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教育对动画艺术发展影响问题研究

2019-09-10 10:52:47齐佳钰王太海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21期
关键词:动画艺术影响

齐佳钰 王太海

摘要:艺术是人们表达思想的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发展某一时期生产生活的缩影,反映着人们与这一时期相对应的认识水平和社会意识形态。在对艺术作品评价的诸多要素之中,价值观无疑是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它会对受众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而,伦理教育对动画艺术的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关键词:伦理教育;动画艺术;影响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21-0088-02

0 引言

伴随着数字时代的不断升级,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凭借其生动的表现张力、多样的表现形式、广阔的适用场景,在现代社会中获得了颇为广泛的应用与认可。任何一种艺术都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形式与内容的渗透,都是以形象的视听元素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情感。一种艺术得到人们的认可,不仅仅得益于它自身表现形式上的生动形象,也更多地体现在内容,体现在它对我们生活、思想、情感、价值等诸多元素的承载力与传播力上。动画艺术之所以能在现代社会中广泛传播,正是得益于动画这一表现媒介,可以更为生动、细致地传达人伦思想、唤起人们内心普遍的价值认同。

1 伦理教育对动画艺术的塑造

1.1 伦理教育和动画艺术之间的关系

任何一部艺术作品都或多或少地反映内容价值。如果说动画艺术在呈现效果上是对人类观看世界的方式的一种模仿,那么动画艺术的内容层面体现的就是对人类心灵与思维的写照。而人类社会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一部伦理教育不断完善与丰富的形成史,伦理教化贯穿古今,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只要有文明存在过的地方,就有伦理存在过的痕迹。动画艺术要讲述故事,注定就要涉及伦理教育,可以说,伦理教育是一部完整的动画艺术作品不可缺少的精神内核。再从伦理教育的角度出发,伦理属于道德,从属意识形态范畴。一种思想形态总是要通过一种合适的载体才能更好地进行传播扩散,才能使其生命力得到延续。在这一方面,动画艺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正因此,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包括动画艺术在内的影视作品一直是传播意识形态思想的良好媒介。动画艺术为伦理教育提供了优良的传播途径,伦理教育反过来为动画艺术提供内容支撑,动画与伦理在两者的交流互渗中成就彼此、相辅相成[1]。

1.2 伦理教育对动画艺术发展的影响

艺术高于生活但又服务于生活,一种风格的艺术作品一经问世,就要接受社会大众的评价与考验。那些契合时代精神价值观念的作品,往往能够突破时空地域、文化种族、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成为全人类拥有的精神文化财富。沃尔特·迪士尼笔下的动画偶像米老鼠,伴随了一代代小朋友的成长;动画《猫和老鼠》从问世以来成为老少皆宜的经典作品,它们也由于更多的社会认同而得以更为广泛的传播。反之,一些偏向于艺术个性、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则因为受众群体的狭小以及容易引发争议的艺术内涵,往往只能局限在相关的圈层内流动传播。由此可见,社会伦理评价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部动画所能够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决定着社会上呈现的动画艺术风格的整体面貌。这也意味着,一部动画作品想要延续生命力,就不能不考虑它的社会倾向性。伦理教育便以这样的方式对动画艺术的发展方向提出要求,使得艺术发展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秩序与原则[2]。

2 伦理教育对动画艺术的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

2.1 伦理教育为动画艺术发展提供了创新思维的动力

艺术的生产有赖于创作者的情感。情感首先为艺术的创作提供最原初的灵感,并在随后的艺术生产中提供持续性的动力。情感孕育了艺术作品,后者又反过为受众传递这样的情感。一部动画作品中常常包含许多种情感表达,这些情感汇总起来,共同构成了支撑这部动画作品的伦理思想。一部优秀的动画艺术作品总是包含着人类普遍认同的伦理价值,这种价值内涵引起观看对象的感动、共鸣,引发灵感,促使观众群体中的部分人完成从欣赏者到创作者到转变,形成作者-作品-读者-作者的艺术再生产闭环。

