大学之间学术社团交流活动,在增进友谊的同时共享学术知识。其中更要鼓励在校学生将学术中的科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以达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等。不仅如此,也可在课下设计的一些开放性的实验进而拓展学生的科研思路以达到创造出一个充满学术科研氛围的校园等等[10]。学术社团的建设和相关知识的培养可以更好地来弥补学术相关课程的不足,开辟了以学生自己为中心的第二课堂,去除了传统授课模式,更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平等自由,畅所欲言的环境中更能激起思想碰撞,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环境。

五、互联网培养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信息极度便捷。与此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途径,而且相关的学术问题也可以在网上寻求帮助,比如在网络学术论坛、微博、贴吧等一些公共论坛中也可以查询到学术相关资料以及网上的视频教学课程。而在文献的查找和论文的撰写的过程中参考各大论文数据平台来收集自己需要学习的资料,比如我们常用的中国万方、知网以及维普等。也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网上学术交流、分享学术经验和相关学术问题的请教等。在未来,学术信息交流可能整合成一个数字化公共交流平台,不受时空限制的学术交流主题[11]。而且通过互联网的途径我们能更好地联系老师和同学甚至论文中的作者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此外,如果基础薄弱的同学可以先进行相关学术的科普知识书籍和视频进而了解和掌握。在学校计算机课程应适当安排文献检索,文献查重等基本的资料收集和处理的相关技术课程。而在使用互联网的同时也需要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建设,严厉打击互联网学术造假以及加强学术论坛等网站的监督,建设绿色网上学术氛围等。为新一代学术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更好的网络学术学习机会和氛围。

六、学术沙龙培养

随着学术氛围的日益浓厚,小范围的学术研讨形式也逐渐盛行了起来。比如学术沙龙就是一种小范围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其主要是以小团队的形式来开展的。“沙龙”本是客厅,就是很多人聚集在一起玩的地方。学术沙龙主要是给那些不喜欢或者不愿意参加大型社交活动又不愿脱离社会的人群准备的。这种交流形式和氛围相对于课堂和讲座比较轻松自在,在一个特定的主题下进行展开讨论。其主要特点是:定期举行、时间多为晚上、人数不多和自愿结合等。如果在学校或者由机构提倡举办,其中有相关的老师和学生参与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锻炼其思维的敏捷性。会议主要形式主要是通过参与者的积极探讨和发言,来讨论和研究相关问题。而目前这种形式的活动在大学中开展的相对较少,其主要原因:一是因为学生相对较多,没办法照顾周全;二是学生准备不充分,老师单方面的讲授,缺少了讨论的环节,丧失了沙龙的根本意义。所以在学术沙龙开始之前一定要提前做好讨论主题的通知,在讨论过程中轮番发言提问和解答,大家相互评价等。此外,这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可以在社团里进行开展或者在导师制的本科生活中也可以举行类似的学术活动。

七、学术基金培养

除了以上学术能力培养途径以外,学术基金也是其中一种,但目前开展的院校相对较少。学术基金主要是学校为了鼓励学生学术研究的一种支持政策,提供学术科研活动的相关经费,解决了学生科研活动的经费问题,提高学生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在学生积极科学的申报相关项目后,学校在经费等方面一般都采用专业人员给与一定的评定和拨款,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铺张浪费。而这方面有些院校做出了实际行动并取得了一定的回报,例如嘉应学院的“学术基金”活动和华南师范大学的“安道永华法学实践科研基金”活动都获得了显著的成就,这种基金的设立为学生提供了科研经费,在学术基金会里可以给与优秀成果以物质和荣誉奖励[12,13]。让同学们体会学术从开始到成功和获得认可的过程。

八、总结

以上为本科阶段学生的主要学术道德培养途,本科期间有必要进行学术能力的培养,其不仅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学术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等,同时也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对待事物的严谨程度等。在学术能力培养的活动中要始终贯穿学术思想道德教育,学术能力引导式教育,同时也应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查力度,守住科研红线。学术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为部分深造同学的一种提前的科研预热和对本科期间科研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预筛选,让他们知道和了解研究性人才所从事的工作,为科研人员准备好“预备役”,也为科研创新事业和教育强国策略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王雯姝.当前大学生学术道德缺失现象分析及引导[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3):70- 76.

[2]鹿琪.论大学生学术素养培养[J].黑龙江教育,2013(7):55- 56.

[3]谢一峰.研究型大学学年论文制与本科生导师制的互动[J].大学教育科学,2018(5):55- 60.

[4]金蕾.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研究[D].苏州大学,2016.

[5]LUO Xia o. Eva lua tion of the effect of tutor- s upervis or s ys tem in tra ining s tudents ma joring in ba s ic medicine[J]. Ba s ic Medica l Educa tion, 2018(2):326- 330.

[6]Shen Xiao teng. The Caus es of Academic Dis hones ty of Teathe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 ities and the Negative Effect on College Students Growth[J]. Value Engineering, 2012(34):5- 6.

[7]陆宁.地方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5):37- 39.

[8]盛兴军,等.数字环境下大学图书馆的空间变革与服务转型——以美国布朗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7,37(5):133- 143.

[9]尹婉馨.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J].出国与就业,2011(22):104.

[10]周伟庆.高职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J].职业, 2014(26):72- 73.

[11]肖宏.“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作用及发展前景[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0):1046- 1053

[12]曾玲玉.开展学生学术基金活动,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2(1):55- 56.

[13]张育.深化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提升学生学术科技创新能力——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深化学术科技活动的有益探索[J].科技信息,2008,10:134- 135.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