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彦辉
【范式阐释】
诗是流动的风景,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绝美的图画。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朱光潜教授也说:“要培养一个人真正的文学况味,就要从诗歌入手。”在诗歌教学中,笔者习惯于引领学生们遵循爱诗、学诗、写诗这一过程。
一、爱诗,兴趣生活在诗意里
就像爱之于人类,总是要有一个温暖的空间。在教学中,笔者不仅把诗歌定位在语文课堂上,更在平时给孩子们一个诗意的环境,让诗像日常的行为习惯一样贯穿在学校和生活中,学生有了诗意的人文环境。具体做法是:
1. 创设情境,诗意在寻常
选取经典篇目,每天一首。课间时,有专人负责播放音频,让学生在诵读的美音陪伴中度过。就像婴幼儿时期的教育启蒙一样,孩子们在玩中听来的,最容易形成他们深刻的记忆。
2. 展示表演,诗意每一天
每天课前五分钟,给孩子们提供展示的舞台。展示的内容可以是美读美诵,可以是讲本周诗人的故事,可以赏析本周某一首诗。形式丰富多样,可以是独自展示,也可以小组集体展示。
3. 寓教于乐,诗意更亲民
每双周,按照主题进行诗词名句默写挑战,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孩子们将爱与挑战融合、兴趣与游戏融合。
二、学诗,心灵徜徉在诗意里
诗歌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诗歌教学中,笔者一直关注诗歌的本真、本性,和学生一道去追寻诗人的本心、本意。做法是:
1. 读诗人,走近诗心
调动所有的资源,多角度、全面地了解一个诗人。让每一位诗人都不仅仅是教材中的一个名字,而是立体多面地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走近他,了解他的音容笑貌、他的言行举止、他的性情爱憎,进而更好地读其诗、研其心。
2. 读年代,走近诗情
境由心造,言为心声。牵着孩子们的手,走进每一个诗人的生活年代,走近诗情,还孩子们一个诗歌本真率性的天空。
3. 读诗句,发现诗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诵读的过程中,重点关注诗句中以下几类词句:表达主题的、运用典故的、对仗工整的诗句,贴切传神、表现力强的词。这样,才能更好地抓住理解诗歌诗情的把手。
三、写诗,灵魂安放在诗意里
我手写我心,我诗诵我情。教学中,笔者和学生都喜欢用诗句来表达本我,发现生活,宣泄情感。做法是:
1. 模仿句式,套仿改编
对于初学写诗的学生来说,他们找不到灵感或者组织不好语言,那么就可以用现成的诗句,他们只稍作改动个别词语,或者在原诗句下进行仿写。
2. 沿用主题,以诗解诗
遵循诗歌的原主题,对诗歌进行改版,写成散文、现代诗、歌谣、词等。
3. 模仿创作,以假乱真
当熟悉了一个诗人的一些经历和作品后,将自己置身于诗人的年代和情感、生活经历中,以诗人的眼观生活,以诗人的心去思考世界,以诗人的写作风格写诗。
诗意,从来不是呆板地存在于教材中的干巴巴的面目可憎的文字,也不是僵化成试卷上的一道道直白晦涩的问答题。教学中,希望我们都能不肢解、不武断、不浮躁、不功利,着力将诗意根植于孩子们的内心,静静等待它生根、发芽、长成一树香花,让人生从此永远芳华。
【设计呈现】
诗意纷呈叹红瘦
——《醉花阴》诗歌课教学
李清照作为两宋词坛上的一颗明珠,照耀着宋词的长空。她不仅是女性词人的代表,更是将婉约之女子心事、离情别绪抒发得让人如痴如醉欲罢不能。同时,她诗歌中的豪爽之气概、壮志之豪情也不逊于须眉。在七年级教材中有她前期的作品《如梦令》,像歌谣一般,写了年轻女子醉酒后的娇憨模样,而九年级的《醉花阴》却又变为愁情满纸。在教学之前,笔者做了如下设计:
(一)创设情境,营造诗意
由学生选定了李清照的一些经典词作,比如《醉花阴》《声声慢》《渔家傲》《一剪梅》《点绛唇》《夏日绝句》等制作成PPT,在晨读和课间时在班级多媒体循环播放音频诵读。在语文课前大声齐读。
(二)查找资料,还原诗意
