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敖川
在炎炎夏日,有一群“歌手”,日日不知疲倦地唱着,它们就是陪伴我们度过一个个盛夏的蝉。
说起蝉,我们应该再熟悉不过了,蝉已成为夏天的标志。夏天,蝉的叫声如闹钟般定时响起,“知了——知了——”的叫声响彻天际。起初,我对蝉的理解仅限于此,在阅读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后,我对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原來,蝉都是出生在地下的。蝉一出生,周围便是无尽的黑暗,蝉要等整整四年才能从土里出来!而蝉的生命周期又是多少呢?——四年五个星期。乍一听,人们会觉得蝉在地下度过了生命的大部分时光,实在可惜。其实,蝉在地下的这四年可不是白白浪费的。蝉在地下汲取树根的汁水,逐渐成长,在完成蜕皮后,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挖坑道工程,这段时间真是漫长!蝉要突破一块块土,像小草一样钻出地表。终于在某年夏天,地面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小洞,挖通了!时机已至,蝉要出土了!可是,出土对于蝉来说也是困难重重,它们要通过狭窄的坑道,进度是十分缓慢的。终于,它们爬出了坑道,结束了这段暗无天日的生活。
蝉在出土后首先要寻找自己的第一住所(树上),然后就是躲过一场场大屠杀。蝉是难得的人间美味,几乎所有生物都对它虎视眈眈。历经种种艰难险阻,一部分蝉终于在自己的第一住所中完成了再次蜕变,长出了一对翅膀,这无疑大大提高了它们的防御性,蝉可以安心地放声歌唱了!
“知——了!”“知——了!”这歌声好像在诉说多年来的辛酸,又好像在庆祝自己的成功。蝉奋力地叫着,努力展现自己,以引起异性的注意,从而完成雌雄交配,完成繁衍后代的使命。交配完成后,雌蝉会将卵产于地下来躲避外界的破坏。此时,蝉的生命也步入了最后的时光,它们由最初的意气风发变得垂垂老矣,用尽最后的力气为这个世界演唱它们最后的一首歌曲,证明它们来过这个世界。
蝉的一生是多舛的,四年蛰伏,五个星期的繁衍生息,之后,就结束了自己漫长而短暂的一生。“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诗人虞世南赞赏蝉的诗句。在诗人眼里,蝉是高洁的象征,是一个矢志不渝、追求光明的战士。
此时,盛夏已至,一代蝉又将破土而出,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听,“知了——”的声音又响起了。
(指导老师 孙淑林)
简 评
这是一篇介绍夏蝉的说明文,作者娓娓道来,写得生动有趣,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收获了科学知识。说明文能够写得如此耐人寻味,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其一,巧妙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把夏蝉比作“歌手”“追求光明的战士”,条理清晰地介绍它们从地下钻出直至生命结束的过程,读来使人倍感亲切。其二,恰当的议论评价,增添了文章的情感力量,引起读者的共鸣。在介绍夏蝉的地下生活时,作者用“这段时间真是漫长!”“挖通了!时机已至,蝉要出土了!”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奋斗力量。其三,用“知了——知了——”的叫声贯穿全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付 认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