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香港的年轻人不肯认错

2019-09-09 06:08潘楷文
世界博览 2019年17期
关键词:归因后果受试者

潘楷文

每個人都会犯错,只是犯错的后果各不相同。总体来看,人类之所以会犯错,不外乎两大原因:一个是人类认知的局限性,当事人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当下所做的事会对未来造成怎样的后果,自己将会承担怎样的责任;另一个是,由于人类大脑进化的“有限精密性”。人类大脑是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步进化到今天这种形态,其功能主要是为了维持人类的生存与繁衍。因此,人类大脑在维持心跳、呼吸、排泄,以及母爱、恋爱和繁衍等方面,基本上不会犯错,但在从事理性和逻辑工作时,常常因为情绪和“认知带宽”不足的影响而出错。例如,人的短时记忆一般遵循“7±2”定律,也就是说,人类能够在短时间内记忆存储的信息为7个单元,最多9个,再多的话就会发生遗忘或者记忆错构。

为了生存,进化的力量还赋予人类能够通过错误和教训进行学习的能力,并通过深刻的情感体验记住错误,这种体验包括一系列的复杂情感,例如懊悔、内疚、自责、失望。因为这种负面的情感体验极为深刻,所以当人们再次面临犯错的场景时,会马上调取出当时的负面情感记忆,避免让人们再次掉进同一个“坑”里。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同样是为了减轻甚至避免这种消极情感带来的痛苦体验,人类又进化出了另一种心理机制,叫做“归因”。当人们得知自己犯错后,尤其是当看到因自己的行为而酿成严重后果,或者行为结果出乎自己的意料,并因为这种行为结果而遭受挫折时,每个人都会在内心给自己编织一套理由和说辞。

大量研究表明,人类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归因倾向:一种是外部归因。这种类型的人要么会将错误的结果归因为他人、环境等外部因素,认为自己没有一点责任;要么是进行消极自我归因,认为自己应该为错误负全责,并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相反,还有一种是内部归因。这种类型的人首先会主动承担责任,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倾向于认为自己应该为错误负责。同时,他们相信自己一定能改善局面,并积极采取行动对错误进行弥补,从错误中汲取教训。

实际上,无论哪一类错误,必然含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但如果对错误行为只进行外部归因,并对外部归因进行系统的解释,形成一套逻辑自洽的理由,这不但不会对错误行为的后果加以纠正,反而会因为外部归因,进一步强化了错误行为,让错误行为的后果继续积累,从而酿成更坏的后果。举个例子,在中国有个叫“全能神”的邪教组织,该组织宣称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并以此教唆信徒放弃财产和家庭,制造恐怖氛围。可到了2012年12月20日的午夜,什么都没有发生,邪教组织的谎言破产了,该怎么收场?其实,邪教组织的头目早就想好了说辞,他说:“正因为他和信徒们虔诚信神,世界才因此被救赎了。”奇怪的是,信徒们还真就信了,不仅信了,还更加疯狂地拉其他人“入伙”,并告诉这些人,是他们拯救了世界。其实,他们都只是在为自己的选择和信念辩护。上面的案例是典型的“自我辩护”心理,即为自己做错的事找一系列的理由和借口。这几乎是每个人的本能反应,只要犯了错,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进行外部归因,认为这不是我的错,都是别人的错。并且会在理性上对外部归因进行系统分析,形成一连串逻辑自洽的解释。

认知失调:自我辩护的底层逻辑

无论是外部归因,还是自我辩护,说到底,都是我们用来让自己免受犯错时自责羞愧的痛苦,以此维护自尊和价值观,避免自我否定出现的“自我保护机制”。当我们感受到自责、羞愧、懊恼等负面情感体验时,大脑就会开启这种“自我保护机制”,你会感觉突然又好了,但这个只是暂时的,大脑暂时让身体缓一缓,所以人们就进行外部归因,用一连串逻辑自洽的说辞来进行自我辩护,把责任统统推卸掉,就成了人类保护自己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这种推卸责任,想办法把自己做的事合理化的力量在心理学上叫做“认知失调”。

提到“认知失调”,一定要讲到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家利昂·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正是他系统地创立了“认知失调理论”,提出认知失调的核心要素是不舒服和避免不舒服之间的冲突。同时,费斯廷格还做了一系列载入社会心理学史册的实验,实验是这样进行的:

费斯廷格和他的助手找来了71名心理学系的男生,告诉他们将要参加一项行为测量的实验,并让这些受试者做两项工作:一是将托盘里装有的12个线轴拿出放在桌上,随后再放回托盘,用一只手以自己的速度完成任务,如此循环往复30分钟;二是将一块板上钉有的48个方栓,按顺时针将每个方栓旋转90度,如此循环往复再做30分钟。这个阶段的工作,必然让所有受试者都感觉极为枯燥无趣,当无趣的实验结束后,每名受试者需要做个访谈,说一下对这些工作的看法。

实验开始,所有受试者被分为了A组和B组两组,实验流程完全一样,每一位受试者一个接着一个进入房间进行非常枯燥无聊的工作,然后再单独进入被访谈的房间。在接受访谈前,一位工作人员会告知受试者,“这个实验里,我们会安排一个工作人员假扮受试者,然后他去告诉下一位受试者,‘这个实验很有趣。但现在有个问题,这个假装的受试者他今天因为生病,这会儿也找不到别的人,替代他的工作传话,你能帮我这个忙,给下一位受试者传句话吗?”当然这个请求,是事先设定好的,会对每一个受试者说。

《错不在我》作者,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

与此同时,工作人员会提议:如果受试者同意帮忙,将会获得报酬。AB两组的实验流程的唯一区别在于,其中A组的受试者撒谎将会得到1美元酬劳,而B组的受试者撒谎将会得到20美元作为酬劳。紧接着,工作人员递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这项实验任务非常有趣,很好玩,我很高兴参与,过程真令人激动。”工作人员要求这位受试者将纸条上写的内容说给新来的受试者听。

猜你喜欢
归因后果受试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耍帅”的后果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这些行为后果很严重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上朝迟到了 后果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