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华 江梓豪
[内容提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怎么发展、为谁发展的三大问题;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所提出的治国理政方针,是中国共产党依照现实发展情况所提出的发展新方向;理念之间逻辑关联、相互承接,理论背后有深刻的伦理价值;五大发展理念的最高价值在于实现美好生活,其伦理价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应然性规导。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美好生活;治国理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作者简介]李建华,哲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江梓豪,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伟大成就,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形成了特殊的中国经验。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从“发展就是硬道理”到“五大新发展理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上的重大變革,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伦理价值。可以说,当代中国的发展过程就是发展伦理的演绎过程,五大发展理念的社会伦理背景、理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理念背后的伦理价值,则是新时代研究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核心所在。
一、 五大发展理念的社会伦理背景
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执政理念的提出不是偶然,除了有其自身特殊的内涵与价值之外,更重要的是有其特殊的社会伦理背景。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关系着我国一场关于发展的深刻变革。学界关于五大发展理念的研究有两个层面,一种是从整体层面上对五大发展理念的形成进行了理论探索,认为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在深入分析对比了国内外的发展经验、分析研究了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完成的;另外一种是从具体的问题层面来进行发掘与解读,认为每一种发展理念都有特定的理论背景与现实依据。[1]这些解读体现出学界对于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视,不同角度、维度的理论探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讲话中指出:“理念是
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2]五大发展理念的社会伦理背景是应该如何创新、如何协调发展、如何绿色发展、如何应对开放带来的挑战、如何共享发展果实。创新的目标是建构未来,协调、绿色、开放的目标是更好地发展,共享的目标是更好地实现公平与正义。五大发展理念的根本伦理价值目标在于实现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
第一,改革开放驱动创新,创新发展构建未来。习近平指出:“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依赖于国家、经济、社会层面的稳定。国家层面的改革开放,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创新提供了助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创新提供了温和的土壤。改革是创新的发动机,只有不断坚持改革,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保持创新。我国当下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进程中,更需要依照客观发展规律,进一步提高生产力水平。生产力进步的根源就在于创新,特别是科学技术层面的创新。创新理念位于发展理念的第一位置,创新发展则是发展问题的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创新的理论体系,中国的发展道路是创新的发展道路。创新不是最终目的,创新具有三个方面的具体任务。一是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的生活;二是创造一个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三是协调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道路。
第二,协调发展促进均衡,均衡全局细水长流。协调的发展理念包括三对重要的关系。第一对是经济发展与分配正义。自由市场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但自由放任的经济发展往往会产生贫富差距、阶层固化、相对剥夺等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经济发展是发展之必然,但经济发展必须顾及公平、公正的问题。第二对是发展与环境。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前提,否则环境被破坏的后果将会难以计算。近年来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已经警告人类,如果不尽快保护环境,那么全人类都会遭受空前的自然灾害。停滞发展不符合时代主题,但任由发展破坏环境同样也是错误的做法。第三对是发展与代际。发展分为惠及当代的方式与惠及后人的方式,因此到底选择何种发展方式,或者说如何协调二者的比重,则是一个重要的伦理问题。不能让后人无法继续生存,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所以在处理发展的问题时,既需要考虑到当代人的利益,同样需要考虑后来人的利益。
