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智能时代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问题与创新

2019-09-09 13:33牟君
数码世界 2019年6期
关键词:智能化校园智能

牟君

摘要:随着社会进入信息和智能时代,高中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创新需求日益凸显出来。而克服信息技术课在高中教学中“地位”低,课时量不足,师资和课程内容设计薄弱等问题的关键和动力在于来自信息和智能时代的时代需求。信息和智能时代让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问题与机遇并存。

关键词:信息技术智能课程创新

1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中的问题

1.1信息技术课在高中教学中的“地位”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和智能时代,伴随着这股历史潮流,在高中阶段,学校和家长都对处于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心的高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支持。但从总体来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在高考科目范围内,这就让其受到的关注度和重要性与其在整个高中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大不相符。在“高考中心主义”思维的引导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远远低于高考涉考学科。学校最终评判学生,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家长最终评判学校好坏的标准还是看高考成绩,而信息技术课程并不在高考的计分范围之内,这就注定了其边缘化的地位。这导致教师不容易制定和执行教学计划,即使有相对成熟完备的教学安排和计划,但是受课时的限制,内容安排往往被严重限缩,不能按比例合理地安排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同时加之教学软件和硬件设施不充分的情况,可能导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不能深入展开。

1.2信息技术教学中“动手”时间不足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只有充分的实践和机会走入“机房”,在老师现场一对一的指导中,才可能真正提升自身计算机水平,而且学习中应该独立地练习进而将知识掌握得更深刻提升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因高中升学压力大,学生各种高考计分科目学习安排又十分紧凑,所以每周学习的时间很有限。即使在有限的信息技术课上,很多学生心中还记挂着考试科目的内容。另外信息技术课程的有限性,教师一节课中需要教授较多的知识点,学生对于陌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如果实践动手少,会导致掌握不牢靠。但按照教学计划,信息技术的课本和理论讲授又占据了大部分教学实践。这让“动手”和‘上机”的时间进一步受到限制。

1.3师资力量及其知识体系有待加强和完善

在高中教学中和高考有关的科目地位往往决定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信息技术科目的边缘化也每每让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在学校中被“边缘化”。这种“边缘化”导致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原来一些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并不过硬的教师,因为“边缘化”而得过且过,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动力,导致他们的知识不能与信息技术的前沿需求相匹配;二是一些计算机技术很好的教师,因为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导致其教学地位的边缘化,很大挫伤了其教学的积极性,没有了课程和教学手段创新的动力。这两方面让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不论在课程内容设计、技术手段创新还是教学理念上都出现了滞后。

2信息与网络:信息技术教学创新的时代契机

2.1“信息化校园”与信息技术教学

数学、语文、物理等高考计分的主干课程在教学手段上越来越依赖于信息化技术。现在很多课堂讲解都实现了多媒体化,这就需要课程讲授首先能做出美观的PPT课程课件。而美观、实用、大方甚至新奇的PPT课件往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对课件制作本身产生兴趣。这种时代的需求和变化会倒逼主干课程的教师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同时教师的进步反过来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很多有条件的高中推出了网络全覆盖,甚至开展了了不起的“信息化校园”建设。这种系统建设为学校整个学习生活的信息化提供了基础,规定了基调。随着“信息化校园”的建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教师的互动、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这种学校微观环境的信息化创新无疑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微观校园环境和强有力的外在环境动力。

2.2领导和家长的重视助推信息化教学

网络让学生生活在网络世界中,他们信息灵通,往往能与时代脉搏相合。而学校的领导和家长因为都生活在社会中,每天都感受时代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带来的改变。他们在理念上自然不想让自己的学生和孩子脱离时代,所以他们都不会反对“信息化校园”的建设。而信息化校园作为一种提高教学的手段和新的高中学习和生活方式反过来会让领导和家长让高中的学生更多地接触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这无疑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改进提供了理念的支持。

2.3信息和智能时代是信息技术课的最好“代言”

近几年来,互联网时代发展迅速,相关移动网络、社交网络的不断兴起。2017年是大数据时代各行业快速发展的一年,各类新颖信息和智能化产品转变为各行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在国家大力提倡创新和“新旧动能转换”,而信息化产业、网络销售和智能产品成为现代社会创新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最主要领域。同时可以想象,在未来的就业和大学专业设置和选择中,这些相关领域将成为一些提供就业和继续深造的主要阵地。对于关心高中生未来就业和发展的学校和家长来说,我们所处的信息和智能时代是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和提出更高要求的最主要动力。

3信息化和智能时代信息技术课程创新的路径

3.1重新进行课程设计和定位

在信息和智能化时代背景下,教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既要围绕新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又要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善于运用教学方法,使用多种教学设备,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这就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任课教师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更新知识技能,提升职业能力,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和智能行业的技术成果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回应信息和智能时代的要求,完善有关工作量、职责、待遇、职称评定的政策规定,为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师的发展提供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的发展环境。

3.2通過信息技术课把学生“带入”网络

高中信息技术课在教学方式上应该回应信息化和智能化,实现自身完全的突破和创新。结合有条件高中的“信息化校园”和“智能化校园”建设,打破原来传统的课程设计理念和模式,围绕信息化和智能化网络的学习生活路径构建信息技术课的课程内容和体系。以技术为手段和依托,把学生“带人,信息网络中,让他们在需要中学习,在使用中学习,在生活日常中熟悉和学习。由此,信息技术课不再是刻板僵化的课程讲授,而会逐渐成为提升学生生活能力和质量之素质教育教学的一部分。

4结语

目前我国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和教育存在很多共同和明显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不是不可克服的。而推动课程改革和创新的最大动力是信息化和智能化之时代发展趋势和浪潮。信息化和智能化本身不仅是技术和手段,它们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成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这一重大的时代变迁让本来作为手段和技术的信息技术课程有了变为生活必须内容的可能。结合目前有条件高中实行的“信息化校园”和“智能化校园”建设,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手段、展开方式和内容上都可能实现根本性的突破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杨挺,论当前高中计算机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信息与电脑,2011(9)196-197.

[2]生金辉.浅谈当前我国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通讯世界,2016 (3).

[3]张灵雪.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育科学,2016(1):170.

[4]宋秀照,计算机专业教改管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

[5]周福建,朱立敬.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挑战与探索[J].中华少年,2017,(33):253.

猜你喜欢
智能化校园智能
一种智能化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思考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翻转课堂设计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智能烹饪机
超智能插秧机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自由光2.4L专业版+智能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