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
“全球最高规格的 HR 面试”!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硕士陈昱颖,
2017年在联合国纽约总部新闻部实习,
这场联合国新任秘书长选举是那么难忘,
她亲身参与了微博直播。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海洋法方向硕士宋可,
2016年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实习,
彼时正是联合国新任秘书长选举的白热阶段,
他旁听了联合国秘书长选举最后一轮口头辩论。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学子成为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实习生。在高校公布的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部分高校列出了国际组织实习相关内容。其中,北京大学共有84人到国际组织实习或任职,相比于2017年的42人实现了翻番增长,也是国内高校赴国际组织实习或任职人数最多的高校。紧随其后的是,清华大学(60余人次)、中国人民大学(30人)、复旦大学(28人)、外交学院(22人)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2人)。重庆大学的报告显示有2名研究生到国际组织实习,“取得零的突破”。
国际组织知多少
一直以来,世界各地的有识之士在寻求秩序与追求和平的过程中,逐步促成了国家间的协调机制的建立。通常来说,来自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的成员(含政府和非政府成员)为实现共同的利益,根据某种协定而建立的常设性组织,就是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有三种基本的分类方式:按照参与主体性质分类,国际组织可以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按照参与主体的地域范围分类,国际组织可以分为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按照工作领域分类,国际组织可以分为综合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
综合前两种分类方法,国际组织可以归纳为这四类:全球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全球性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区域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区域性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看起来很复杂,说些大家在新闻里经常看到的名称,就好理解了。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奥委会)就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的国际体育组织,并且接纳来自世界各国的体育协会,因而成为全球性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一个典型代表,其他如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等都是全球性非政府国际组织。
在每年3月底到4月初召开年会的博鳌亚洲论坛是区域性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典型代表。
2015年12月正式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典型的区域性政府国际组织,这类的还有欧洲联盟、亚洲开发银行、亚太经合组织等。
联合国及其所属组织是最有代表性的全球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等也是重要的全球性政府间组织。
这里以规模最大、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联合国为例,看看它那复杂而完善的系统组织架构。
联合国有六大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是主要的审议机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决定和平与安全的相关决议;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协助促进国际经济和社会的合作与发展;联合国秘书处主要处理联合国各项日常工作;国际法院是联合国主要的司法机构;联合国托管理事会负责解决托管领土事务,在1994年最后一块托管领土帕劳独立后停止运作。现在运转的五大机构中,除国际法院的总部位于荷兰海牙外,其余四个都位于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
联合国秘书处下设多个部和厅,如大会部、新闻部、管理部等,在日内瓦、内罗毕、维也纳设有办事处,还有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等。
在联合国还有一些附属组织。方案和基金类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专门机构包括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民航组织、世界气象组织等。专门机构的总部分设于联合国驻日内瓦、维也纳和内罗毕的三个办事处。各种机构的地区分部、专门机构、研究和培训机构、项目和基金以及其他的众多联合国实体,则广泛分布在全球各个角落。
近年来,随着国际舞台上越来越积极的“中国声音”,我国逐步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越来越多的“中国面孔”进入国际组织担任重要职务。陈健于2001~2007年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是联合国系统中级别最高、服务时间最长的中国籍官员;吴建民在2003年出任国际展览局主席的,是担任这一重要职务的首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士;2008年出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是首位在世界性金融机构担任高级职位的中国人;现任北京大学校长的郝平,2013年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主席,是该组织历史上首次选举中国代表担任大会主席……但是,从整体来看,我国在国际组织雇员中代表比例严重不足。郝平说,在他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主席期间,按照联合国系统会费分摊比例,中国在该组织领导岗位雇员数目份额为18~30个,但实际人数仅为11人,且大多居于中低级岗位。陈健告诉记者:“从联合国秘书处来说,随着中国所缴会费比例的上升,应该讓更多的中国人到秘书处工作。目前,在一些关键部门,中国职员人数几乎为零。”