第三,绿色模式长远发展,环保伦理以人为本。习近平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各级党政机关也都把环保列为重要的工作任务。绿色发展模式本质就是可持续发展。发展有多种方式与渠道,绿色发展就是一种能够协调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发展理念。绿色发展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环保伦理思想,发展如果不以人的生存为目标,那么就是异化的发展,异化的发展不仅不利于人类的生存,还是对于人类文明的亵渎。绿色发展模式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本质,反映了发展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利
益。绿色发展具有四种含义,一是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均衡,二是保证人幸福生活的物质环境,三是面对生态环境挑战具有一定抵御能力,四是保证政策的可持续性。绿色发展不仅针对自然环境,也同样关注人文环境,因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既需要物质世界也需要人文环境,绿色发展模式既要提供必需的物质资源,也同样需要发展出良性的人文环境。与此同时,绿色发展模式需要具有物质保障的能力,否则就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宗旨。具有物质保障能力有助于抵御未知风险,并能够提供纠正保障。发展理念最终需要通过政策落实,政策需要一定的延续性,否则可能出现问题,甚至出现与发展初衷相违背的现象。
第四,对外开放乃大势所趋,和平发展众望所归。对外开放乃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人心所向,但对外开放并不意味着武力扩张,中国自始至终坚持和平的发展道路。自古以来中国就无称霸的野心,开放与通商都是建立在和平共处、平等互惠的基础上。如今的“一带一路”倡议既借鉴了历史路径,同时也在积极履行和平发展的承诺。坚持开放发展的理念,既是历史责任的继承,也是国家发展之必然。它彰显了中国模式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开放体现出党对于外界的态度,也表现出对于国际秩序的尊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接受外部更加先进的事物,也向世界展示着自己的形象。当今世界所有国家与人民都共同生存在一个命运共同体当中,任何一方的兴衰都可能会影响到全人类的前途与命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乃是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同样也是和平发展的实施路径。
第五,共享发展促进正义,公平正义人人共建。共享是五大发展理念的落脚点,它指出了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让所有人共享发展的成果。共享发展的理念关系到全体公民的福祉。“一个社会,当它不仅被设计得旨在推进它的成员利益,而且也有效地受着一种公共的正义观调节时,它就是一个良序(wellordered)的社会。”[4]共享发展理念把人民放在突出位置,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民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构建社会公平正义,从扶贫脱贫入手;缩小收入差距,均衡城乡差距;保障城乡基础设施条件均衡;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正义的事业是人人参与共建的事业,共享的发展理念建立在公平与正义的基础上,它意味着没有人享有特权。公平的社会环境,才能孕育人人共建的发展氛围。“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所以必须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5]公平正义是共享发展的基础,只有建立在公平正义之上的共享模式,才能够惠及全体人民。人民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自然会投身于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人人共享、人人共建既为良性的发展模式,又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可见,国家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的动力,处理发展问题则需要运用协调的理念均衡各种要素,绿色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保持开放的姿态则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做法,共享发展的成果乃是发展的最终落脚点。
二、 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结构
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不均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旧考验着中国模式。五大发展理念回应的就是这些尖锐的问题,为党和人民攻坚克难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五大发展理念具有整体性,相互关联,互为因果。五大发展理念提出的逻辑链条是以创新为起点的,发展过程需要协调、绿色、开放,最终成果则需要共享。
第一,发展本质即为创新。创新摆在五大发展理念的第一位,凸显出创新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如果没有创新人类很可能还停留在石器时代。创新的直接影响乃是生产力水平的提升,生产力的进步改变了生产关系,技术把人从烦琐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人有了一定的闲暇时间进行艺术创造。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生产力的进步密切相关,而这一切都源自作为本源动力的创新。
