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年级阅读教学

2019-09-10 09:22林色广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1期
关键词:写字识字

林色广

摘要:语文教材的主体是课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语文教师难当,语文课难教,这第一难,就在要靠教师钻研教材,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读什么”、“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具体地说,教师先要作为一般读者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本文”“披文以入情”,喜怒哀乐,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是第一读。接下来要从个人阅读中“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再来阅读文章,把文本中能够发展学生语言的训练点圈画出来,比如,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第三步,我们再回归到教师的角色,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本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进一步从我们刚才发现的众多点中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来一番筛选,明确本课教学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即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

关键词:识字、写字、记词、理解词、有感情地朗读

以下我谈谈中年级阅读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加强识字、写字

这是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年级仍然不能忽视识字、写字。但识字、写字教学与低年级有所不同。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加强识字的交流,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老师对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给予指导,同时提高写字的速度,重视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的学习中,尊重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准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以内在识字数量、识字能力上有差异。

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经常要做的一项工作。最主要的方法是所学的字让学生多接触、多见面,除了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书,还根据中年级的特点,在小练笔和习作中,在具体的运用中来巩固,也就是在读写的过程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字。另外,也可以采取一些归类复习的方法,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做一些归类整理。

要继续加强写字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为避免学生的疲劳,每次写的字不要太多,适当分散写。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不是字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讲求写字的质量。

(二)加强词句训练。

教学时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理解,二是积累,三是运用。

1.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在低年级安排了许多词句的练习,如,读词语,用学过的熟字组成新词,反义词练习,形容词叠词的练习,词语的搭配练习,句式的练习等等,而这些在中年级也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多练习,不断复习巩固,举一反三,防止形近字、同音字混淆。

2.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

中年级学生会遇到许多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弄懂词句的意思,不提倡以词解词、解句,应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即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或者用一些图片、音像资料,或者利用学生的实际生活,将抽象的内容变成具体形象可感知的内容。如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看到叶子被猛烈的太阳晒干了来理解“骄阳以火”。还有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卧薪尝胆”,即利用课文中越王睡在柴草上和吃饭前尝苦胆来立志报仇的决心来理解这个词,这样学生不会觉得难于理解了。

3.重视积累语言。

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中年级以后,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较灵活的有一定弹性的安排,体现了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自己选择练习方法的思想,在教学时要注意这一点,落实词句训练的基本要求,扎实进行训练。词句的积累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引导得好,会使学生的语言积累更符合学生的不同情况,而且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对今后的学习是终生受益的。如《和时间赛跑》一课的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摘抄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并做成书签,既达到了积累的目的,又有教育价值。

4.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运用。

学习课文,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还要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提出了阅读教学要“带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的观点:即“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

(三)阅读教学,要始终坚持“以读为本”

1.要加强朗读的指导。

(1)要重视示范朗读。

指导朗读,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教师要重视示范朗读。示范朗读,既可以是长句子或者学生不易读好的句子,也可以示范朗读全篇课文。

(2)朗读要体现层次性。

每一次读书的要求、读书的目的都应该有所不同

(3)要重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例,《三袋麦子》一课的教学,在朗读的指导上重视营造一种良好的情境,学生和教师共同进入到情境之中,读出小猪的憨厚,小牛的勤俭,小猴的聪明能干,无论是老师的范读,还是学生朗读,都应该提出明确的听、读要求。

(4)要考虑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性。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要考虑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性。在引导全班学生读课文的时候,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读完了课文后干什么,往往重视不够,使得学习较好的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之后,无事可做。

2.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想法。

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反映。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就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用单一的评价尺度限制学生。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想法、体会,活跃学生的思维,不是在课堂上漫无边际地求新、求异,不等于放手不管。每一篇文章都体现着作者价值观,也反映着教材编写者的价值观。语文学科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充分利用好教材以及课堂上创设的语言环境,在教师的主持、组织和引导下,达到师生与作者和编者之间、师和生之间的语言的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沟通。

3.要留给学生自己交流阅读感受的时间。

学生读书以后,有了体会、感受,拿出时间让学生交流。

4.重视加强默读的指导。

中年级要重视加强默读的指导,提高默读的速度。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也更利于思考。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默读课文,一般要对学生提出默读的要求,读完后,要交流感受,质疑问难,组织讨论,解决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目的是听听学生有什么问题,对于学生在质疑问难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要善于疏导,进行归纳,明确哪些问题学生之间能够自己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师生共同解决,要突出重点、难点问题,“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四)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现在语文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读好书、写好字。语文教学绝不单单是为了读好书、写好字,培养阅读能力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培养阅读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中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老师在教学中提出的問题一定要清楚、明白,少问“为什么”这样的问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要不断拓新,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猜你喜欢
写字识字
写字
可以用来写字的小棍
学写字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写字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