提前几天就鼓励各小组成员以组为单位,多角度、多方面地还原诗人形象;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活和经历,以及一颗随著世事变化起伏的心是怎样影响自己的写作风格的。最具特色的是其中一组搜集的资料:李清照的原生家庭、学习经历、爱情、创作特色、传说故事、画像图片、经典诗句、自然情况。这个小组的八位成员,有的用PPT,有的用音频,有的用自我精彩讲解,他们用这样清晰明确的分工,将李清照的前期后期,一生的经历和创作特色都真实地再现在同学们面前,仿佛是一部李清照的传记讲解。不仅仅是为学习《醉花阴》,也给学习其他诗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品味词句,感知诗意
诵读后,品析传神之语。有人品“薄雾浓云”来谈景物渲染愁情;有人品出“愁”是诗眼;有人说“永”意味含蓄隽永;有人说“消”言简意赅,写出了香炉的氤氲、诗人的寂寥;有人说“又”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无奈无助;有人说“凉出透”似乎是风凉心也凉;还有人说“香盈袖”多么形象地写出诗人的高雅、孤单,“盈”是“满”之意,却写出了内心快乐的缺失……因为了解了李清照的生平,所以再读这样的词作,孩子们很轻易地可以找到蕴含情感的词语句子,可以从凝练的一个字中,读出内涵颇丰的意蕴。
(四)改版写作,释放诗意
一首诗词,一段历史,一个人生。当我们把一个诗人这样了解了、知悉了之后,我们就可以换一种形式来表达对他的仰慕——改写和创作。
写作要求:
1. 可以把《醉花阴》改写成现代诗歌、古体诗或者散文。
2. 可以写关于李清照的诗词或者散文。(叙事和抒情皆可)
学生作品:
重阳节的清愁
蒲田阳
说是寂寞的秋的浓云,
说是寡淡的雾的霜晨,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能说出你的名字。
它是香炉里的香气氤氲,
丝丝萦绕,
萦绕我夜里辗转的心;
它是西风下的清菊,
含苞待放,
迎风傲立,
那是在遥望你的归期。
把酒东篱,
拈花独立。
月华如水,
静默中,
细数锦瑟流年,
等你归来的消息……
钗头凤·重阳忆
崔孟来
菊花灼,池边鹤,
桥旁垂柳绿映河。
清风扬,湖微漾。
一缕暖阳,望你安详。
想、想、想。
月如盘,西风寒,
满城秋色独蹒跚。
燕归去,望亭台。
桥边红袖,细雨阑珊。
难、难、难!
四、交流评价,诗意共享
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有这样几个需要注意的环节:
1. 聽者需要找到根据原诗或者诗人的经历改写的诗句,品味运用哪些传神的词语或者手法来表达主题和情感。
2. 有哪些不妥之处,需要修改或能提出建议。
用一颗诗意的心去读诗,是我们所有语文人的根本,让学生在我们的带领下,也带着诗心诗意去有所悟,则是我们一生的责任和使命。爱在左,情在右,走在诗意教学之路上,唯愿我们始终如一,一路播撒诗意的种子,牵着学生们的小手,穿枝拂叶,让这诗歌的学习和写作之路香花弥漫,丰盈我们的生活。因为有诗,生命因此而厚重,灵魂因此而宁静!
【总结反思】
每一期的诗歌写作课对于笔者来说,都像是视觉上、听觉上的一场盛宴,心灵上、灵魂深处的一次洗礼。从精选诗歌篇目到播放,和孩子们一起沐浴着诗歌圣洁的光辉。看着他们在笔者的引领下,学会如何读诗,如何研习一位诗人,如何品味语言和运用文字去表达情感。我们就像一个导演,导引他们上演着诗意的成长!总结这个过程,需要注意:
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教师不宜参与过多
从筛选篇目到自主展示、合作赏析,再到自我创作、评价分享。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即可,点到即止,不可包办代替。
2. 教师要不断学习,高于学生,起到统筹作用
所选的诗人和作品,教师要提前掌握多于学生的信息。能在学生讲解不全面,或者是讲解不到的角度给予补充。
3. 培养学生把积累当作习惯
每一次的诗歌写作课过程,都把所有的资料收集到积累本里,形成自己丰富而独特的积累笔记。
4. 教师起到示范作用
每次的赏析和创作,笔者都和学生共同写作,用自身的文笔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5. 作品成集,给予学生肯定
每次全班的作品制作成诗集,学生每人一本,作为班级的成果,形成自我成长的记录。
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能牵着孩子们的手,为他们的眼中点亮诗意之火,给他们的心灵根植进诗意的种子,是为人师者一件幸福之事。唯愿,能一直这样诗意着、快乐着、幸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