除此之外,制度同样需要创新。从国家层面看创新,它能够驱动经济的发展,能够丰富人民的生活,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经济增长。从增进人民的福祉上看创新,创新带能够激发社会活力,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从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上看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它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灵活性、先进性的体现,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变色、充满活力。
第二,发展过程需要联动。创新驱动发展还需要注重协调、绿色、开放,创新是发展的“火车头”,协调、绿色、开放的发展理念则是发展的“铁轨道”,只有规则范围内的发展才是良性可控制、可持续的发展。协调发展的理念处理的是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其中包含了经济发展是否平稳、区域之间发展是否均衡、城乡之间发展是否协调等问题。经济发展有其固有规律,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都在高速发展,如今面临“提质稳增长”的发展阶段性任务。经济求“稳”本质上就是协调发展的理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而资本主义则是追求利润。当今中国经济总量已经名列世界第二,经济发展的目标已经不是单纯地追求总量,而是追求质量与增量并重的模式。协调的发展才是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只有坚持协调发展,人民才能够收获到美好生活。
第三,绿色发展理念就是协调理念的延伸。绿色意味着可持续、高效益、低污染,从长远来看绿色的发展模式就是协调、持续、循环的发展模式。绿色发展不仅是对于资源的节约,而且还要注重对环境的友好。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国民的生存环境,环保问题则成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于环保问题高度重视,在协调发展的同时,防止环境恶化,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还人民一片绿水青山。“两型社会”也是绿色发展理念的体现,绿色发展理念意味着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有效地避免了盲目追求短期利益而造成的损失。绿色发展为智慧的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
第四,开放发展彰显道路自信。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融入国际秩序,充分地与外部交流、互动,中国经济在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飞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也日渐提升。对外开放不仅使国外优质资源进入国门,还能把自身优秀产品、文化输出国外。开放发展形成内外联动,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形成互利共赢的格局。中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同时,也将会为世界经济、政治、秩序作出更大贡献,展现大国实力与大国担当。
第五,发展成果更需共享。共享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最终目标,它回答的是为了谁而发展的问题。共享发展理念的初衷是为了人民而共享,该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味。全球许多国家因为不重视发展为了谁的问题,虽然快速发展、经济提振,但是产生严重的两极分化、贫富对立、人的异化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利益并没有得到公正的分配,公共利益都被少数阶层垄断,人民的正当权益被无情剥削。共享发展成果的根本是让所有人都具有获得感与参与感,如此才能真正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才能够更好地为了目标而奋斗。
综上,五大发展理念的逻辑关系是:创新为发展的主要目标,创新为发展带来动力;发展的过程需要协调、绿色、开放的发展理念形成联动,发展联动保障过程质量;发展成果依靠共享理念,公平正義地分配成果。
三、 五大发展理念的伦理价值
发展伦理的根本在于如何实现美好生活。五大发展理念的伦理价值则在于如何创造出符合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实践成果。美好的生活需要发展去实现,实践五大发展理念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的历史责任感。
第一,创新发展应当以人为本。创新意味着从旧到新的变革。但新的事物并不一定是善的、好的,对于发展需要辩证对待。例如,资本主义制度相比较于封建制度要更加先进,但资本主义制度对于工人的压制比封建制度更加恶劣;工业革命解放了生产力,但机械生产却把产业工人物化成工具,不停歇地重复生产。因此,创新并不一定意味着价值意义上的好与善,甚至盲目的创新会产生坏与恶。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全部历史是为了使‘人’成为感性意识的对象和使‘人作为人’的需要成为需要而作准备的历史(发展的历史)。”[6]创新应该服从于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任何妨碍人的解放的创新(改变)都是不恰当、不道德的创新。
创新应该促使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把人物化。坚持以人为本,才是创新作为发展理念的伦理本质。从技术层面看发展,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以通过自身价值观念选择发展何种层面的技术,或者是否选择应用该技术。任何技术都不能损害人的利益,否则就可能产生异化,最终对人进行奴役。创新发展需要坚守以人为本的伦理底线,如此创新发展的实践成果才能有助于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
