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娜 王大珊
摘要:随着区块链技术飞速发展,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出版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标准缺失、技术与内容错位、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等问题正在得到解决。同时,借助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透明公开等特点,以及其低管理成本、可追溯和高安全性,有望在未来对数字出版业产生深刻影响,建立真正符合今后社会发展需要的出版模式,并对今后媒体传播方式甚至是社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此,本文详细研究分析区块链技术所引发的生产方式变革,对未来出版业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数字出版图书出版模式 媒体传播方式
1数字出版业发展情况
所谓数字出版业即是在传统出版业基础上通过融合运用计算、通讯、网络、存储、显示灯一系列信息技术融入内容生产和运作管理而建立起来的新型出版产业模式。目前主要表现形式是在出版全流程中,贯通各类信息技术运用,将出版信息以二进制数字化形式进行存储、传递、展现和销售。
199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在其出版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提出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这一理论,即人类生存于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生存活动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应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从事信息传播、交流、学习、工作等活動。
进入新千年后,随着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大众传播领域不断变化,传统出版和信息传播方式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以往传统出版行业不能实现的设想都一步步变为现实。2005年7月8日,新闻出版总署在北京组织了首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标志着数字出版业正式在我国登上历史舞台,截止2018年已经举办了8届展会。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猛,并形成了上中下游职能区分明显、较为完整的产业结构。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16-2017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为5720.85亿元,比2015年增长29.9%。
我们也看到在数字出版行业整体快速增长的同时,由于存在投入成本高,营利模式不成熟,相关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制约了数字出版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其生产力尚未得以充分释放,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在出版物知识产权保护上难度较大,新型数字出版模式并未真正形成。
以图书数字出版发展最好的亚马逊Amazon为例,其花费多年构建的超级后台图书库支撑平台、Kindle电子书终端和在两者间的支付交易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消费和阅读习惯,但其中心化平台架构和与传统出版行业并无差别的出版发行模式,大量所谓数字化产品只是简单地将纸质图书电子化、内容由线下变为线上,这种形似神不似的“数字化”在当前互联网共享共治和新技术发展带来的去中心化背景下,在跨平台、数字化和AI智能化的出版服务新需求前显得有些食古不化。
2当前数字出版业运用区块链技术情况
什么是区块链?按照工信部指导发布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解释: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
区块链的本质是一种去中心化、分布式的记账本、数据库和技术体系。我们所熟知的比特币就是区块链的一种具体展现形式,或者说是已经形成特定名词的一个区块链产品。比特币在其平台上发布,叫做ICO(首次代币发行),基于大家对其平台的认可与追捧,造成了其币值近些年来过山车式的暴涨暴跌。
区块链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去中心化,可信、不可篡改和低成本,区块链技术影响的是在现有互联网体系架构上的一次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区块链作为低成本实现信任的工具,将可能彻底改变人类社会传递价值的方式。
目前,区块链主要运用在金融等领域,在公益、监管和法律上也有实践空间。区块链属于技术体系创新,目前还处于早期研究发展阶段,底层技术体系、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工作还不够,因其高科技、去中心化的特性,非常容易被用于炒作和金融非法集资犯罪活动。
在数字图书出版业发展研究和实践上,国内对于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出版行业全流程并没有开展足够的实践,主要还是尝试将区块链加密技术用于版权鉴权和交易管理,仅初步实现了数字版权保护这一区块链的最基本功能。
