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长辈们在户外疯狂的青少年时代,如今许多“00后”学生每逢假期更爱“宅”在家里,亲近自然成了稀罕事。“宅孩儿”已是当下一种典型的现象,甚至有人称“宅孩子比熊孩子更可怕”。由于缺少与大自然亲近的機会,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这成为不少家长的心病。
“宅孩子”有“真宅”“假宅”之分,“症状”有轻度和重度之别。“真宅”是孩子天生性格所致;“假宅”是虽然人宅在家里,但是心却随着互联网早已放飞到了外面。“病根”主因是繁重的课外补习班和电子产品的普及,属于后天养成,应引起“重成绩而轻社交”的家长们的反思。
清明节假期的第二天一大早,王女士夫妇二人就招呼着15岁的儿子小文跟家人开车去蓟州爬山。谁知道小文却说爬山很无聊,他宁愿自己一个人待在家里。劝说无效,搞得王女士和丈夫也没了兴致。
小文今年上初二,平日住在寄宿学校,只有周末才能回家。他说,周六下午要上英语班,周日上午上奥数班,还要写作业,属于他休闲的时间只有“周六上午”,这是他唯一可以玩电脑的时间。虽然爸妈总批评他“往电脑前一坐就不想动了”,可是他实在没什么可玩的,“有时间却找不到玩伴,有玩伴也不知道玩什么”。
“这样发展下去会越来越严重!”王女士之所以在意此事,是因为最近听说同事张女士的儿子由于自闭症越来越严重,不仅拒绝上补习班,还出现抑郁症状,这让她对小文也心焦不安起来。
孩子太“宅”对身心健康究竟有何危害?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一位儿科医生肯定地说,运动量少的“宅孩儿”很容易出现肥胖症状,沉溺网络游戏容易诱发近视、社交障碍等问题。
(摘自《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