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张恒
贵州始终坚持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茶产业效益不断提升,促进了茶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茶叶成为全省最耀眼的绿色农产品名片。
“要喝没有污染的茶,就到贵州来!”今年全国两会上,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向全国发出邀请。一时间,贵州“生态茶”“干净茶”吸睛无数,引得省外茶叶经销商纷纷来黔“觅茶”。
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省各类春茶总产量达到15.8万吨,各类茶叶产值282.3亿元,已经为茶农带来157.9亿元的收入。春茶产量增加、产值提升、茶农增收态势良好,茶叶成为贵州最耀眼的绿色农产品名片。
贵州茶叶走俏,既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全省始终坚持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必然结果。多年来,贵州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种茶优势,坚持全产业链强力推进,做大产业规模、夯实产业基础、坚守质量安全、提升茶叶品质、扩大市场做强品牌,茶产业效益不断提升,促进了茶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组织茶农采摘、四处收购茶青、昼夜加工生产、联系各地客商、按照约定发货……近几个月,普安县的茶商张宁忙得不可开交。他所在的黔西南州富洪茶叶有限公司,今年又有数百万产值的“普安茶”卖到了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
“这些年政府大力发展茶产业,‘普安红’品牌越来越响,现在我们的产量产值都在不断提升,销售渠道更广,带动就业人员更多。”张宁说。
普安县是“中国古茶树之乡”,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四球茶树2万多株。“一流的产品一定要有一流的品牌。”近年来,依托古茶树资源和品牌,普安以发展优质生态有机茶叶为目标,以“基地”和“品牌”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普安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一方面,普安县主打“绿色牌”“生态牌”,大力实施茶园绿色防控、生物防控技术,避免生物农药和禁用农药,保障茶叶品质;全县已通过无公害茶园认证面积57690亩,有机认证的茶园面积3700亩。另一方面,制定茶业质量标准,提升制茶工艺,不遗余力打造“普安红”公共品牌,同时与“正山堂”等企业联手打造“普安红”红茶精品,提升品牌影响力。
2018年,普安仅干茶产量就达到2244吨,实现综合产值9.95亿元。今年,普安春季名优茶直接开启边生产边发货的动态模式,源源不断销往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福建、广西等地。
“普安红”只是贵州茶产业发展地图的一角。依托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的地理优势,贵州长期致力于通过重点品牌引领,构建黔茶品牌系列。特别是2018年8月,贵州明确提出重点发展“贵州绿茶”“遵义红”“贵州抹茶”“贵州黑茶”4个茶叶公共品牌。
如今,随着“绿宝石”“遵义红”崛起,“贵州绿茶”大地标申请,“凤冈锌硒茶”“雷公山茶”“石阡苔茶”“正安白茶”“梵净山茶”“瀑布毛峰”等一批地方品牌异军突起,以及“贵州抹茶”的亮丽登场,全省已经形成以“贵州绿茶”为引领,多品牌集群发展的品牌路径。
每斤茶青比周边茶园高2元以上,茶叶刚上市就被抢购一空……2014年从上海返乡种茶的徐彬,近几年尝到了欧标茶园的发展红利。
徐彬的欧标茶园正成为湄潭县茶园的发展方向。“从2018年到2020年,湄潭将按照每亩每年200元防治标准,把现有茶园逐渐提升为欧标茶园,每亩茶产值再提高1000元以上。”贵州茗城农商旅集团公司董事长徐汝华说。
不仅如此,建立全省首支欧标茶园防控队、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造私人订制茶园、技术改造让茶叶品质更优更绿色……作为全国数一数二的产茶县,湄潭正在通过推进茶叶标准园建设、茶园投入品管控、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茶叶加工机械化清洁化标准化,专注于“干净茶”的打造。
立足生态优势,做优生态长板,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图为贵安新区茶场一角。(贵州图片库供图)
“生态、优质、干净”,是贵州茶的独特品质,也是贵州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早在2008年,全省就立志要给世界一杯“干净茶”:
对400多万亩拟建茶园土壤取样检测pH值和铅等7项重金属指标,凡土壤重金属超标的土地一律不得建园;全省茶园禁用农药参照欧盟标准和日本禁限农药标准,在国家禁用55种的基础上,提高到120种,并在全国率先禁用水溶性农药及草甘膦;以茶叶加工企业在制品不落地为前提,以机械化生产为基础,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突破口,推行茶叶清洁化生产,全省通过SC认证企业672家,通过ISO9001、HACCP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164家,获对外贸易经营资格106家;创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追溯、消费者查询的贵州省茶叶质量安全云服务平台,100多家企业录入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2018年,贵州省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抽检茶样660个,农药残留及重金属合格率100%。正因如此,生态与安全成为贵州茶产业提质增效、由大变强的关键。
全省有效期内“三品一标”茶园认定面积630万亩,其中无公害587万亩、绿色11万亩、有机32万亩。湄潭、凤冈、正安、松桃、雷山、思南、普安、余庆、瓮安等9个县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占全国示范区总数的1/4。
与此同时,全省茶叶加工业也跃上了新台阶,2018年全省注册茶叶加工企业(合作社)达到499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7家、省级龙头企业228家。300余家茶叶精深加工企业大力提升茶产值,开发出茶籽油、车用茶枕、茶酒、茶食品、茶护理品等众多精深加工产品。
从“春来喜看贵茶绿”系列主题宣传,到举办第十一届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从“黔茶出山·风行天下”茶产业主题推介会先后走进上海和南京等地,到贵州茶随“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文化旅游推介香飘南美;从“我有贵州半亩茶”宣传营销平台,到纪录片《黔茶》在中央电视台热播……今年3月以来,自国内到国际、线上到线下,高密度、多元化的贵州茶产业推介,让贵州茶打响了知名度,占领了市场份额,国内外茶企纷纷闻香而至。
黔茶出山,风行天下,大笔订单源源不断。在第十一届“贵州茶一节一会”期间,俄罗斯、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等“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签下CTC红碎茶1万吨以上的订单;联合利华今年计划采购贵州原料600吨;山东济南名士多公司与黔茶联盟签订50万斤的大宗绿茶订单;山西茶叶商会拟投资3000万元在湄潭建设“晋商黔茶园”;济南、哈尔滨、西安、兰州等地茶商与凤冈企业签订茶叶订单5亿元;贵州茗之天下茶业有限公司与摩洛哥两家采购商签订2100万美元的订单,这也是近年来贵州茶叶出口最大订单……
优质的茶叶畅销海内外,也变成群众的“金叶子”。“过了采摘期,还可以参加茶园管护,一年到头都有事情干。”丹寨县龙泉镇马寨村村民潘仁杰,前几年回到家乡一边种地一边到茶园工作,“每天在茶园参与除草、剪枝等管护工作,平均一个月能得两三千块钱的工资,这样的日子也挺好。”依托茶产业,2018年全省带动贫困人口45万多人。全省涉茶农民364万人,人均1.54亩、收入约4337元。
贵州立足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遵循着贵州茶产业新标准,始终如一打造生态茶园,有效扩大增量、做大总量,全力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贵州茶,已经从破茧走向蝶变。