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
摘要:数码打样技术是近些年来出现并发展的新型打样技术,它是一种将电子稿件以数字的方式进行处理,然后直接输出结果的一种打样技术。这种打样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CTP)的发展而兴起的。在数码打样技术与印刷生产色彩匹配的过程中,色彩管理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色彩管理数码打样印刷标准化应用
引言
随着科学的发展,“数码打样”这个名词以其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行模式,在生产和生活中被提起的越来越多。但在实际运用中,数码打样与印刷生产由于色域的不同,在色彩匹配上往往不尽人意,而色彩管理将这两者通过ICC特性曲线的提取和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色彩匹配的目的。本文将对色彩管理在数码打样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1数码打样进行色彩管理的必要性
1.1数码打样技术简介
近些年来,数码打样技术逐渐取代了模拟打样技术,成为印刷领域中的热门技术。数码打样通过彩色打印机,直接对彩色桌面系统所制成的页面数据进行输出,并对印刷前的图像页面进行质量检查。计算机直接刻板技术(CTP)与数码印算技术近些年来发展迅速,这也为数码打样带来了更加广泛的应用范围。
1.2色彩管理简介
色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将贯穿整个印刷工艺流程,帮助客户建立一整套的色彩控制体系,实现印刷所追求的“所见即所得”以支撑高质量、高效率、易管理的印刷流程。
1.3色彩管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色彩管理标准化数据的建立(主要是印刷设备ICC特性曲线的提取);
(2)色彩管理标准化数据的运用和管理(将印刷设备的ICC特性曲线输入制作软件及数码打样机,通过色彩管理软件进行自动模拟和匹配,调整打印机的色域空间,从而使之与印刷机的色域空间一致)。
基于印刷企业的实际生产条件,建立属于企业自己的色彩管理标准数据,不仅可以对印刷品的质量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也是规范化企业生产管理的开始。色彩管理,重在管理,色彩管理并不是建立好数据后便能一劳永逸,它的重点始终在于如何正确的应用这些数据,如何规范化与标准数据相关的生产管理,如何实现定期的监控与校正,力求长期有效地维持、稳定色彩管理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在数码打样系统中,必须添加色彩管理功能,通过色彩管理对于专用纸张、专用油墨以及专用设备等进行工作调节和颜色匹配,如此才能提高色彩的匹配程度以及可复制牲,从而提高数码打样的工作质量。
2色彩管理的要点
2.1专业检测仪器、专业显示器、输出设备
为保证生产过程中色彩的稳定性,目前公司配置了以下设备:
(1)网点测量仪:爱色丽X-Rite IC-Plate XT;
(2)分光光度计:爱色丽X-Rite eye_one Pro XT;
(3)专业艺卓显示器
(4)富士施乐V180彩色打印机
(5)高宝1+5+1高速印刷机
(6)电导仪:HANNA HI 8733:
(7) PH值测量仪;硬度计;酒精计;
硬件的稳定性是色彩管理工作的前提,在进行图像输入时,必须要经过专业的校准,从而确保输出结果的可靠性。所需要用到的输出材料(油墨、纸张)的类型和质量,也至关重要,需要进行标准化管理。
2.2色彩管理数据的转换及应用
色彩管理过程中,需要用专门的管理软件进行转换,达到数码打样线性化、特征化以及色域匹配。
此过程需要使用数码打样软件,如:EFI、GMG等。
目前公司采取常用的转换方式,即引入一个与设备特征无关的色空间,作为转换介质,一般采用CIE LAB空间。在扫描仪的校准过程中,利用该空间将设备特征以曲线的形式进行标准化。同时,将设备的RGB数据转化成LAB空间并储存在色彩管理软件中(如ICCProfile),并在扫描过程中激活文件,这样,图像的标准数据就会在LAB空间内生成。通过软件将数码打样机线性化,以使其达到最佳的打印状态。经过特征化及印刷色域匹配后,数码打样颜色将与印刷机统一,最终得到标准化的输出结果,从而实现色彩管理的工作目的。
2.3色彩管理使用培训
(1)客来文件规范化培训:色彩管理主要工作已经尾声,而色彩管理的应用过程对文件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本步将主要讲解客来文件如何规范化以配合色彩管理。
(2)色彩管理数据的采集和应用:明晰色彩管理数据(印刷设备的ICC特性曲线)如何采集及应用。
(3)刷规范化数据化管理印刷耗材的标准化应用橡皮布润版液、胶辊),印刷机的保养维护。
(4)色彩管理的管理理念:通过培训色彩管理的管理里面,让受众清楚色彩管理如何应用,如何稳定。
3色彩管理在印刷生產中的应用
印刷行业微利时代,如何提高印品质量,有效减少各类色彩问题,是目前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色彩管理在印刷生产中的应用,就是运用色彩管理进行印刷标准化管理。
印刷标准化包括以下方面:
(1)印刷环境标准化;
(2)印刷材料标准化;
(3)印刷状态标准化;
以上几个方面,印刷环境的标准化,由车间进行控制,在此不再赘述。针对印刷材料和状态标准化,可从以下着手:
(1)文件制作标准化;色彩管理对印前文件制作已制定了专门的制度,下一步就是结合这段时间以来在文件制作中的实际情况,对印前制度进行验证、改进,提高可操作性,切合实际。
(2)印版标准化这一项工作一直在开展,每天的检测记录也都在案,但检查力度不足,建议印刷车间机台人员也参与进来,监督制版人员印版检测的准确性。
(3)设立标准化的团队,培养相关人员色彩标准化的意识,才能有标准化的执行力,让日常生产都能够按照标准的规范和体系持续稳定运转。印前应确定一名专业人员进行色彩管理的日常工作,包括印前数码印刷机ICC特性曲线的提取及标准化、车间样张检测与文件对比。同时管理人员也应熟练掌握相关流程,切实提高所有相关人员的色彩标准化意识和技术水平。
(4)印刷车间加大对员工的色彩管理意识和技术水平的培训,同时严格按操作程序对印刷产品进行检测和记录。尤其是在线检测系统,对长件产品的印刷色彩可控性很强,在试用期间,应对翻单产品的跟样情况进行重点检测,看其效果是否达到预期。该项工作对今后的色彩管理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4结语
本文对色彩管理在数码打样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其特点、问题、解决方法和工作流程做了详尽的探讨。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色彩管理的重视,相关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使得数码打印技术在行业内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刘传杰,李玉梅.色彩管理在数码打样中的应用[J],印刷工业,2017,12(Z1):68-71.
[2]黄卿.浅析色彩管理在数码打样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3(35):270+392.
[3]王志豪,数码打样色彩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林业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