第二,协调发展应当相对均衡。发展伦理学的目的是要防止出现经济中心主义。协调经济发展是新形势下的当务之急。经济是发展的重要因素,让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体现了协调发展的理念。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协调发展、吸收先进发展经验的目标。经济发展存在客观规律,市场与政府、供给与需求、货币与信贷等要素都在不同层面影响着经济的走势。让经济形势稳扎稳打,不仅保障经济的增量,也保障经济的质量,高质量的增长巩固的是整个经济体的稳定性。在稳定的经济形势下,国家的实力才能有所保障,人民的利益才能充分满足。
稳定经济发展乃协调发展理念的重点所在,经济形势稳扎稳打方能盘活全局。协调经济发展能够保障不同区域之间协调发展,能够促进不同领域之间协同进步,能够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前行。但还需要协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否则可能会落入“唯物质”的功利思想中去,反而违背了协调发展的本意。经济发展需要协调,生态、精神文明的发展同样需要协调,协调意味着有序、均衡的发展。特别在当下经济发展已经取得卓越成果之时,生态与精神文明发展则更为重要一些。
第三,绿色发展应当细水长流。为了发展而破坏环境实质上是一种掩耳盗铃的行为。当代人不节制的发展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就算自身没有受到自然环境的惩罚,下一代或者下几代人都可能会为前人的行为买单。从历史角度来看,环境破坏造成的恶劣影响显而易见,比如,伦敦大雾是由于当时英国的工厂无节制生产而排放有害气体,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与自然环境破坏,前些年我国时常发生雾霾现象等,这些案例都从侧面反映出环保工作与绿色发展的重要性。
人类发展与环境密切相关,破坏环境的行为危及人类自身利益。发展需要建立在绿色理念之上。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环保的发展模式、节约的发展模式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可行路径,绿色发展模式的目标就是能够长期、健康、和谐地与大自然相处,并且保障人类可持续发展。
第四,开放发展应当平等互惠。开放发展的理念建立在制度伦理层面,制度化的安排才能够形成良性的对外开放格局。近代中国实行了对外封闭的国家外交政策,失去了与外部世界的沟通、交流路径,从而导致了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落后,也为列强的入侵埋下了隐患。对外开放的发展理念,并不是无条件的,而是必须建立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相互平等是主权国家之间交往的基本原则,不同主体之间如果不能达成平等,那么自然也就谈不上互惠,只有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贸易、沟通、交流才能形成共赢的互惠局面。单方面的压榨与剥削都是短视的不道德行为,如非正义的殖民主义一般,最终会受到被压榨者的奋起抗争。对外开放有利于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但要实现不同主体之间的双赢结果,平等乃是前提。保障国家主体之间平等交流,需要良性互动的国际秩序,也需要相关国家的平等参与。开放的发展理念背后的伦理基础是相互平等,只有平等的交往才能实现更优的结果。
第五,共享发展应当共建共享。共享发展属于一种政治行为,它意味着拥有公民权益的不同个体都应该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它是一种政治理念,需要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大前提,否则发展的成果则可能被权势者垄断。从道义上来说,独占发展成果属于一种欺骗行为,从经济上来说属于一种剥削行为,从哲学层面来说是非正义行为。因此,发展成果需要共享,唯有实现公平正义下的共享发展,才能够进一步促进人人共建的美好局面。人人共建意味着多数人能够为一个目标而奉献,甘愿奉献是一种美德,拥有美德的国度自然是一个有德性的国家。而一个有德性的国家则会是一个善的国家,也是一个能够最大限度实现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的国家。
总之,五大发展理念背后存在不同层面的伦理价值。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也是五大发展理念中位于首位的价值理念,它背后的伦理价值乃是以人为本。协调是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协调发展背后的伦理价值乃是稳扎稳打。绿色发展是长期发展的保障,它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绿色发展要绿水青山,要细水长流。开放发展是发展的必经之路,对外开放体现道路自信,但唯有平等基础上的开放才能互利共赢。正如美国学者奥尔森所说:“最好的理论是极具有实践性的理论。”[7]五大发展理念来自实践的积累,也能够在新形势下指导全党全国人民为建设美好生活的目标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朱宗友,张继龙.国内关于“五大发展理念”研究述评[J].社会主义研究,2016(3):151160.
[2]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J].求是,2016(1):310.
[3]习近平.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 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N].人民日报,20131002(1).
[4]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4.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879.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4.
[7]奥尔森.权力与繁荣[M].苏长和,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15.
(編辑:王贵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