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
我们做过一个节目,叫《父女之间》。节目的最后,在我们的调解下,一对父女现场和好了,父亲给了女儿一个拥抱,女儿在父亲怀里抽泣个不停。这是真的。但你在有些电视台看到的这种画面是安排好的。为了“好看”,节目组恨不得说:“再抱一遍,刚才那个角度不好,女儿再哭得厉害一点儿……”
还是我们的节目,以前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安排失散了几十年的战友见面,一定要有众人围观的大场面:“让我们一起为他们倒计时,三,二,一!”门开了,两位30年没见面的老人终于相见,抱在一起痛哭。很感人,很催泪,但这是假的。他们之前肯定见过了,在火车站、在宾馆或在化妆间。
很多时候让我纳闷的不是观众看不出电视节目的真假,或是电视人故意设置的这些“假”,而是“假”这件事本身。道具是假的,不奇怪;但情绪是假的,就很闹心了。这事就像是传染病,一个节目因为某种原因作假,效果出来了,收视率上去了,别的节目就会模仿,接着所有的节目都会这样做。
在日本,我采访过一个叫久米宏的新闻主播。他的一档节目《新闻站》的广告收益占他所在的朝日电视台总收益的98%。他带我参观他的演播棚,演播棚的后面有几间屋子,上场前嘉宾可以坐在那儿喝茶或者吃东西,屋子上方还有一个斜斜的顶窗,透过它能看到外面绿色的竹子,但这些小屋子是拍不到镜头里的。我很好奇:为什么一定要搭真的小屋子?我已经说过,场景和道具是假的,这不奇怪。
久米宏说:“我希望嘉宾进来以后能感觉像到了久米宏的家。”所以,不仅榻榻米是真的,他们喝的萝卜汤是真的,就连桌子上的胡椒粉和盐也是真的。可以是假的吗?当然可以,但他不希望他请来的嘉宾是在表演一种感觉,他希望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是在他的家里做客。
久米宏的真讓我感动,也让我震动。为此我和节目组里的同事讨论了很久,比如多年未见的战友,既然他们已经那么长时间没有见面,我们为什么不第一时间直接促成他们见面呢?为什么不可以直接带着摄影机去火车站或者机场记录他们最真实的会面呢?为什么一定要让他们在演播厅里表演呢?他们又不是职业演员,能演得好吗?心里会舒服吗?我们究竟怎么了?为什么那么不爱真实?真实怎么招我们、惹我们了?
这世上本就没有绝对的假,也没有绝对的真,在这一点上,我不钻牛角尖,也不想扯太远。很多电视人被假“宠”坏了,时间一长就会想:搞不好假的东西也能有真的一面,搞不好它也能变成真的,搞不好它就是真的。慢慢地,我们丧失的不仅是拥抱真实的勇气,还有拥抱真实的智慧和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