在开展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出版业深度应用上,国外有很多有益尝试,如拉脱维亚的Publica公司基于区块链基础提供构建读者服务系统的数字出版业解决方案,使得作者、版权代理商、出版商、发行商和读者之间可以以多种形式直接互动,直接实现从出版授权到合作开发的高效管理。在这个平台内,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ICO(首次代币发行),其一位或者多位作者可以基于此自由地建立商业运行模式,深度参与发行、销售,图书内容可以卖给任何人,价格可以自由设定,图书的数字所有权更加灵活,可以随时进行转让,这一切都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基本特性。
但同样受限于平台规模和用户,以及各国对数字版权立法管理的差异性,Publica真正实现全球无缝交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2019年3月26日,欧洲议会通过了《数字化单一市场版权指令》的欧盟新版权法案。该项修法工作早于2016年开始,主要目的在于保护著作权人在网络上的数字版权不被随意转引、链接。区块链技术可以完美的实现法案要求,但如何使全球各国建立起一套交易价格体系、各国版权立法如何衔接和跟进,都是今后要继续摸索和探讨的问题。
3未来数字出版模式研究
基于传统图书出版行业的困局,以及当今数字出版存在的问题,要想利用区块链技术对出版行业进行改造,避免其成为夕阳行业,就要从整个行业的全链条各个环节进行改造,使其成为真正具有现代技术基础的新兴行业,并且基于人类知识学习需求的驱动和新技术的不断驱动,其改造一定会成功。
传统出版行业中,图书出版分为作者、出版社、发行商、销售商和版权管理方等几部分,其中出版社内又分为选题策划、编辑等业务部门,每个环节分工细致,各自履行自己职能。图书出版也基本按照这个顺序单线程进行,图书生产效率低下,供给双方信息并不对称,虽然可以针对市场需求策划一些选题,但能够达到社会需求并产生切实经济利益的图书凤毛麟角,大量图书发行即滞销,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也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且传播方式陈旧。虽然现在数字出版行业—直助力传统出版行业转型但其图书生产流程并无较大差别,各个环节同样没有能力从全行业角度审视并进行改革。
区块链技术强调“共识”的重要性,而图书出版就是一个基于共识载体的生产过程,有价值的东西才值得被生产并被传递价值。一个未来基于成熟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出版产业,一定是满足以下几方面条件的。
(1)多元化的图书作者。在区块链提供的可信平台上,任何一个人、一个机构都可以是一本书的作者。同样,任何一个本书都可能不止一个作者。基于社会热点需求,一个好的选题可以由多名作者联合创作,每名作者的创作量和贡献度都可以精确、实时的上链标识。图书最终完成时,每名作者对于此书的产权已经清晰可见,版权分割更加细致、精准。
(2)真实满足社会需求。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效上链响应能力,每一次对图书创作主线的变更都可以及时的反馈给未来的读者,还没有拿到最终图书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喜好与作者交换意见并影响图书走线方向。这样,能够生产出符合社会真实需求的图书,降低社会资源的无效浪费。
(3)出版发行更加专业化。借助区块链技术将图书作者和读者供需关系进行直接连接,出版商可以减少传统图书生产环节中与作者的沟通,同时能够得到读者的直接反馈,基于多方信息的有效沟通,可以大幅减少信息交流所带来的成本并提高效率。同样,发行商可以在图书未发行前精准定位预期读者,快速完成图书发行工作。并且传统行业生产、发行、销售之间数字不真实的问题将被彻底解決,每一本书的发行量都公开透明,对于保护作者和各方利益都有极大好处。
(4)图书版权的精准数字化。借助区块链技术生产的每本图书,其自身图书版权资产就具有数字资产属性,这一资产是可以数字化并上链的,并且在理论上是可以被无限细分的。同样,基于欧盟最新《数字化单一市场版权指令》版权法案,每一份版权被引用、链接都是需要向产权人缴费的,这对未来的知识体系重建可能会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也许在不远的未来,盗版将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5)图书交易的便捷性。在区块链技术下发行每一本图书就是一次ICO过程,在基于同一标准的各个交易平台间可以安全自由的交易。由于数字图书的所有权完全数字化,其载体是实体纸书还是基于类似kindle的电纸书乃至纯电子化已经不再重要。同样基于快捷高效的上链效率,每本图书的产权拥有者随时可以决定将自己的数字产权再次进行上链交易,这远远比现在的二手书低流通性要强得多。数字产权更多的具备了时间这一维度,将更加深刻地改变人类知识传递的途径和方式。
(6)出版监管全程可控性。由于现存社会政治架构还将长期存在,因此对出版行业的监管也将必然存在。在区块链技术赋能的数字图书出版行业,监管将作为一个节点内置在出版全流程,这比原来的发行前监管要更高效、可靠。同样,发行后的每一次版权交易实际上都是通过监管部门进行的验货过程,其真实性和公开性毋庸置疑。
4未来数字出版业所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数字出版在区块链技术推动下即将发生的巨大变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必将对现有传统出版模式产生影响,更将会改变社会知识生产和传播方式,以至于对未来人际关系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传统的社会组织方式和管理模式将会继续不适应变革所带来的要求,包括制定配套法律、加强监管、建立标准体系和版权保护等研究工作需要尽快提前开展,以便尽早地迎接基于区块链基础上的数字图书出版需要。
(1)完善前置配套法律的问题。纵观过去,无论是欧美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的几百年,还是中国工业社会进入现代化社会的近几十年,法律制度修订工作的滞后性一直是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一方面既因为法律的修订过程是一个从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法律的特征发展规律,更是因为社会发展从未止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的信息化社会较之传统社会发展更是呈几何数级变化,中国在互联网应用上摆脱了欧美国家的束缚,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传统法律修订流程在互联网立法层面显得力不从心。为了应对区块链技术所带来的巨变,迫切需要在立法层面加强前瞻性研究,基于互联网立法全局统筹考虑建立包括区块链技术在内的健全的互联网法律体系。
