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永强,路雪晴,郑 威,韩 悦
(1.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03;2.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某厂1 号机为上海汽轮机厂生产的N1013-28/600/620 超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轴四缸四排汽、凝汽式汽轮机。热耗保证工况(THA)下,机组设计热耗率7 231 kJ/kWh,高压缸效率89.89%,中压缸效率92.96%,低压缸效率89.66%,锅炉设计效率94.59%,设计厂用电率4.59%,设计发电煤耗率263.47 g/kWh,设计供电煤耗率276.15 g/kWh。该机于2016 年8 月投产,2017 年6 月进行投产考核试验,THA 工况下,高压缸效率89.71%,中压缸效率92.47%,低压缸效率88.84%,经一二类修正后的机组热耗率为7 224.05 kJ/kWh,修正后的锅炉效率95.13%,厂用电率4.22%,发电煤耗率平均值为261.73 g/kWh,供电煤耗率平均值为273.19 g/kWh。从考核试验结果看,机组的整体性能略优于设计值。
2019 年4 月,为掌握机组在运行2 年后的实际性能,电厂委托试验单位对机组进行了常规热力性能试验,测试机组的热耗率、高压缸效率、中压缸效率、机组发电煤耗、机组供电煤耗等性能指标,试验按照GB/T 8117.2—2008《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1]进行,分别进行了纯凝1 000 MW、850 MW、700 MW、550 MW、400 MW 共5 个工况的性能试验。试验结果显示,1 000 MW 工况下,机组高压缸效率85.97%,中压缸效率91.43%,经二类修正后的机组热耗率7 555.81 kJ/kWh。可以看出机组热耗率比设计值高了324.81 kJ/kWh。
通过对比机组的考核试验及此次常规试验两次试验数据、热力系统试验值与设计值之差,应用等效焓降理论[2]分析热力系统,找出机组热耗率偏高的原因,为机组大修和运行优化提供思路。
2017 年2 月,在机组投产考核试验之前,试验单位曾进行过一次常规性能试验,为分析自投产以来的缸效变化,比对这3 次THA 工况试验下的高中压缸效率变化,数据见表1。
本次THA 工况比2017 年2 月THA 工况相比,高调门开度基本相同,高压缸效率降低约1.21%,两次试验时隔2 年,高压缸效率的降低主要受机组老化的影响;相比2017 年6 月考核试验THA 工况,本次THA 工况高压缸效率降低约3.74%。对比数据可以看出,高调门开度对高压缸效率影响较大,考核试验时高调门开度大,节流损失小,高压缸效率高,而机组实际运行时,考虑满足电网一次调频的要求,高调门开度必须留有一定裕量[3],这样就需要牺牲一定的经济性。但机组在850 MW 及以下负荷时,高调门开度仅有30%左右,不能充分发挥节流调节机组在低负荷时的优势,需要优化低负荷时的调门开度曲线。
表1 THA 试验工况的高压缸效率和中压缸效率
高压缸效率和中压缸效率降低对机组热耗率的影响分析,一般采用美国ASME PTC6S REPORT—1970 《汽轮机例行试验的简化方法》中给出的计算方法,按此方法和机组设计参数分别计算了高压缸效率变化1%对机组热耗率的影响[4]:
式中:WHP为高压缸做功量,kJ/s;ηm为机械效率,%;ηd为发电机效率,%;Nt为发电机功率,kW;Gr为再热流量,kg/s;HHP为高压缸焓降,kJ/kg;HR为机组设计热耗率,kJ/kWh。
同理,也计算了中压缸效率变化1%对机组热耗率的影响:
式中:WIP为高压缸做功量,kJ/s。
应用式(1)和式(2),高压缸效率每变化1%,影响热耗率16.98 kJ/kWh;中压缸效率每变化1%,影响热耗率37.65 kJ/kWh。本次THA 工况下,高压缸效率85.97%,比设计值偏低3.92%,使热耗率升高约66.41 kJ/kWh,煤耗增加约2.53 g/kWh;中压缸效率91.43%,比设计值偏低1.53%,使热耗率升高约57.66 kJ/kWh,煤耗增加约2.19 g/kWh。
在汽轮机热力系统平衡图中,再热减温水流量为0,而在实际运行中由于炉侧再热器壁温超温,需要投入一定量的事故减温水,来控制再热器壁温。投再热减温水,增加了热力系统吸热量,同时再热减温水由于没有经过回热加热器的加热及高压缸做功,循环效率较主流工质偏低,机组热耗率和煤耗率增加。通过等效热降理论,计算了再减水占主汽流量1%时,影响机组热耗率约1.87‰。
本次THA 工况下,机组投再热减温水流量为76.17 t/h,占主蒸汽流量比例为2.75%,使机组热耗率升高约37.8 kJ/kWh,煤耗增加约1.44 g/kWh。建议加强锅炉侧燃烧调整,采用尾部烟气挡板来调整再热温度,正常运行尽量不投再热器事故喷水,以提高运行经济性。