改变现状特别需要青年人的努力,到国际组织就业正在悄然成为大学生们职业发展的新路径。他们中有一些人,先是应聘成为实习生,之后通过考试、内部推荐等方式成为正式雇员。
最常做的是哪些工作
实习生需要完成很多事务性的工作,比如起草或修改各类文件、管理网上文件共享平台、辅助进行对外联络工作等,随团队参加谈判、磋商等会议,前期要协助团队做好会议准备,有时候需要记录会议或谈判要点并整理成文档。
对实习生来说,参与编写指南、年鉴等是典型的文书工作。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朱红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实习四个月,主要任务是协助完成教科文组织 2016年英文和法文版年报。“虽然年报仅仅是教科文组织众多的出版物之一,但从封面、内容、图片乃至附录的每个细节都需要经历层层审核,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时刻保持认真、专注的态度。”
在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实习的滕越,所在的部门是经济合作与贸易司,主要负责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简称PPP)相关的标准制定和培训。滕越实习前期主要负责协助司长编写PPP指南,这是一本要面向全球发行的联合国文件,用于指导全世界推行PPP,从而更好地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举办国际PPP论坛时,为做好筹备工作,滕越和部门同事一起联系参会嘉宾、编辑和修改各类会议文件。
三个月的实习期结束后,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部门领导又给了滕越一份两个月的新合同,他从一名实习生变身为联合国雇员。此后,他继续协助司长编写了多份联合国官方文件,配合同事准备了不同主题、多场会议的中英文演讲稿和PPT,并在万国宫中参与举办了一场PPP培训会。
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MIT(翻译硕士)的秦敏,在联合国总部实习,工作是校对三本国际法委员会年鉴的中英文翻译文稿。对于国际法委员会年鉴的编校,是实现从无到有的最后一步,决定了联合国出版物的最高水准,因此,审核每项信息都必须高度精准。她们小组每周翻译校对大量的文稿,不仅需要翻译技能和编辑技能,還要了解国际法的基本常识。遇到冷僻的词,她们在指导老师带领下,会对照原文深入讨论。
北京大学法学院的沈寒曾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秘书处法律事务厅实习。有次,他被指派研究一个拼写问题,关于是某国国家名称的翻译。这个问题初看是个语言学方面的问题,但有很强的政治性,合作部门包括政治事务厅、新闻部和大会部。刚接到任务时,沈寒感到一头雾水,不知道这个问题和法律有何关系,不知从何下手。后来他意识到,系统的法学训练已经培养出自己“惯性”的法律思维,自己想到并误以为唯一的解其实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路。在这项任务中,沈寒提出通过考察该国独立前后的声明、协议以及与联合国的通讯等可能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来判断该国官方名称,新闻部则主要回溯历史报道,而大会部则主要查阅往届会议资料。“这一类的工作教我跳出以往的法律思维框架,也让我认识到联合国决策的复杂性。”
“在联合国工作并不容易,需要严谨勤奋的精神,尤其是法律方面的工作,是不能容忍错误的。”宋可说,他实习期间负责参加联合国第六委员会法律词汇的审校工作,并负责联合国大会文件的笔译。他介绍,联合国大会部负责运营专业的UN-TERM语料库资源,是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的语料库。具体来说,宋可是在这个语料库下,协助这里的翻译官对该语料库中法律词汇进行审校和补充。基于他的国际法专业背景,宋可把更多精力放在联合国第六委员会相关的国际法词汇上。他表现出色,对于法律词汇的翻译报告成功收录于联合国官方语料库UN-TERM中。
理解多元
多元化是国际组织的一大特点,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一起工作,交流见闻,聊天中对多元的理解在不经意间就表露无遗。很多同学在申请实习时会写上“具有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尊重多样性”,但是往往理解不深,在实习中冷不丁遇到考验这一能力的时刻,还是很受冲击,并且使他们感受到那一刻代表的不仅是个人也代表着自己的国家。
张越是厦门大学国际法法学硕士(LLM),在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法学院读博期间,他申请到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ICTY)检察官办公室(OTP)为期三个月的法律实习。张越看到,ICTY实习生虽然众多,但中国实习生永远是少数派。不仅是来自中国的实习生人数少,来自整个亚洲的人也非常少。在实习期间,他不仅是OTP唯一的中国实习生,也是唯一的亚洲实习生。在这样一个西方文化非常浓重的地方,在实习开始阶段,张越体会到明显的疏离感,后来他发现,周遭对自己的疏离感并不一定来自于他们对中国的偏见,而是他们对中国文化的陌生,天然产生了距离感。在主动真诚交流一段时间后,张越感到那种无形的墙很快就消失了,他们可以就很多的问题自由交流,多样化的观点帮助他对很多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极端是,他们非常积极地与张越交流各种有关中国的问题,他看到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误解实在是太深了,他有时觉得很愤怒,有时觉得很可笑。“在国际组织实习的中国学生很多时候都要扮演民间外交代表的角色,在与周遭沟通中不断尝试让外界重新定义中国。”张越说,在沟通与辩护中,张越强调只要能提供给对方一些不知道的关键事实,对方对原有结论的确信就会开始动摇。这也就要求自己对对方所指责问题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细节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否则无从辩起。
