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修身理性,反其天真

2019-09-10 07:22
科研成果与传播 2019年2期
关键词:古琴乐器

推荐单位:北京乐器学会

成果来源:古琴制作家田双琨先生

转化作者:丰子一

琴,这一器物深得古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古琴形制经历了哪些演变?一张古琴又是如何制作的呢?

琴,也称为玉琴、瑶琴、七弦琴,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琴者,禁也。可修身理性,反其天真。”琴这一器物深得古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古琴形制经历了哪些演变?一张古琴又是如何制作的呢?

琴为何物?

琴在世界乐器分类体系中属于齐特尔(zither)类,有弦、槽及共鸣箱。目前已知最早的古琴文物是湖北郭家庙曾国墓地出土的春秋早期古琴,距今已有2700年左右的历史。2003年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使更多的人认识、爱上古琴文化。琴作为我国最古老的的乐器之一,在文化内涵、形制、音律、音色、记谱法、演奏技巧、制作工艺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古人将“阴阳、五行、律吕、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及世界观融入古琴艺术之中。古人用琴表达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友谊,传递《凤求凰》的倾慕,临刑前奏一曲《广陵散》的不屈傲骨。

琴的起源与演变

古琴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有神农造琴说、伏羲造琴说、女娲制琴说等,虽然如今已无法考证古琴的创制者与具体年代,但我们仍可以从文献记载中感受到古琴悠久的历史。

古琴的形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发生了悄然改变,在目前已出土的文物中,琴体保存较为完好的古琴有湖北西周晚期-春秋早期半箱琴,曾侯乙墓的战国早期十弦琴,湖北荆门战国中期七弦琴,战国晚期长沙楚墓出土的九弦琴等。早期琴的形制为半箱,共鸣腔相对较小,逐步发展为全箱琴。[1]从现存的传世唐代名琴可以看到,唐代琴的形制已经稳定,有七弦、十三徽,体长三尺六分五寸。

田双琨先生谈斫琴

田双琨先生字双魁,号虞田琴斋,1933年出生于河北深县,1951年到琉璃厂马良正乐器店当学徒,后进入北京民族乐器厂制作古琴等乐器,1958年,田双琨先生被抽调到中国民族音乐研究所,师从中国著名古琴演奏、制作大师管平湖先生,是管平湖先生唯一的斫琴弟子。田先生所制古琴得到管平湖、查阜西等眾多古琴演奏名家的好评。

一张古琴从无到有需要经历选材、掏膛、合琴、髹涂灰胎、髹漆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的每一个细节都极为讲究,一道工序完成后还要在特定温度、湿度的环境中进行放置,待琴体状态稳定后才能进行下一步骤。古琴制作难就难在每道工序都做到古人的标准,以求达到“四善”:轻、松、脆、滑。

《诗经》记载:“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是说载重榛树、栗树、椅桐、漆树,是用于制琴的好材料。此外,用老杉木制琴也有很好的音色。木材有阴阳之分,阳面木材密度相对较小,用于制作面板更利于琴体振动传声,阴面木材的密度大,用于制作背板可以使声音得到很好的反射,从而增强琴体的共鸣。古琴琴材的选择讲究平整无疤结,木料在自然条件下存放的时间越久越好,老材“木液已尽”是说木料的树脂道中的树脂随着年代变久而挥发,使木材状态更加稳定,不易开裂或变形,这样的琴材所制的古琴音色更通透。

古琴面板与背板制好合琴之后还要在琴体木胎表面按顺序依次髹涂粗灰、中灰、细灰的漆灰混合物,这样的材质可使琴体更加坚固。每髹涂完一层灰胎,都要在恒温、恒湿的荫房里放置两周,使大漆中的氧化酶达到最活跃的状态,从而加速大漆的干燥。待琴体表面的灰胎完全干燥后,还需进行进一步的打磨、髹涂、荫干、再次打磨。经过这样反反复复的打磨之后才会制成一张古琴。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整个制琴过程至少也要三个月的时间,多则长达几年。可以说一张优良的古琴凝结了斫琴人的审美、智慧、辛劳与汗水。

田双琨先生六十年如一日,致力于古琴的制作、改良、修复、创新工作,正是凭借着先生视古琴为珍宝的执著与热爱。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古琴,传承古琴文化。

参考文献

[1]王子初.马王堆七弦琴和早期琴史问题[J].上海文博论丛,2015(4):41-43

猜你喜欢
古琴乐器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乐器
寻访千年古琴
传承和保护古琴艺术
乐器也疯狂
古琴艺术的发展
广陵古琴沪上琴箫合奏
自制小乐器
九重环佩艳琳琅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