上述分析是基于再热减温水流量为真实投入值,如果再热减温水流量虚高,按照热耗率的计算公式估算,再热减温水流量每虚高10 t/h,机组热耗率虚高28.67 kJ/kWh,建议检查再热减温水流量测点准确性。
机组配备一台100%容量小汽机和单独小机凝汽器,凝结水回收至大机热井,小机同轴驱动前置泵和给水泵,计算试验小机效率时,需要考虑给水泵组的焓升。受各类因素影响,小机实际运行效率一般低于设计值,必然使小机汽耗量也高于设计值,小机汽耗量增加,降低了主机做功能力,使机组能耗上升。一般分析小机汽耗量对能耗影响时,往往只是比较试验汽耗量与设计汽耗量之间的数值差,然后应用等效热降理论,计算能耗影响值。这种计算方法是片面的,它没有考虑小机进排汽参数与设计值的偏差,对汽耗量的影响。按试验给水泵组焓升、试验小机参数、试验给水流量、试验再热减温水流量、小机设计效率,求出修正后的小机设计进汽流量,再与小机试验进汽流量进行对比。修正后的小机设计进汽流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Gp为试验给水流量,t/h;ΔHp为试验给水泵组焓升,kJ/kg;Gj为试验再热减温水流量,t/h;ΔHj为试验再热减温水焓升,kJ/kg;ηt为小机设计效率,%;ΔHt0为试验小机理想焓降,kJ/kg。
表2 给出了小机本次试验参数与设计值的比对,本次THA 工况下,小机效率为76.7%,修正后的小机设计进汽流量141.28 t/h,试验小机汽耗量比修正后的设计值偏高13.45 t/h,再应用等效热降理论,计算出使机组热耗率升高约23.66 kJ/kWh,煤耗增加约0.90 g/kWh。
表2 小机试验参数与设计值比较
机组给水系统共设置有3 个高加加热器和1 个外置式蒸冷器,1 号高加出水分为两路,一路走外置式蒸冷器,另一路走外置式蒸冷器旁路;三抽蒸汽先进外置蒸冷器,再进3 号高加;给水大旁路为从3 号高加入口至外置蒸冷器出口。
各工况省煤器入口温度与1 号高加出水温度比较见表3,为了消除测点及测量误差对数值的影响,表3 中温度值均取两次试验同一DCS 测点数据。可以看出2017 年2 月THA 及设计值,给水温度均比1号高加出水温度高4 ℃左右,这主要受外置式蒸冷器的加热影响。而本次THA 工况下,给水温度却比1号高加出水温度低1.54 ℃,说明给水大旁路内漏严重。给水大旁路没有流量表计,只能对1 号高加出口到省煤器入口这一段给水管路(含外置蒸冷器在内)进行热平衡计算,整体来看进入该区域的热量是1号高加出水、三抽至蒸冷器进汽、给水大旁路内漏,离开该区域的热量是省煤器入口给水、3 号高加进汽,通过热平衡和迭代计算,求出给水大旁路内漏流量,表4 给出了5 个试验工况的给水大旁路内漏量的计算结果。
表3 各工况省煤器入口温度与1 号高加出水温度比较℃
表4 各工况下给水大旁路内漏量 t/h
给水大旁路的这部分给水不流经高加,减少了回热抽汽,降低了回热程度,也造成给水温度比设计值偏低4 ℃左右,使机组热经济性降低,以THA 工况为例,使机组热耗率升高约10.95 kJ/kWh,煤耗增加约0.42 g/kWh。
各试验工况下的系统不明泄漏率均低于GB/T 8117.2—2008 《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规定的限制,说明机组能耗高与外漏无关。表5 计算了各试验工况下的凝汽器过冷度,均为负值,而设计值为≤0.5 ℃,说明凝汽器有内漏热量进入,这部分热量未经做功进入凝汽器,降低了机组的经济性。试验前对热力系统查漏发现机组存在几处较大的内漏:低旁A、B 侧阀后温度180 ℃,主汽管道右侧气动疏水门200 ℃,小机高压进汽管道疏水常开等。
表5 各工况下凝汽器过冷度
由于没有具体的内漏流量数值,无法给出对经济性影响的具体数值,通过等效热降计算出THA 工况下内漏汽量为1 t/h 时各自对机组经济性的影响,见表6。
表6 内漏对机组能耗的影响
THA 工况下,机组修正后热耗率比设计值高约324.81 kJ/kWh,通过对机组的热力系统进行的分析,已找出影响机组能耗的原因有:高中压效率低、投用再热减温水、小机耗汽量增大、给水大旁路内漏等,共计影响热耗率196.48 kJ/kWh 的原因,具体影响数值统计见表7,其余128.33 kJ/kWh 的热耗率受汽轮机常规热力性能试验限制,不能具体定量分析,其中有:给水流量测量的精度;低压缸老化导致的低压缸效率降低;轴封漏汽量增大;系统内漏,尤其是高低旁、加热器危急疏水、主再热管道疏水、小机高压进汽管道疏水等。
表7 THA 工况下能耗偏高原因
通过比对试验数据,分析机组热力系统,找出了机组能耗偏高的原因,主要有高中压效率低、投用再热减温水、小机汽耗量大、给水大旁路内漏等,并且通过等效焓降等计算,给出了对机组能耗的影响值,为电厂为机组大修和运行优化提供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