北京大学的张炎蒸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哥本哈根供应部(Supply Division,简称 SD)实习,办公室里十个人分别来自十个国家,有很多国家是之前他只听说过却从来没有想到可以遇到来自那里的人。有一次,张炎蒸和同屋的印度同事讨论中国和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的未来,“由于我们在欧洲都观察到了高福利所带来的居民生产积极性的降低,而在中国和印度每个人都在加倍努力地工作,我们一起探讨了这样的差异会对未来世界的政治格局造成怎样的变化。这样的交流非常有趣。”他说。
从实习到雇员
如果你把到国际组织就业作为目标,那么你需要加强国际关系、法律、经济、外语等相关专业的学习,并积累相应领域的实践经历。在锻炼国际事务素养、增长国际工作经验方面,最好的办法是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实习招聘。
国际组织实习大多是零薪酬,还需自行负担交通、住宿等费用。据统计,目前联合国的80%实习生都来自发达国家。
为了鼓励更多年轻人“同世界深度互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2017年,国务院及教育部、人社部先后发文,首次将高校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列为重点就业渠道。2017年8月,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简称“国家留学基金委”)出台了相关办法,明确了为获得资助的同学提供一次往返国际旅费、资助期限内的奖学金,奖学金包括伙食费、住宿费、交通费、电话费、医疗保险费、一次性安置费、签证延长费、零用费等。根据与相应国际组织签署的合作协议,国家留学基金委以“个人申请,单位推荐,专家评审,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资助优秀学生赴该国际组织总部及其地区办事处(驻华办事处除外)实习。目前,国家留学基金委已先后开展赴国际民航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电信联盟实习人员的选派工作。
如果想要第一时间了解国际组织的实习招募,最好是关注相应组织的官网并经常浏览,因为随着项目的确立和推进,往往动态发布实习生招募信息。还可以关注两个较为重要的平台:教育部主办的“高校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信息服务平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的“国际组织人才信息服务平台”,相关项目资讯和招聘信息定期推介。此外,北大、清华、南开、复旦、上海交大等高校的就业创业网站会发布相关招聘信息。北京大学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总部签订协议,定期选派优秀在校生赴海外进行3~6个月的实习。
国际组织的实习岗位大多是面向全球开放的,因此竞争激烈,但并非遥不可及。在线完成申请后,会有笔试、面试。面试问题比较常规,但会详细问到选择实习组织和实习城市的原因,面试官往往会要求申请者讲述一段和实习申请有关的专业经验,也会问到对所申请部门的理解。过来人的建议是,要做好功课,了解相关组织的具体情况,根据岗位需求突出自己的优势。
在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中的各类工作人员,受国际组织行政负责人领导,并为群体成员国服务,就是国际公务员。狭义上来说,国际公务员特指在联合国系统中工作的办事人员。截至2014年6月底,联合国系统有74 960 名工作人员,其中秘书处有国际职员41 426人。显而易见,要成为国际公务员,联合国是最大雇主。
改变现状特别需要青年人的努力,到国际组织就业正在悄然成为大学生们职业发展的新路径。
在这样一个西方文化非常浓重的地方,在实习開始阶段,张越体会到明显的疏离感,后来他发现,周遭对自己的疏离感并不一定来自于他们对中国的偏见,而是他们对中国文化的陌生,天然产生了距离感。
为了鼓励更多年轻人“同世界深度互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2017年,国务院及教育部、人社部先后发文,首次将高校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列为重点就业渠道。
入职联合国的途径:
短期类
应聘实习生,本科高年级在读,硕士及以上(应届毕业不超过一年),可以申请G级(一般人员)岗位,不能申请P级(专业级别)岗位;
联合国初级业务官员(Junior Professional Officer,JPO),向国际组织派遣的短期工作人员。这是一个国家派遣项目,即政府遴选和派遣有意愿到国际组织共的青年人才到国际组织任职1~2年,并承担相应经费。任职期间参照正式职员管理。35周岁以下,本科毕业生有4年工作经验,硕士毕业有2年工作经验,在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网上报名;
联合国志愿者(United Nation Volunteers),这是一份具有一定工作时限的全职工作,应聘者需要能够连续服务1年以上,并且可以获得可观的薪金。年满25周岁并且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应聘者可以根据具体招聘条件报名。虽然没有语言考试,但是面试过程需要使用外语。志愿者业务大致分为技术支援和救助支援。技术支援主要指在1000多个技术领域长期提供技术支援;救助支援是指在灾害或内战地区进行人道主义救助支援,例如提供粮食支援、运营难民营或称为选举监督员等。
正式雇员
参加联合国青年专业人才项目的考试(Young Professional Programme),简称YPP。这是联合国招聘P1~P2工作人员的主要方式之一,选拔后备人员,待职位空缺时选聘。联合国根据地域分配名额,每年5月~7月在北京举办考试,报考者年龄不超过32周岁。
联合国及其国际组织的基本人事机制遵循“一旦出现空缺岗位,随时发布公告,进行招聘”的原则。
招聘职位名目繁多,各个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几乎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每年,联合国及其国际组织以空缺岗位公开招聘方式录用1000人左右。官网统一发布信息,申请岗位后会有两轮审查,之后要接受面试,偶有笔试。
责任编辑:张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