2.2 伦理教育为动画艺术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动画艺术自诞生以来历经演变,产生了诸多风格类型的动画作品。从早期单调的手绘线稿动画,再到诸如《阿凡达》、《阿丽塔·战斗天使》等炫酷逼真的3D动画电影。为满足觀众对于真实感、新奇感等视觉效果的永恒追求,新的动画风格还在层出不穷。然而,在痴迷于视觉效果的同时,我们从来没有因为有了《阿凡达》这样的三维动画而淘汰二维动画,也不会因为3D版《狮子王》的公映而再也不去追忆曾经那部经典的初代《狮子王》。甚至于,一些历时已久的早期动画作品,往往比现在许多追求视效的3D动画有着更强的生命力。由此可见,动画的艺术形式会随着技术的革新而快速迭代,而动画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伦理教化则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继承与发扬。“文以载道”,艺术形式的最终目的是反映价值内涵,在这些作品中蕴藏的伦理价值,为动画艺术的创新指明了可持续的发展方向[3]。

2.3 伦理教育影响动画艺术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

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预言:“技术的白昼,是世界的黑暗。”维特根斯坦在作品《哲学研究》一书中哀叹:“图片能够俘虏了我们而我们无法逃脱。”

近年来,一些动画作品打着数字特效的名号,忽略剧本和拍摄,所有的情节不外乎都是为了服务于展现视觉效果、增强视觉器官感受。这样的做法致使动画作品内容毫无亮点,情节单调苍白引发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最终,传统的动画艺术会停滞不前,更甚沦为数字技术的附庸。然而,数字技术应用于动画艺术的初衷并非是为了“终结艺术”,而是为了能让动画艺术更好地“再造现实”,实现更加完美的动画叙事。纵观世界上成功的动画作品,都可无一例外的发现,形式效果从来都不是带来影响力的决定性因素,而是得益于数字技术与故事情节的完美整合,数字技术使主题展现的更加完美、逼真。当我们被《养家之人》这样展示苦难中人性光辉的阿富汗动画电影所打动,被细腻描绘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皮克斯动画《寻梦环游记》所感染……这些优秀的动画艺术作品总是能够给予我们强烈的启示:动画艺术“内容为王”依旧是不变的铁律。《阿凡达》在技术的外衣下讲述了一个通俗的故事:为爱而温柔,为爱而战斗,生活家园不容侵犯,生命尊严不容践踏。在动画艺术中,技术是表现手段,艺术是呈现面貌,伦理教化是最终目的,技术与伦理教育的联动和融会贯通才能成就动画艺术的不断进步。

3 加强伦理教育推动动画艺术创新发展的途径

3.1 加强伦理学基础理论的学习

在我国,重视礼乐结合,互为教化向来是中国文化的特征之所在。文以载道、以道统艺的教育形式是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礼教是伦理教育,乐教是艺术教育,后者使中国传统文化中渗透了一种追求艺术境界的艺术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多样的艺术形式中,它引领人们体悟美感、向善向上。孔子就曾讲过:“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意思是说:并不是光敲钟打鼓就可以是音乐了,还必须引发人和谐向善的内心。正是因为在艺术精神中包含着这样的社会责任,因此它必须要“载道”。艺术不只是一个为了满足欲望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它是用来教化民众、和谐社会、休养生息、陶冶性情的。因此不能玩物丧志,不应该好恶无节,而应当通过艺术的修养,通过文以载道,以道来统艺,来提升欣赏的趣味、审美的境界,进而体悟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4]。

3.2 用伦理教育促进艺术修养的提升

艺术的修养,不仅能使一个人懂得艺术,更重要的是能使其成为一个更具智慧的人,这种智慧往往是从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来赋予的。早在魏晋时期,中国的古典美学家王弼就提出过“得意忘象”的理论——他认为,人们创造出各种具有吸引力的艺术形象,都只是表意的工具。人们的根本目的是要去掌握意,而不是停留在象和言之上。这种意,是艺术作品中蕴藏的道,包含着是精神思想、社会教化、伦理纲常。当我们把握到这种深层次的艺术修养时,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我们也掌握了一个艺术作品的创作本质。在这种高度上,我们便能够更游刃有余地运用形式技巧、科技媒介,为时代发声,为人民抒怀,创造出能够长久流传的动画佳作。

参考文献

[1]史忠植.认知科学[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

[2]顾超.伦理学基本问题初探[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3]佟婷.动画艺术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

[4]曹孟勤.艺术与道德的关系[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

(编辑:杨梅)

猜你喜欢
动画艺术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动画艺术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 01:22:28
新语境下的动画艺术理论浅谈
今传媒(2016年12期)2017-01-09 08:25:26
民族文化元素在动画艺术中的应用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1:09:05
动画艺术的审美特征探讨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1:04:33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中国塑料(2016年3期)2016-06-15 20:30:00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动画艺术短片构思与创作
电影文学(2014年15期)2014-08-25 20:23:23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