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辉
我在基层调研校本培训工作时发现,不少学校的校训发生了变动:有的由一句话变成了两句话或者四个词,有的由四个词变成了一句话或者两句话。在与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交谈时发现,超过50%的师生说不全或者说不准本校的校训。
于是,我对全县126所中小学的校训进行了统汁,保持50年不变的一所都没有,保持10年以上不变的不到20%,绝大多数学校都是5~10年更改一次。由于变动太过频繁,有的教师根本不知道学校的校训是什么。
校训,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校训代表了学校一以贯之的道德价值及追求,不宜频繁变动。
首先,校训是学校办学传统的积淀,不宜经常变动。校训是学校传统最便捷、最直观的反映形式,代表着学校的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不仅是学校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而且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如果一所学校的校训持续了50年甚至100年,说明这所学校有悠久的历史和办学传统。学校可以不断丰富校训的内涵,在不同的时代赋予校训不同的意义,但是,校训的语言表现形式还是不宜经常变动。
其次,但凡名校的校训,是不轻易变动的。通过考察近现代中外名校,笔者发现,不管是中小学还是大学,校训是不轻易变动的。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白办学以来,从未变动,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清华人。
再次,校训经常变动,反映出学校缺乏办学的定力和持久的方向。校训是学校的座右铭。学校在提炼校训时,应该以学校的历史传统、办学特色、教育理念、教育目标等为基础,字斟句酌,仔细推敲,并尽可能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语源。校训一经形成,就不要轻易更改。頻繁地变动校训,不但达不到凝聚人心、激励向上的目的,相反,还暴露了学校办学思路不清、特色不明、校风不实、学风浮躁的问题,甚至会导致学校丢失传统,使学子丧失对母校的历史认同和道德传承。
当然,校训不频繁变动并不意味着校训一成不变。理念落后、表达歧义、方向错误的校训,必须及时修正。但是,校训不论怎么变,其所承载的文化传承、办学特色、理想追求不能变。总之,校训的提出和修改,必须慎之又慎。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2018年11月21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