(2)加强数字出版全流程监管的问题。由于去中心化是区块链技术的最大优点,也是区块链精神的核心体现,这让很多人认为,未来一切围绕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都不应出现政府或行业监管部门的身影,相关应用场景都能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净化。事实上,这是区块链技术的片面理解,去中心化去的是中央控制方和中介方,而非监管方。首先,从现在全世界通行的国家制度和政府普遍中心化的组成形式上来说,刻意标榜或者寻求绝对的去中心化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其次,尽管区块链在技术上做到了分布式,但仍无法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因为任何一个去中心化的节点事实上仍可被中心化组织所掌控,在节点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仍可被中心化管理。再次,以目前以太坊和ICO发币等运作方式来看,他们仍形成了事实上的中心化管理组织。因此,结合数字化出版全球化标准要求下,在未来一段时间还很难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运作,一定会是以若干个世界范围内的标准管理团体和版权交易统一标准建立起基于现有货币汇率的版权交易平台,传统中心化的监管组织更多的会以半中心化方式存在于数字出版区块链体系中,与其他节点履行开展出版监管职能,利用区块链的公开透明特性,更加方便的对出版行业真实交易行为进行监管,保护数字出版行业参与者的共同利益。
(3)统一标准和完善版权保护的问题。中国互联网发展的20年,也是数字版权保护的20年。互联网提倡的开放共享理念,与传统版权保护一直存在矛盾。一方面互联网为信息传播和共享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另一方面数字版权保护在技术上和执行上存在着各种问题,造成盗版、侵权事件成为常态,而且难以溯源、追责。以谷歌为例,其与美国作家协会、出版商之间围绕建立数字图书馆展开了长达十余年的版权官司。虽然基于传统图书的ISBN (InternationalStandard BookNumber,国际标准书号)和美国数字资源的DOI(Di_gital Object Uni_que Identifier,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通过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永久性标识,已经可以初步解决数字图书内容的网络位置属性,但仍然无法解决数字内容的版权确权、利益分享和权利主张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2019年3月28日,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推出以国家版权公共服务机构为超级节点的中国数字版权唯一标识(DCI,Di_gital Copyright Identifier)标准联盟链,利用区块链技术为作者提供“内容创作发布即确权、版权授权结算在线化、版权维权举证标准化”的“嵌入式”版权登记服务,建立了可信、可查验的版权认证体系,实现了每一个版权作品都可以获得一个唯一、永久的DCI码,较为完善的解决了当前版权交易中权利不清、交易不透明的问题。但是,DCI目前仅限于在中国使用,对于数字出版业开展全球化业务还力不从心,需要今后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将DCI融入国际标准体系,实现全球数字出版业的无缝衔接。
综上所述,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进化,数字出版业依托于其先进的技术体系,将会在全产业链条实现真正的数字出版,解决此前版权保护、交易定价等问题提高出版发行效率,改变传统出版模式,实现真正的数字出版。
参考文献
[1]宣宏量,出版业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值得期待[N].国际出版周报,2018年8月6日第Ol2版
[2]王观.三问区块链[N].人民日报,2018年2月26日[3]吴志攀,“互联网+"的兴起与法律的滞后性[N].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7月06日
4.蔡维德.STO是什么东西?EN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718688875911 8995&wfr-spider&for-pc18-l1-15来源:金融界网站
5.工信部“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8-03-Olhttp:∥wwW.sohu.com/a/2 246388 75_7035 72
6.区块链加数字版权,中国版权唯一标识(DCI)标准来了https:∥Www.toutiao.comk.6675789 1l 3834078728/
7.孙玉玲,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J],出版发行研究,2 013(4):5-8.
8.张岩,梁耀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数字出版平台研究[J],出版科学,2017 (6):15-17.
9.冉景刚.区块链在数字出版业中的应用研究叨,出版发行研究,2018(6):34-38.
10.华进,孙青.区块链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的挑战与对策[J].科技与出版,2019(1):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